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椭圆在工程机械仪表板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程机械—装载机的仪表板布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叙述了仪表板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介绍了眼椭圆理论在仪表板布置中的应用;最后按人机工程学原理给出了一种仪表板布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据轿车驾驶员眼椭圆的特性,建立了驾驶室视野的几何关系图,利用解析几何学的相关知识,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和美国SAE-J1100眼椭圆的相关标准,推导出了目标物的驾驶室视角关系式,通过对视角关系式的应用,以期达到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和提高驾驶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宜工CY966型轮式装载机引进吸收了卡特彼勒轮式装载机的设计优点,结构件强度高、牵引力和掘起力大、卸载高度超高、作业稳定性好;设备采用先导操纵,舒适省力;双泵合流技术的应用,使设备节能效果显著;CY966驾驶室使驾驶员拥有开阔的视野,提高了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新品速递     
《工程机械文摘》2012,(4):55-56
福田雷沃FL955F装载机机身采用五吨级索玛桥设计,摇臂采用箱型结构,侧板加厚,承载能力高;铰接点轴套材料采用先进的锌铝合金套,耐磨寿命长;制动管路密封采用螺纹密封胶+O型圈密封,密封性能优良;制动钳采用行业先进橡胶密封材料和摩擦材料配方,使用寿命长;采用高沸点制动液,保证长时间作业工况的刹车效果;采用加强型驾驶室骨架和地板平台,为驾驶员提供放心的操作环境;具有铲斗自动放平功能,减轻驾驶员工作强度,提高作业效率。推荐理由:有"煤炭金刚"之称的福田雷沃FL955F装载机采用欧洲设计技术和精细匹配设计理念,拥有国家九项专利保护,是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大型装载机械。无论在煤炭矿石、市政工程、建筑工地还是道路修建及车站码头等领域进行装卸作业,均应对有余。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国内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加大,市场对于矿山装载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恶劣的作业环境对装载机铲斗的作业负荷、变速箱传动部件的可靠性、粉尘过滤效果、油品清洁程度、驾驶员操作舒适程度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指标如何对于矿山装载机产品的整机作业性能都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挖掘装载机驾驶室的舒适性,采用人体模型建模分析法确定H点位置,并建立挖掘装载机驾驶室人机仿真系统。以人机分析软件Jack为工具,从驾驶员可视性、可达性及舒适性3方面进行挖掘装载机多作业姿势的人机合理性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中控台界面及控制部件布局进行改进设计,改进方案的分析校核结果表明:驾驶员可视域得到提升,常用控制部件位于驾驶员舒适可达范围内,改进后驾驶员的多个作业姿势舒适性得到提升。通过人机仿真软件对驾驶员多作业姿势进行人机合理性分析,较准确地发现了挖掘装载机驾驶室存在的设计缺陷,为具有复杂人机系统的工程装备驾驶室布局设计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装载机在炼铁、炼钢等高温环境作业时,常出现胶管、轮胎、轮辋、驾驶室等部件频繁损坏以及各运动副润滑不良现象,严重时还易引起火灾。为确保高温环境下有效作业,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要求驾驶员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8.
装载机柔性操作法可以归纳为:一轻、二稳、三离、四勤、五协调、六严禁。 一轻:在装载机作业时脚跟紧抵驾驶室地板,脚板和油门踏板保持平行,轻缓地下压加油踏板。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装载机前视野的设计准则、物元可拓法的梼杌原理及计算步骤,同事将可拓学原理应用于研究装载机前视野水平的综合评定.建立了装载机前视野水平评定的物元模型,并以实例说明了可拓学理论的应用为评价同类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实用的定量分析思路.此外,提出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指标权重,克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评定结果更客观,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装载机市场上,尤其是大型、高端装载机市场,对整机转向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作业过程中,传统的方向盘转向已渐渐不能满足用户要求,长时间的作业以及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往往会增加司机的操作疲劳程度,作业效率降低的同时,疲劳驾驶也会产生不少安全隐患。本文将系统的阐述手柄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技术优势,采用手柄转向系统将有效提高操作舒适度及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1.
