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国外短半径水平井技术最新进展国洪领,胡湘炯(北京100083)一、技术发展背景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JOImbotman和JohnZublintoed半径水平乡;收术。本世纪60年代以前,因受当时钻乡r~平的限制,短半径水平井技术的一些关迹问题以叫号... 相似文献
3.
4.
超短半径水平井喷射钻井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短半径水平井喷射钻井机理任建民(江汉机械研究所)用钻水平井的方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的尝试,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目前,水平井钻井技术已从专利研究发展到钻井实践。我国东部油田,对易开采的油气藏大都进行了充分的开发,但还有不少较难开采的油层,需用钻...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钻柱摩擦力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不同工况下水平井钻柱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起钻和井底动力钻具钻进两种工况,钻柱与井壁间有较大的摩擦力。并指出降低摩擦力的有效措施是将造斜率较大的井段放在井眼下部,采用油基钻井液及轻质材料钻杆。 相似文献
6.
7.
8.
朱凯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1,(1)
根据目前墨西哥EBANO区块项目现状,研制高造斜率可复合钻进动力钻具,以及优化与高造斜率可复合钻进动力钻具配套的钻具结构和钻头参数.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形成了优快钻井技术体系,为EBANO区块项目短半径水平井的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在超短半径水平钻井过程中,钻柱运动控制对钻柱稳定送进,防止冲击和步进式运动,获得优质井眼极为重要。液力尾端式运动控制器主要依靠小孔节流使钻柱运动自动维持在设计的钻速范围内。推导出节流孔径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设计和使用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提出缆绳控制与液力尾端自动控制相结合,可使钻柱运动控制更为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大位移井钻柱强度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大位移钻井中钻柱的工作和受力特点的基础上 ,通过理论分析和借鉴定向钻井钻柱强度计算及分析模型 ,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大位移井钻柱强度计算和校核的工程应用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埕北 2 1-平 1井两趟钻的钻柱进行了强度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扭矩引起的剪应力在大位移井钻井时将成为钻柱强度安全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中短半径水平井弯曲段套管剩余抗挤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得到套管柱剩余抗挤强度与水平井弯曲段造斜率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理论推导和三维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了3种不同外径尺寸的套管在弯曲荷载和外挤压力作用下的剩余抗挤强度。计算结果表明,弯曲作用产生的套管截面不圆度对套管剩余抗挤强度影响不大;套管柱剩余抗挤强度与水平井弯曲段造斜率问较好地符合二次反比例关系;在造井眼斜率相同时,套管柱剩余抗挤强度与套管柱的径厚比服从指数反比例分布关系。研究结果为中短半径水平井弯曲井段套管柱抗挤强度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短半径水平井弯曲井段套管受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管柱在高井眼曲率的水平井弯曲井段将产生较大弯曲应力和较大的径向变形,有可能导致强度破坏和变形失稳。为了研究套管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采用三维实体单元,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中短半径水平井弯曲井段套管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三种不同外径尺寸的套管在一定围压和不同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径向变形量和最大等效应力值,并分析其随井眼曲率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井眼曲率增大,弯曲井段套管的径向变形和应力也随之增大;同一井眼曲率下,外径较大的套管,径向变形和应力也较大。通过研究,对高井眼曲率下中短半径水平井弯曲井段套管柱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水平井水平段的流动是变质量流,因此在水平井水平段存在流动压降,特别是当水平段较长时,会导致水平段井筒末端油藏和井筒的压降很小甚至为零。因而研究水平井水平段有效长度对水平井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水平段流动阻力的情况下,对水平段流动进行了简化,建立了计算水平井水平段长度的模型。对于一定的生产压差和预期达到的产量,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所需水平段长度;反之,对于一定的生产压差和预期的水平段长度,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水平井所能达到的产量;并可利用该模型对影响水平井产量的因素进行敏感性计算分析。井例计算表明,对于具体油藏中的具体水平井存在一个最优的水平段长度。 相似文献
20.
水平井钻柱摩阻力几何非线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石油钻井技术的特点,探讨了编制钻柱力学有限元专用程序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国家级重点攻关课题"水平钻井"中,首先提出引入非线性力学分析的论点。在接触非线性分析中,使用了"约束-放松法";在几何非线性分析中,首次考虑了四次非线性对钻具弯曲应力的影响;还建立了一个方便于钻柱分析的坐标转换系统;据此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为大港油田官H1水平井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力学参数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