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十二胺和丙烯腈为原料,常压下合成了阳离子捕收剂N-十二烷基-1,3-丙二胺(DN12),考察了其对高岭石、叶蜡石、伊利石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DN12的捕收性能优于十二胺;DN12的浓度为3×10-4mol@L-1时,对3种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回收率均超过80%,对3种铝硅酸盐矿物的捕收能力顺序为高岭石>叶蜡石>伊利石;浮选pH范围为5~8.动电位和红外光谱说明DN12与铝硅酸盐类矿物形成了氢键并产生静电吸附,且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
变性淀粉在铝硅矿物浮选分离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详细考察了变性淀粉在铝硅矿物浮选分离中的作用效果和机理。浮选实验显示:非离子淀粉和阴离子淀粉在pH<6时,抑制一水硬铝石的浮选,但当pH>6时,却对一水硬铝石浮选有活化作用;阳离子淀粉在较宽pH值范围内对一水硬铝石均有抑制作用;3种淀粉化合物在pH<6时均活化高岭石的浮选,当pH>6时活化作用较微。结果表明:变性淀粉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反浮选中实现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分离的有效调整剂,阴离子淀粉使矿物表面ζ电位更负,阳离子淀粉使矿物质表面ζ电位更正,非离子淀粉使矿物表面电位绝对值减小。由实验结果结合药剂与矿物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得出结论:非离子淀粉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吸附于矿物表面,而静电力和化学键合力在阴离子淀粉和阳离子淀粉吸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直链烷基胺浮选铝硅矿物机理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研究了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叶蜡石及伊利石等几种含铝硅酸盐矿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动电行为与浮选行为。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叶蜡石及伊利石的等电点(IEP)分别为pH6.2,4.3,2.0,3.4。在pH>IEP时,烷基胺类阳离子捕收剂主要以静电作用吸附在一水硬铝石矿物表面,其浮选高岭石等3种铝硅酸盐矿物的可浮性大小顺序是叶蜡石>高岭石>伊利石。高岭石、叶蜡石和伊利石均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破碎磨细时,将沿层间断裂,由于晶体结构的原因其层面荷负电荷。烷基胺类阳离子捕收剂以静电作用力吸附于铝硅酸盐矿物表面的层面使矿物疏水上浮。  相似文献   

4.
N-(3-氨丙基)-月桂酰胺对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N-(3-氨丙基)-月桂酰胺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N-(3-氨丙基)-月桂酰胺对这些铝硅酸盐都有较好的捕收性能,对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的回收率分别在91%,90%和96%以上。矿浆pH值对3种矿物的可浮性影响较小,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3种矿浆的Zeta电位均为负值,矿粒表面荷负电。红外光谱证明,3种矿物中均含有-OH基。酸性介质中,捕收剂分子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矿粒表面;碱性介质中,捕收剂分子通过氢键吸附在矿粒表面。矿粒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叶蜡石颗粒主要呈薄片状;伊利石和高岭石颗粒晕不规则形状。  相似文献   

