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对频率范围为400MHz~430MHz之间的吸盘天线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其目的是为设计出性价比更高的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Ansoft HFSS三维结构电磁场仿真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对频率范围为400MHz~430MHz之间的吸盘天线进行分析和仿真研究,确定最佳设计参数。结果:根据仿真研究结果,进行性能优化,确定最佳参数,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实践证明研究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结论:通过仿真发现应该提高天线的增益及工艺,有利于开发性价比更优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2.
天线布局优化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兵  关丹丹 《电子测试》2009,(10):10-13,20
随着车载无线系统上装无线设备电磁环境日益复杂,设备间电磁干扰日益严重,采用仿真技术进行天线布局优化可以有效减小设备间干扰。本文分析了影响车载天线系统天线布局的主要因素,得出天线优化布局的优化目标为天线间的耦合度和方向图失真度,建立了天线布局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车顶天线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在电磁兼容设计初期得出粗略的最佳布局方案,使其满足电磁兼容性能要求,降低了天线布局设计的难度,并设计了电磁兼容优化仿真软件,实现了车载系统的优化布局仿真,达到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3.
白旭东 《无线电工程》2011,41(8):41-43,50
随着电磁环境的日渐复杂,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设计显得愈加重要。在阐述电磁屏蔽原理和屏蔽效能计算方法的同时,简要介绍了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利用Ansoft HFSS软件对某电子设备机壳进行了屏蔽效能分析,计算出了机壳内场的分布和机壳的屏蔽效能。通过比较不同尺寸缝隙对机壳屏蔽效能和谐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屏蔽效能的改进措施。通过算例也显示了HFSS软件在电磁屏蔽设计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如今通信车辆应用比较广泛,但通信车辆由于车体空间狭小且上装设备繁多,其电磁兼容特性十分突出,文章结合遗传算法给出了通信车辆的一种天线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并列举设计实例说明这种布局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天线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谈天线隔离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线之间的耦合是无线电系统间电磁干扰的主要传输途径。天线隔离度是实现其电磁兼容预测所必须的重要参数。文章简要介绍线天线,面天线以及任意开头天线隔离度的分析方法,同时介绍了改善天线隔离度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路志勇  宋长宏 《微波学报》2010,26(Z2):10-12
天线布局问题和电磁兼容性问题是机载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通过机载天线放置于整个机体上进行仿真,得到受机体影响和布局设计后的天线方向图,为机载系统进行天线布局设计提供参考。通过基于电磁兼容三要素原理的电磁兼容分析,得到天线布局后的电磁兼容性能,为机载系统合理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参考,避免电磁不兼容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讨论比较了四种现代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内容,据此选择遗传算法建立了一种耦合渐变槽线天线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用于设计单脉冲系统的和差波束印刷天线,详细讨论了应用遗传算法的具体步骤,经计算得出的天线性能达到了预期的优化目标,并得到实测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9.
