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裂解汽油,乙烯副产物 C_5~C_(10)馏分的总称。该馏分富含约60~85%的苯、甲苯、二甲苯芳烃(BTX)和约25~30%的不饱和烃。这部分不饱和烃性能极不稳定,不能直接使用,故工业上切取其 C_6~C_8馏分,采用两步选择性加氢加溶剂抽提工艺生产 BTX 芳烃。  相似文献   

2.
芳烃(苯、甲苯、二甲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和乙烯、丙烯及丁二具有同等地位。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中的重整油和乙烯装置副产的裂解汽油是石油系芳烃的主要来源,芳烃抽提技术是芳烃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文章阐述了几种芳烃抽提工艺技术相应的研究进展,以使芳烃抽提工艺在石油加工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C_9~+馏份资源目前,我国的C_9~+馏份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乙烯装置副产裂解汽油C_9~+馏份、催化重整副产重芳烃和对二甲苯装置再精馏塔塔底油。C_9~+馏份在裂解汽油中的含量,随着裂解原料油和裂解深度的不同而异,约占裂解汽油总量的10~25%(重量%,下同)。用轻柴油为原料时,C_9~+馏份一般为20~25%,3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C_9~+馏份在5万吨左右。重整重芳烃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是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C_9和 C_9以上的芳烃用来制取多元酸及其酸酐和其他产品。不过它们的应用范围与苯、甲苯和二甲苯相比是非常小的。但 C_9—C_(10)芳烃的资源却很丰富。在宽馏分汽油的催化重整产物中其含量达24%(重),而在热解汽油内的含量却很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球芳烃的产量增速下降,需求却在快速增长,芳烃前景看好。目前,全球芳烃主要产品是苯、甲苯、二甲苯。除了甲苯用作化工原料的需求量较少外,苯和二甲苯的需求量非常大;同时,相当数量的甲苯用于脱烷基制苯或歧化制成二甲苯。尽管目前全球3种主要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的大型工业装置生产总量已经达到约9500万t/a,但是其消费量增长却更加迅猛。其中,苯和二甲苯的消费量均在4003万t/a左右,尤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苯乙烯的需求增长拉动了苯和二甲苯的消费增长。预计2014至2017年,苯、甲苯和二甲苯需求增速还将在在3.5%~4%。  相似文献   

6.
前言从石油中制取芳烃的品种,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和萘。其中前三种尤为重要(简称B、T、X)。近年来,随着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以及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的迅速发展,作为它们的原料,芳烃的需要量也迅速增加,大有供不应求之势。以美国为例,若以1970年为100%,到1980年估计需要量:苯将增长1倍,甲苯增长50%,二甲苯增长1.3倍。芳烃主要来源于重整油和热裂汽油,在美国予计1980年重整芳烃占芳烃总量的86%,热裂汽油芳烃近10%,其余为煤焦油芳烃。重整油中苯含量约6~9%,甲苯20~26%,二甲  相似文献   

7.
重整反应存在裂解性能导致重整汽油中含有2%至4%的烯烃,C8及以上重质芳烃中存在微量烯烃,广州石化100万吨/年催化重整联合装置二甲苯塔进料油的溴指数为600 mg Br/100 g至1000 mg Br/100 g,通过使用白土吸附烯烃以保证二甲苯产品溴指数小于50 mg Br/100 g,白土使用时间仅10天,2013年10月采用精制剂TCDTO-1代替活性白土,成功取得应用,使用时间增加到300天。  相似文献   

8.
苯 /甲苯 :摘要 (英文 )———Benzene/Toluene :Summary ,2 0 0 3,4 ,1 13页R 0 2 / 0 3 5生产芳烃主要由催化重整、热解汽油、煤焦油生产 ,还可用非传统路线生产。中间产品芳烃萃取回收二甲苯 (BTX) ,甲苯脱烷基化生产苯。分析了各种生产芳烃的工艺路线 ,苯/甲苯的工艺路线及  相似文献   

