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散染料和阳离子染料同浴易凝聚沉淀,染色涤腈织物存在易色花等问题,加入防沉淀剂金兴K-H2可以提高染液稳定性,通过比较加料顺序、金兴K-H2用量对同浴染液稳定性的影响,阳离子染料对涤纶的沾色性和分散染料对腈纶的沾色性以及温度对腈纶纱线的断裂强力、横截面切片的影响,确定了涤腈织物分散/阳离子染料同浴染色适宜的工艺为:分散染料X%(o.w.f),阳离子染料Y%(o.w.f),金兴K-H2的用量为1.2~1.6 g/L,醋酸调节pH5左右,浴比1∶ 10,始染温度30℃,升温速度1℃/min,115℃保温30~40 min,降温速度2℃/min,至50~60℃水洗晾干.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亚麻织物的天然染料的染色性能,将亚麻织物用自制阳离子改性剂改性后,用天然染料胭脂红、柠檬黄染色,分析各种染色单因素如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色pH值、盐的用量对染色后的K/S值的影响,并分别对2种染料设计了正交试验,得到胭脂红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是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60min,染浴pH值为4;柠檬黄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是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60min,染浴pH值为5.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在活性染料轧染染色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微悬浮体系对被染织物头尾色差的影响.通过与常规轧染染色工艺的对比发现,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可使被染织物具有明显的增深效果,微悬浮体染色工艺通过减少染料总用量的方法达到与常规被染织物基本相同的染色深度,节省了染料,并减轻了轧染染色过程中常出现的头尾色差问题,保证织物染色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RGB活性染料对棉机织物进行轧染染色.将微悬浮体染色工艺(MSD)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探讨了微悬浮体助剂、尿素、胍用量对染色样品表观深度及色牢度的影响,确定了MSD工艺较传统工艺可节约的染料量.结果表明,加入微悬浮体助剂后,织物的最终得色量增大。得色更均匀.与传统工艺所染样品表观深度相当的情况下,MSD工艺可节约10%-20%的染料量,从而降低了染色废水中的染料量,减轻了污水处理负担.  相似文献   

5.
针对活性染料染色高浓度电解质污染问题,以织物染色匀染性和K/S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出D5反胶束活性染料染色工艺:Na2CO3作为固色碱剂,浓度40 g/L,染色时间30 min;并研究了反胶束含水量、中性电解质Na2SO4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染料浓度(%owf)下,反胶束体系染色后织物的K/S值随着D5反胶束含水量的增加而下降,Na2SO4对活性染料反胶束染色并无明显促染作用,反胶束染色可以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相似文献   

6.
从天然植物红蓼花中提取染料,将该染料上染柞蚕丝绸织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对比分析了不同染色方法及媒染剂种类和用量对媒染织物色度指标值(L~*、a~*、b~*、c~*、h~*及K/S)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花染料可直接染色柞蚕丝绸织物;各种媒染剂处理均可提高染色织物的染色深度。与其它染色方法相比,后媒染方法染色织物的K/S值较高,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中硫酸铝钾后媒染样品的色深值及染色牢度最佳。直接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浓度0.60 A,温度70℃,时间60 min,染液pH4.5。硫酸铝钾后媒染优化染色工艺条件为:媒染剂用量5 g/L,染液质量浓度0.5 A,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45 min。媒染样品的各项牢度可达3~4级。  相似文献   

7.
以叔胺化合物为活性染料的固色催化剂,以达到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低盐、低碱染色目的。研究催化剂的用量、催化剂对染料的改性工艺、染色工艺条件等因素对棉织物染色深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叔胺型催化剂对活性染色具有较明显的催化作用,催化剂对染料的改性工艺及其用量对织物的得色深度影响较大;催化染色能明显降低染色用盐、用碱量。染料经7%(o.m.d.)的固色催化剂在50℃×20min的条件下改性后,可减少盐、碱用量30%且染色织物的得色深度不降低。  相似文献   

