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开发生产Lenzing马赛尔纤维混纺纱线,并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分析马赛尔纤维的性能,探索马赛尔混纺纱的工艺要点,合理设计纺纱工艺参数,例如清梳联工序采用柔性开松,柔性梳理,降低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减少并合根数、降低总牵伸倍数与牵伸不匀率、稳定条干水平,提升纤维伸直平行度;细纱工序适当放大罗拉隔距,减少牵伸力波动,稳定细纱条干CV%值水平。经过系列工艺优化措施,明显改善可纺性能,顺利纺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马赛尔混纺纱线,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纺纱过程中纤维伸直度对成纱质量有直接影响,当纤维伸直度较差时,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移距偏差较大,易产生粗节、细节及棉结,使成纱质量恶化。针对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条并卷工艺路线,根据弯钩纤维的伸直理论,从提高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出发,分析探讨了并条机适宜采用的后牵伸区牵伸倍数、主牵伸区牵伸倍数及总牵伸倍数,并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进行了不同并合数及牵伸分配的纺纱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精梳准备工序的并条机上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主区牵伸倍数及较小的并合数,有利于提高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及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3.
混纺比对甲壳素/棉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并采用相同的纺纱工艺纺制了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甲壳素/棉混纺纱,研究了不同混纺比对甲壳素/棉混纺纱物理机械性能和抗菌抑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壳素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强伸性能明显下降,条干CV%、细节、粗节和棉结显著增加;毛羽逐渐增大,甲壳素纤维质量分数大于30%时,混纺纱毛羽急剧增大;抗菌抑菌效果显著增加,当甲壳素纤维质量分数大于10%时,混纺纱具有抗菌性,当质量分数大于30%时,抑菌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4.
根据SAURER(Jintan)清梳联喂棉系统工作原理,对JSC326梳棉机工艺进行了调整。从设置不同的输出速度、锡林转速、刺辊转速、锡林刺辊转速比、盖板速度以及盖板隔距、前上罩板隔距等方面探讨相关工艺变化对纺纱质量的影响,最终给出了各项设置的最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长度差异较大的纤维混纺的传统工艺一般需要在毛型或棉型系统上分别加工和纺纱,或将长纤维切断,混纺较难,资源浪费严重。本论文通过改造细纱牵伸区,辅助以错位纺技术对长度差异比较大的牦牛绒与棉纤维粗纱条进行混纺。通过实验,本次改造明显改善纱线表面性能,并且实现了在细纱机上一步纺出牦牛绒/棉混纺高支纱线。  相似文献   

6.
应用东华大学自行研制的小型环锭纺纱整套系统纺出10/90、20/80、30/70、40/60、50/50等5种不同混纺比的19.5 tex甲壳素/棉混纺纱,阐明了各个工序的工艺参数,测定了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CV值和毛羽,分析了混纺比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90甲/棉混纺纱的强伸度最好;20/...  相似文献   

7.
应用东华大学自行研制的小型环锭纺纱整套系统纺出10/90、20/80、30/70、40/60、50/50等5种不同混纺比的19.5 tex甲壳素/棉混纺纱,阐明了各个工序的工艺参数,测定了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条干CV值和毛羽,分析了混纺比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90甲/棉混纺纱的强伸度最好;20/80甲/棉混纺纱的条干最均匀;50/50甲/棉混纺纱的3 mm毛羽指数最小,但其强伸度与条干均匀度都最差.  相似文献   

8.
PTT纤维混纺工艺及混纺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PTT纤维的纯纺以及混纺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纺纱实践,并对纺出的纱线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后区隔距为33或35、后区牵伸为1.33、粗纱捻系数为79.60时为最优水平组合,用该参数纺出的纱线条干最好,混纺比的选择应尽量避开临界混纺比.  相似文献   

9.
研究天然绿棉/白棉混纺纱线的混纺比测定方法.用氨水对不同绿棉含量的绿棉/白棉混纺纱进行化学预处理,将处理后的纱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绿棉和白棉纤维根数,测量两种纤维的直径和密度,计算绿棉混纺比.利用回归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天然绿棉/棉混纺纱混纺比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档纯棉针织纱在织造工艺、织物结构及织物风格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机织类用纱 ,所以对纱线的质量要求有其特殊性。依据其特殊性进行理论分析、生产实践及实验研究后认为 ,纺制该种纱线首先在原料的选择方面应选择长度长、含杂少、整齐度好、弹性好、细度适中偏细的纯棉做原料 ;应将锡林、刺辊间速比提高到 1.9倍以上 ;应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 ;减少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增大后区牵伸隔距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性纤维和竹、棉纤维进行多元混纺,分析不同混纺比条件下混纺纱的性能,并采用1stopt软件得出混纺纱性能指标与各纤维含量的关系式,然后应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磁性纤维多元混纺纱的混纺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权重系数为[0.25、0.2、0.3、0.25]时,得到最优混纺比为磁性纤维、竹、棉纤维各占67%、23%和10%.  相似文献   

12.
芦荟纤维是芦荟在纺织品应用领域的一种尝试,将芦荟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可实现性能优势互补。本文通过实践研究确定了一种芦荟纤维混纺纱的最佳纺纱工艺,实现莫代尔/芦荟、麻赛尔/芦荟混纺纱的可纺性。经检测成纱性能优异,达到纱线标准一等品指标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PVA-PVC共混纤维即阻燃性优良的维氯纶.本文介绍其制备过程的特点,包括对PVC乳液的要求、PVA与PVC的共混纺丝、共混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构等.最后,介绍了维氯纶的2个主要特点─—染色性和阻燃性的研究结果.这一研究结果指出,维氯给的两相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染色性,维氯给的LOI值可达36%.  相似文献   

14.
在测试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基本性能的基础上,成功试纺了纯牛奶蛋白纤维纱,并针对纺前预处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各工艺过程,分析其工艺难点,调整其工艺参数,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将PA6与少量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共混纺丝制成共混纤维,期望利用TPEE良好的吸湿性能来改善共混纤维的吸湿性及抗静电性能.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染色性能、抗静电性能及热性能,并用SEM、X-ray对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PEE的加入改变了PA6的结晶性能,共混纤维的柔性、吸湿性、抗静电性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Lyocell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其面料在手感和外观等方面的多功能性使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加工Lyocell纤维纱,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方案,经过各方案的试纺,建立了转杯速度、分梳辊速度、捻系数等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7.0软件,绘制三雏立体曲面图,探讨了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关系,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Lyocen转杯纱的成纱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竹炭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的竹炭纤维/棉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纤维/棉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已有的特征指标,对涤和棉纤维的各特征值进行选择和分类.利用系统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特征指标进行了比较,最终选用异形度指标对纤维进行分类,实现了纱线混纺比的计算.研究表明,对于涤棉混纺纱线,异形度指标可以很好地反映纤维间的差异.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较系统聚类方法,能有效地将纤维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