9.
1 前言裂解汽油是乙烯工业的副产品,其中富含苯、甲苯、二甲苯,总芳烃量达72%~78%,故为石油芳烃的主要来源。从裂解汽油中生产芳烃,国内外均采用两段选择性加氢加抽提的方法。就选择性加氢工艺而言,60年代初,一段和二段加氢多采用 Co-Mo-Al_2O_3催化剂,但因一段加氢采用 Co-Mo-Al_2O_3催化剂,反应入口温度高(≤200℃),床层结炭严重,催化剂再生周期频繁(约2~3月一次),因而给工业化带来了困难。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段催化剂开始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已从煤干馏的副产物煤焦油中得到了芳烃,二十世纪出现了石油芳烃。目前炼厂的重整油、烯烃生产厂的副产裂解汽油和煤焦油构成了芳烃的三大主要来源。甲苯是重要的芳烃之一,甲苯无论在重整油、裂解汽油、还是在煤焦油所占的比重均较大。可是,人们对甲苯的开发利用不够,因此如何扩大甲苯的用途,直接合成化工产品,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化工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HAL是一种含贵金属和ZSM-5沸石的双功能催化剂,可将催化重整、歧化和异构化反应尾油以及加氢汽油中所含的C_9以上烷基芳烃经催化反应制取苯、甲苯和二甲苯。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活性稳定性和较低的耗氢量。研究发现反应温度、压力、空速以及氢油比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有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成功地进行了中型试验,BTX单程收率可达36%~50%。根据中型试验结果,设计了重质芳烃轻质化的基本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2009,(3):57-57
兰州石化芳烃装置计划2月底停车检修,此次检修预计将持续到4月中旬左右。目前兰州石化芳烃装置已经无产品产出。兰州石化芳烃装置三苯产能分别为:纯苯22.5万吨/年,甲苯25万吨/年,二甲苯25万吨/年。石家庄炼化纯苯执行价格3700元/吨,其装置计划3月停车检修,厂方预计此次检修将持续1个月左右。届时将无芳烃产品外售。该芳烃装置三苯产能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混合二甲苯内含对、邻、间二甲苯和乙苯四种异构体,也称为C_8芳烃馏分。它主要来自催化重整油,一部分来自裂解油和煤焦油。目前世界上对二甲苯的年产量已超过250万吨。混合二甲苯只有分离成单独的异构体,方能在石油化工上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二甲苯的四种异构体的物理性质方面差别很小(见表  相似文献   

14.
正该项目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国际化学工业园,由江苏正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新建年产10万吨碳九芳烃高效萃取精馏分离项目。工艺流程:从重质副产裂解油中分出苯、甲苯、二甲苯后的剩余馏分(C8~C11)经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得。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受聚酯和PTA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PX需求量日益增长,直接从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中抽提和分离的二甲苯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工业上大多通过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等方法增产二甲苯,再通过碳八芳烃异构化达到增产PX的目的。截至2013年底,我国PX总生产能力为1 110.8万t,新增PX产能包括: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160万t(8月试车),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60万t(12月试车),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从  相似文献   

16.
消息报道     
消息报道未加氢裂解汽油中提取纯苯获得成功化工部锦西化工研究院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精心研究,开发出从未加氢裂解汽油中提取纯苯的新技术。未加氢裂解汽油,俗称混苯1号,是轻油裂解生产乙烯的副产物,其中含苯高达30%左右。由于未加氢裂解汽油含大量的烯烃,提取纯苯...  相似文献   

17.
<正>芳烃生产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石脑油,由于世界石脑油资源相对匮乏且价格不断上涨,世界各国在不断地寻找生产芳烃的新原料和新工艺。本文介绍采用廉价的甲醇生产芳烃新工艺,这种工艺技术已经成熟,且已经投人工业应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1甲醇制取芳烃芳烃中的苯、甲苯和二甲苯是有机化工的主要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领域。目前芳烃的来源主要有催化重整工艺、石脑油裂解工艺、芳构化工艺等;只有很少  相似文献   

18.
科技纵横     
生产“三苯”的新型重整技术Zeolyst公司将其重整新技术 (ART)用于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 ,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两种能够提高二甲苯收率的催化剂。ART工艺使用ART II催化剂 ,直接将重整油转化为二甲苯和液化石油气 ,重整油中的芳烃被贵金属沸石催化剂通过脱烷基反应和烷基转移反应转化为二甲苯 ,非芳烃则通过加氢裂解为液化石油气。这项工艺可生产高纯度二甲苯 ,无需为生产混合二甲苯和甲苯而进行进一步加工。Zeolyst公司与韩国SK公司共同开发了这项工艺 ,反应系统包括两台反应器。重整油原料与氢气混合 ,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脱烷…  相似文献   

19.
《化工译丛》2006,(2):34-34
面对日本重质原油进口量增加而其需求量低迷的状况,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日本石油能源中心将立项一个5年期的重质油裂解技术开发项目。与一些生产商和专业机构合作开发的这一项目已于2005年开始,合作项目内容包括超重质油催化裂解催化剂技术、从炼厂干气中提取丙烯和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技术、高辛烷值汽油制备技术和石油馏分制氢技术。此外,包括有效利用和固化CO2等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20.
乙烯生产中副产裂解汽油在芳烃抽提制苯、甲苯,二甲苯工艺,或二段加氢工艺前需切割出副产碳五馏分(下简称碳五),即含有五个碳原子烃类。其组成和含量随裂解原料的轻重,裂解深度和脱戊烷塔工艺条件等不同而变化。我国大多采用轻柴油或石脑油等较重的裂解原料,其副产碳五的数量较多,通常是乙烯产量的14%~17%。1992年我国乙烯的生产能力为220万吨,副产碳五约40万吨,而到2000年,副产碳五可达50万吨。国外碳五分离及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到了相当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