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交联球形壳聚糖树脂吸附Cd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交联球形壳聚糖树脂吸附Cd^2 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交联剂种类、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交联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交联壳聚糖树脂制备与吸附低浓度盐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壳聚糖与铜离子作用得到模板壳聚糖,再用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交联后将铜离子洗脱制得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不同交联度的交联壳聚糖树脂的物理特性与吸附低浓度盐酸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李京仙  孙鹏飞  杨兴 《广东化工》2014,(17):66-67,77
文章用甲醛交联壳聚糖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吸附树脂,探讨了几种反应因素对交联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树脂的表征。结果表明,甲醛交联壳聚糖的反应主要发生在壳聚糖分子的氨基和羟基上;当壳聚糖与甲醛的质量比为1∶5,体系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 h,搅拌速率为440 r/min,pH为10时,可制得成球性好,耐酸性强的壳聚糖基树脂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吸附树脂材料,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以及体系pH值等因素对交联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进行了树脂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的反应主要发生在壳聚糖分子的氨基和羟基上;当体系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 h,搅拌速率为400 r/min, pH值为12,壳聚糖与环氧氯丙烷的质量比为1:6时,可制得耐酸性强、并且交联度高的壳聚糖基树脂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导实验技术,跟踪观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游离酸的行为。讨论介质对吸附的影响。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实验结果表明,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外加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6.
交联羧甲基壳聚糖树脂对稀土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羧甲基壳聚糖为原料,经戊二醛交联制备阳离子型树脂,考察了其对稀土离子La^3 、Nd^3 、Sm^3 、Lu^3 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酸度、体系温度、初始离子浓度及离子强度对该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羧甲基壳聚糖经戊二醛交联制成的树脂对稀土离子有较强的吸附性,最高吸附率可达99%以上,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其吸附性为满足Langmuir或Freumdi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7.
魏燕芳 《广州化工》2011,39(1):48-50,69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树脂,将其用于吸附Cr(Ⅵ),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树脂用量、Cr(Ⅵ)的初始浓度和介质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20 min,最佳吸附pH为6.0,最佳用量为10 mg,Cr(Ⅵ)起始浓度为6 mg/mL,介质对吸附的影响大小顺序:Cu2+〉Na+。重复使用3次,再生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先使壳聚糖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然后在稀碱条件下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最后用稀酸除去金属离子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壳聚糖树脂,研究了该系列树脂对Cu^2+,Ni^2+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上述树脂对两种离子均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对Cu^2+,Ni^2+的最佳吸附量可分别达2.62mmol/g和2.49mmol/g,同时发现,Cu^2+在树脂的合成中起到了一种“模板剂”的  相似文献   

9.
球形壳聚糖呋喃甲醛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物理和化学双重方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性能良好的吸附树脂。试验中先采用滴加成球法制备球形壳聚糖,然后用呋喃甲醛对其改性,合成了球形壳聚糖呋喃甲醛树脂。用均匀设计方法对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分析对树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树脂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在酸中的稳定性、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容量等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在酸性环境中不流失等特点,树脂的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  相似文献   

10.
硅胶负载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硅胶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硅胶负载交联壳聚糖树脂,采用红外光谱(IR)、X-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结构性能表征,并研究了树脂对金、银离子的吸附行为。重点考察了交联剂用量、介质pH值和初始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树脂材料吸附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对金银离子的吸附率均大于90%。对于金离子的吸附而言,控制pH值在4,吸附时间90 min时吸附率最高;对于银离子的吸附而言,控制pH值在4~6,吸附时间100 min时吸附率最高。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对树脂材料的吸附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鉴于几丁质及脱乙酰几丁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弊端,提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率及产品质量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导法研究可再生甲壳素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津津  陈炳稔 《化工时刊》2003,17(11):31-33
利用电导实验技术,跟踪不同氨基含量的可再生甲壳素对低浓度游离酸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可再生甲壳素对低浓度游离酸的吸附遵循单分子层吸附机制,吸附速率和相互作用能随氨基含量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虾壳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春梅  杨丹  刘毅  何兰珍 《广东化工》2007,34(11):26-29
用EDTA的方法分别从虾壳的不同部位:虾头、虾身、虾足和虾头内容物三部分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对三组试样的性能参数如脱乙酰度和相对分子量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由虾壳不同部位所制得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结构基本一致,但其脱乙酰度和相对分子量有较大差别,所以其物化性质也有所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三组试样中,以从虾头壳制备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最大;而脱乙酰度则以从虾足和虾头内容物中制得试样较高。  相似文献   

14.
陈羽飞  宋方舟  赵旭 《河南化工》2005,22(12):23-24
从金蝉中提取甲壳素,对制备工艺、脱色条件、酸碱浓度及用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甲壳素含量为10%~12%。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醇(PVA)为单体,戊二醛(GA)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pan-60)为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化学交联法,制备了聚乙烯醇交联微球CPVA。采用FT-IR和SEM对其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搅拌速率、交联剂的用量、催化剂(盐酸)的用量对交联微球的成球性能及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反相悬浮体系中,搅拌速度、交联剂的用量是影响交联微球制备的主要因素,当搅拌速度小于250r/min、交联剂的用量大于2mL时,体系中均不能成球。在体系中加入盐酸后,交联微球的粒径随盐酸用量的增大而增大,控制成球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球形度良好、粒径在150μm左右的粒径可控的聚乙烯醇交联微球CPVA。  相似文献   

16.
甲壳质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具有天然的生物活性及良好的成膜成纤性能 ,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医药、纺织、食品、化工等多个领域。介绍了甲壳素纤维的制备、性能 ,并简述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良群 《广东化工》1999,26(3):23-24
本文综述了可再生甲壳质吸附特性研究的概况,介绍了可再生甲壳质吸附阴离子染料、有机酸、Cr~(6 )、低浓度无机酸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交联型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莎  刘彦军 《塑料工业》2007,35(B06):112-114,12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为分散介质,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进行了苯乙烯(St)的分散聚合;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分散剂、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制备了交联型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达到单体质量分数的1%时,微球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单分散性。在聚合体系中引入抗坏血酸,使其与微量的氧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微球的均匀度。  相似文献   

19.
以虾壳酶解残渣为原料,经5%盐酸脱钙处理4 h后,用45%氢氧化钠和460 W微波辅助脱乙酰处理10 min,得到脱乙酰度为40.4%的改性甲壳素。将改性甲壳素加入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混合均匀,挤压滴入氯化钙水溶液中固化12 h,制备得到直径为1.5~3.2 mm的凝胶小球,研究了该凝胶球对Pb2+、Cr3+、Ni2+、Cu2+、Co2+和Zn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凝胶球对Cu2+、Co2+和Zn2+的吸附效果最好,300 mg/L重金属离子溶液吸附处理8 h是较适宜的吸附条件,此条件下,Cu2+、Co2+和Zn2+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4.2%、75.6%和57.3%。在Cu2+-Co2+-Zn2+共存溶液体系中,凝胶球对3种离子的吸附率均有所提高,Cu2+、Co2+和Zn2+的吸附率分别为95.1%、82.5%和6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