赵云  唐如亚  陈华杰 《机电技术》2012,(1):90-93,109
后视镜属于汽车重要安全件,是驾驶员获得间接视野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文章探讨了后视野中眼点的确定方法,利用UG软件进行后视镜布置和视野校核,使其满足法规及人机要求。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轮式装载机驾驶室司机保护装置的性能要求,并对其试验设备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装载机驾驶室司机保护装置提供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能控制的装载机自动换挡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装载机具有工况复杂的特点,提出根据驾驶意图采用多种换挡规律相结合的装载机自动换挡控制策略,并将模糊逻辑应用于司机驾驶意图的识别。对ZL50G型装载机进行改装,构建自动变速控制系统,进行整机现场铲掘和行走试验,结果表明,该自动换挡策略的控制逻辑正确,简化了驾驶员操作。V形铲掘作业和行走工况的油耗数据表明,采用该自动换挡策略在降低换挡劳动强度的同时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兼顾装载机工作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装载机的作业平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平稳性是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的目标之一。在结合实例的基础上,分析并指出工作装置举升机构中,动臂回转角速度的变化是产生动载和导致不平稳的因索。为了提高作业平稳性建立了举升缸供油流量Q随动臂回转时间t的函数,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装载机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作业时,为提高其空调降温效果,故以驾驶室内座椅区域的热流量和平衡温度为优化目标,对送风速度、温度、角度3个空调送风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对装载机驾驶室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利用Isight优化设计平台集成Fluent;其次,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获取样本点,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代理模型;最后,结合遗传算法对装载机空调送风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实验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装载机驾驶室内座椅区域的热流量增加了55.03 W,平衡温度略有降低,驾驶室内获得较好的气流组织,散热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装载机铲掘作业的轨迹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装载机的铲掘作业寻找一条能耗较小的铲掘轨迹,根据经验及有关文献给出的较理想的直线和曲线两种铲掘作业的轨迹方程,经过对装载机铲掘作业的轨迹规划及运动学建模,实现铲掘轨迹由直角坐标空间向关节空间转换以及由关节空间向驱动空间转换,得到动臂油缸和转斗油缸的驱动方程,并给出铲斗在实现铲掘轨迹的过程中所受的作用力。对在ADAMS环境下ZL40装载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装载机在同样时间内完成同样的作业量下,直线铲掘轨迹所作的总功小于曲线铲掘轨迹。  相似文献   

17.
适合不同驾驶员群体眼椭圆统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能使设计师的设计结果保证大多数驾驶员具有良好视野性能,并能准确把握视野设计结果的适应度,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经过试验统计得出了眼椭圆。最近的研究表明,SAE眼椭圆需要改进其模型才能适合现代设计过程。此外,由于身高、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驾驶员群体眼睛位置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应建立不同的眼椭圆。新眼椭圆的统计应考虑更多的因素和包括更多的设计变量。通过研究得知,驾驶员眼睛位置分布服从多维正态分布,其边缘分布为一维正态分布,眼椭圆参数可根据眼睛位置边缘分布数字特征计算。同时,驾驶员眼睛位置分布与驾驶员座椅高度、转向盘位置、驾驶员群体身高分布有关,新的眼椭圆统计过程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从而建立更通用的统计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线控转向系统将电液比例、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结合,取消装载机原有转向系统中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机械(或液压)的联系,使装载机转向系统的转向灵敏度可以根据工况进行调节,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路感,解决了装载机作业效率与高速行走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简化了装配过程,使装载机的遥控驾驶成为可能。设计了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的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的软硬件,并在样车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装载机在安装线控转向系统后可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近日,"街舞青春·品质先锋"雷沃装载机第4期先锋训练营活动在美丽的鸢都潍坊顺利举行,来自各地的装载机机手们汇聚一堂,共同学习装载机操作与维修技能,相互沟通交流,切磋技能。在众多驾驶员中,一名女性驾驶员进入笔者视线。在工程机械行业,女性驾驶员是很少见的,在如此激烈的比赛现场看到女性驾驶员,好奇心促使笔者上前和她攀谈起来。一番交谈下来,得知她名叫琳琳,是此次雷沃装载机先锋训练营中年纪最小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设计的轮式装载机自动变速系统以嵌入式系统(ARM9)为硬件平台,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为软件平台,根据对熟练驾驶员操纵经验的总结,选择最符合装载机自动变速的换挡点参数,建立不同工况下ZL50装载机模糊换挡策略。这种换挡策略符合轮式装载机的换挡要求,改善了车辆在各种特殊工况下的换挡品质,减少了换挡次数,避免了循环换挡的发生,有效地缓解了驾驶员的换挡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