丁雪 《电子质量》2007,(6):84-86
本文分析了影响了车顶天线布局的主要因素,采用遗传算法对车顶天线布局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优化设计,编程实现了车顶天线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通讯频段的增加以及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由于车载环境空间的局限性,必然导致车载天线增多、分布更加密集,从而使天线射频系统间发生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针对车载天线射频系统存在的干扰问题,本文对FM单极子天线、VHF-UHF套筒单极子天线、GPS微带天线以及WIFI相控阵天线进行建模仿真计算。将所设计的天线与车辆模型结合,分析了几种天线在车载平台中的耦合问题,利用天线间耦合度优化车载天线布局。然后借助EMIT软件,建立车载天线的射频系统。利用干扰矩阵,系统间的频谱关系,研究天线射频系统的干扰问题,并利用滤波的方法极大程度的减小了天线射频系统间的干扰,对车载天线射频系统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工作频率为2.43 GHz的圆极化四单元矩形微带天线阵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天线单元采用正交馈电激励起两个极化方向正交的、幅度相等的、相位相差90°的线极化波从而使天线单元获得圆极化波.在利用圆极化条件确定天线尺寸基础上,借助Ansoft HFSS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HFSS的双层宽带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刚  武永刚 《电子技术》2009,36(6):65-66,64
采用HFSS10电磁场仿真软件设计和仿真了一种新型宽带双层微带贴片天线,天线采用聚四氟乙烯和空气两层介质,通过增加空气介质层的厚度,同时利用圆形金属电容片补偿馈电探针引起的电感,对微带天线进行耦合馈电,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阻抗带宽达到了23%(VSWR≤2),从而实现了宽频带微带天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soft HFSS的矩形波导可视化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HFSS仿真实现了矩形波导的可视化教学,直观图示了矩形波导中几个低阶模式场的幅度分布、矢量分布,仿真分析了矩形波导中各模式的截止频率和主模波导内壁电流分布特征,同时利用HFSS强大的数据后处理功能进行图示和计算相关电磁物理量,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直观化、形象化,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廖先炳 《半导体光电》1991,12(4):329-336,350
介绍相控阵天线的基本概念以及纤维光学引入相控阵的优点。讨论相控阵纤维光学信号分配网络的三个任务,这些任务是:(1)分配发射/接收(T/R)组件频率同步的载波参考信号;(2)传送波束形成(幅度控制)和波束控制(相位控制)的适当控制信号;(3)分配从中央处理机(CPU)到有源组件的信息/数据信号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赵锐  肖征荣 《世界电信》2005,18(3):51-54
多天线系统可以改进无线通信的容量,提高可靠性。然而,使用多天线。就意味着多个射频链路会增加天线的体积、功率、硬件,从而增加成本。天线选择是一种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有效方法。可以利用多天线系统的多数优点。通过对MIMO系统中的天线选择技术进行概述,指出了这个领域内的一些还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3G基站系统智能天线阵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常用智能天线自适应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常用算法测向精度有限以及来波方向估计过程的复杂性等问题,通过在接收机的输出端引入阵列导向矢量信号,利用阵列导向矢量的特殊性质,得出了一种改进后的自适应算法。采用该算法的智能天线阵列,不仅具有较强的波束搜索能力和抗干扰性能,而且不存在复杂的来波方向估计过程。最后通过对8元直线型智能天线阵列的HFSS仿真实验,得出了SINR、驻波比、方向图等特性曲线,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The small anechoic chambers built by many small‐/medium‐sized companies and universities present difficulties in testing electrically large antennas because the chamber size cannot satisfy the far‐field criterion of large antenna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for Fresnel‐region measurement on a cylindrical surface with vari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height is proposed and verified by both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 imple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using a direct far‐field measurement system by adding a few supporting structures. The results show good accuracy.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13.56 MHz RFID读写器天线的发射效率,并使其天线在实验室易于研发和试制,对13.56 MHz RFID天线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把13.56 MHz RFID读写器天线线圈等效为PCB平面螺旋电感,利用HFSS软件建立模型并仿真得出电感值L、品质因子Q值等参数。其仿真结果得到的电感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差0.03μH,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考虑到实际天线产生的寄生电容,提出了在天线末端加开路补偿线圈的方法,避免因寄生电容产生地电流而使天线线圈的磁场强度降低,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非理想信道多用户数字信号的盲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青  胡波 《电子学报》1999,27(1):41-44
在一个信道上传送多个用户信号,可以大大提高信道的容量,本文讨论了非理想信道多和户数字信号的盲分离问题,利用天线阵,接收可以看作是由N个独立信号源激励的非线传输混合系统的输出;由于信道存在的码间干扰,混合矩阵的元素不是常数,而是一个线性子系统,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个盲分离器结构,首先将接收信号进行盲分离,然后利用基于AR模型的盲均衡器消除每一路输出信号的码间干扰,从而实现多用户信号物分离,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