5.
研究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浮选行为。通过残余浓度法测定吸附等温线,荧光探针法和Zeta电位测试方法研究季铵型阳离子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浮选结果表明:将DTAC和CTAC作为捕收剂,一水硬铝石的浮选回收率随着pH的增大而增加,而高岭石的浮选回收率随着pH的增大反而下降。当捕收剂的碳链增长时,矿物浮选回收率提高,但高岭石的增加幅度小于一水硬铝石的。在低浓度范围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一水硬铝石表面,而对于高岭石,还存在离子交换作用。当浓度增大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碳链间疏水缔合作用在两种矿物表面进一步吸附。矿物表面微极性研究表明:CTAC的疏水性比DTAC强,相同溶液浓度下CTAC在一水硬铝石表面能形成比在高岭石表面更大的胶团,这也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碳链的增长对一水硬铝石吸附的影响要大,与浮选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新型Gemini双季铵盐捕收剂丁烷-1,4-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BDDA)和乙烷-1,2-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EDDA)对比研究了其对高岭石、叶腊石、伊利石的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广泛的pH范围内,新型Gemini双季铵盐捕收剂BDDA和EDDA对三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优异的捕收性能,且BDDA的捕收能力强于EDDA。红外光谱和动电位研究表明,Gemini双季铵盐捕收剂对三种铝硅酸盐矿物的作用机理为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采用DFT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捕收剂阳离子BDDA2+和EDDA2+进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BDDA的捕收能力强于EDDA。这与单矿物浮选结果、动电位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8-羟基喹啉在微细粒铝硅矿物浮选分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浮选实验、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考查了8-羟基喹啉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浮选分离的作用及机理。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的捕收能力较弱,选择性差。人工混合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用量是油酸钠用量的1/10或更小时,可以显著提高Al2O3精矿的回收率;其中油酸钠在较低用量水平时,8-羟基喹啉可基本保持原有的选择性,实现铝硅分离。动电位测试表明:8-羟基喹啉用量在0~5×10-4 mol/L范围内,在两个不同的油酸钠用量下,高岭石的ζ电位均随着8-羟基喹啉用量的增大而负移;而对于一水硬铝石而言,结果却不一样,这说明8-羟基喹啉在铝硅矿物表面吸附的模式可能不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和络合作用被吸附在矿粒表面,造成矿物表面的初步疏水,促进捕收剂对矿物的捕收。  相似文献   

8.
十二烷基胍对铝硅矿物的浮选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有胍基的长碳链季铵盐作捕收剂,研究-水硬铝石、高岭石、叶腊石和伊利石单矿物的浮选行为、铝硅人工混合矿样的浮选分离以及河南铝土矿的精选.结果表明:在捕收剂用量为2×10-4mol/L条件下,在广泛的pH范围内,十二烷基胍对硅酸盐矿物具有较好的捕收能力,平均浮选回收率可达80%;强碱性条件下,一水硬铝石的浮选回收率从80%急剧下降至20%,与高岭石、叶腊石和伊利石之间形成较大差异:以十二烷基胍为捕收剂可望实现铝硅矿物反浮选分离:实际铝土矿(原矿铝硅比为5.70)经过反浮选脱硅,精矿铝硅比达11.08,铝浮选回收率为75%;与传统的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相比,胍类阳离子捕收剂对硅酸盐矿物浮选能力强、受pH的影响小,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铝硅矿物浮选分离捕收剂.  相似文献   

9.
通过Zeta电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铜离子吸附试验、第一性原理计算及Hallimond浮选试验综合揭示了铜离子在黄铜矿表面同样存在着吸附行为,铜离子对黄铜矿同样具有活化作用,主要诱因是铜离子与表面活化位的硫作用,从而增加疏水性。这种吸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黄铜矿自身的浮选。浮选矿浆中的铜离子主要来源于黄铜矿的表面氧化溶解和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释放,这些离子的存在及吸附使黄铜矿具有自活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纯孔雀石、硫化-氧化混合铜矿浮选试验、FT-IR光谱分析、Zeta电位测试、捕收剂及矿物溶液化学分析和DFT计算研究2-乙基-2-烯己基羟肟酸(EHHA)对孔雀石矿物的直接浮选性能及吸附机理。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EHHA是一种直接浮选孔雀石矿物的优良捕收剂,在矿浆pH值6、用量200 mg/L的浮选条件下,EHHA能直接浮选出95.33%的孔雀石。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结果表明:EHHA在弱酸性条件下直接浮选硫化-氧化铜矿与使用异丁基黄药(IBX)捕收剂硫化浮选相比较,EHHA所取得的粗精矿中Cu回收率高了1.87%。FT-IR光谱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EHHA通过形成五元螯合环吸附于孔雀石矿物表面。孔雀石和捕收剂的溶液化学分析表明:EHHA通过与矿物表面的Cu~(2+)螯合成沉淀而发生吸附,OHA通过与孔雀石矿物表面的水合铜离子发生表面化学反应而吸附于矿物表面,相关的FT-I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DFT计算结果表明:EHHA比IBX拥有更大的偶极矩,更高的Mulliken电荷,对孔雀石矿物的捕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