8.
自制一支具有醌式平面结构的N-甲基靛吩咛染料D1,探讨其光谱吸收特性及染料分子共平面性对涤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研究染料D1上染涤纶过程中的染色热力学与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当染料用量为1%owf时,染料D1对涤纶织物染色的上染率为81.0%,K/S值为10.5,染后织物的耐皂洗、耐摩擦和耐升华色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染料D1对涤纶织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Nernst热力学吸附模型,当染色温度从120℃上升至130℃时,染料D1的亲和力随之增大了2 kJ/mol,而C.I.分散蓝56的亲和力仅增大1 kJ/mol;染料D1对涤纶织物的染色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130℃下,染料D1扩散速率较C.I.分散蓝56更快,且染料D1的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而C.I.分散蓝56的扩散系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织物的电化学染色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文中讨论了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电化学染色的影响因素与降低 能耗的具体数据,并给出了上染率与外加电压,上染率与温度和电流与时间等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的电化学染色同样可提高上染率,降低能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天然栀子黄在硫酸锌作为媒染剂进行后媒法染色过程中对真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最佳媒染工艺条件(媒染剂用量1%、媒染温度60℃、媒染液p H值9、媒染时间30min)下,通过对比试验,改变天然染料用量、染色p H值、温度以及时间从而确定真丝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2%、染色温度70℃、染液p H值3、染色时间40min,并对优化工艺染色后各项织物色牢度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1.
采用Anozol活性染料对蛋白质改性粘胶纤维——含丝素蛋白粘胶纤维的染整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Na2CO3和H2O2对其前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经除氧酶处理后前处理织物染色性能的变化以及元明粉、Na2CO3对织物上染率、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一套适宜于该粘胶织物的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比研究常规条件和超声波条件下活性染料染棉织物上染百分率的差异,得出2种条件下活性艳蓝KN-R染棉织物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对染色过程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K/S值,达到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提高染色织物皂洗牢度和固色率的目的;超声波染色优化工艺为:染料2%(owf),元明粉50 g/L,磷酸三钠8 g/L,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105 min.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尼龙66中低旦长丝的染色方法,分析了影响染色均匀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染料及配套的助剂,控制好染浴pH值、升温速率、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等染色工艺条件,可以改善尼龙66纤维的染色均匀性,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Lanasol CE染料对拉细羊毛进行染色,研究纤维修补剂WLX和毛用匀染剂WPN对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修补剂WLX和匀染剂WPN可以明显降低Lanasol CE染料对拉细羊毛的上染速率,明显提高匀染性,而不影响竭染率、固色率以及染色羊毛的K/S值;同时显著降低拉细羊毛在染色过程中所受的损伤,改善染色羊毛的手感.与Lanasol CE染料配套匀染剂Albegal B相比,80s、90s染色拉细羊毛单纤强力分别提高13.26%,16.52%,不同匀染剂对应染色拉细羊毛色牢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丝光羊毛Lanasol微悬浮体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anasol系列染料以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对丝光羊毛进行染色.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和常规染色工艺Lanasol染料对丝光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以及染品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在保证匀染和透染的前提下,能显著缩短丝光羊毛的染色时间,减少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所受的损伤,节约能源,而且染色样品色泽鲜艳,色牢度均与常规染色样品相当.  相似文献   

16.
龙须草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活性染料对龙须草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试验,旨在探索龙须草纤维的基本染色规律。主要讨论了染料用量、浴比、中性盐用量、纯碱用量、染色温度、固色温度及染色时间对龙须草纤维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以上染百分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染料用量为对纤维重的1.5%,食盐用量为50 g/L,纯碱用量为5 g/L,浴比为1∶50,染色温度为40℃,固色温度为40℃,染色时间为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上染龙须草纤维,并绘制上染率曲线,可以发现龙须草纤维的染色性能良好,适应染整加工的一般过程,作为纺织纤维应用于纺织行业很有潜力。  相似文献   

17.
进行不同脱胶程度的亚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试验,测定了皂洗牢度及皂洗后布样的染色深度K/S值,并对亚麻纤维伴生物对染色牢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亚麻织物染色皂洗牢度较低主要与亚麻纤维伴生物含量有关.提高亚麻织物染色牢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降低亚麻纤维伴生物的含量或减少沾色的亚麻纤维伴生物的脱落.  相似文献   

18.
探讨本色棉纤维经过染色后性能的变化,分别对染色棉、本色棉纤维的手感进行了主观评定,并借助电子显微镜、纤维长度分析仪、细度分析仪、单纤维强力机等仪器对染色棉、本色棉的表面状态、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纤维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棉纤维的各项性能比本色棉纤维均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后道纺纱工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Coolplus在纯纺针织物编织、染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依据Coolplus纤维的性能和特点,结合生产实践探讨了纯Coolplus纤维单面提花针织物的织造及染整工艺,并且给出了具体生产工艺以及常用的染料、助剂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单一类型染料对海岛型锦纶超纤PU革的染色效果,采用了分散染料与酸性染料拼混染色方法.通过对透染性、干湿摩擦牢度、皂洗牢度、K/S值和上染率的考查,确定了关键工艺参数,并探讨了染色顺序、固色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酸性后分散染色,且2种染料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2%时具有最好的综合染色效果;以APA固色效果最佳,染前加入使染色更均匀、无色花;染后加入可提高干摩擦牢度至4级,湿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至3级以上,并可小幅提高K/S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