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昌高 《特钢技术》2008,14(1):46-48
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不同热处理时间和不同冷却速度对Cr12型工模具钢脱碳层厚度和硬度值的影响的研究,认为该钢退火组织的硬度主要取决于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即珠光体转变的完全程度,并认为,对于密闭性较好、炉内温度较均匀的退火炉来说,860 ℃±10 ℃保温8 h左右,以30 ℃/h的速度冷却至730 ℃±10 ℃保温7 h左右,再以30 ℃/h冷却至540 ℃出炉的退火工艺是可行的,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于车间的退火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2.
吴成军  蔡英 《特殊钢》2004,25(4):53-54
上五沪昌公司Φ30~Φ32mmGCr15轴承钢棒材在DANIELI连轧机时控制终轧温度为 10 0 0℃ ,轧后 10 0 0~ 70 0℃的冷却速度为 10~ 30℃ s。GCr15轴承钢轧材由 136m辊底式连续退火炉 810± 10℃球化处理。通过优化退火炉 11区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 ,并在第 11段铺设保温材料以达到要求的冷却速度 ,使GCr15钢总球化退火时间由原工艺 18 5h降至 16 5h。钢材的检验结果可得 ,钢材脱碳深度 0 2 2~ 0 2 4mm ,球化组织 2级 ,硬度 (HB) 195~ 2 0 2。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成分Nb-Ti-IF钢冷轧硬卷为研究材料,结合连续热镀锌线工艺特点,系统研究了退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加热温度在720 ℃以上时为完全再结晶组织,加热温度在720~840 ℃间变化时,铁素体晶粒度在10.0级左右,加热温度为880 ℃时,铁素体晶粒度为9.0级;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下降,当加热温度为920 ℃,因保温后快速冷却得到非等轴组织,虽然组织粗化,但硬度却有所提高;当加热温度为840 ℃时,保温时间在30~60 s间变化时,铁素体晶体尺寸变化较小,但当加热时间从30 s增加到45 s时,显微硬度明显降低,加热时间进一步增加到60 s时,显微硬度变化不大.试验钢退火后具有较强的{223}<110>和{114}<110>织构,且退火工艺条件对它们的影响较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554}<225>、{111}<112>和{111}<110>等组分的取向密度增加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亚温球化退火、普通球化退火、等温球化退火对20CrNiMo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布氏硬度计分别对球化后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20CrNiMo钢经过普通球化退火、等温球化退火、硬度值≤160HBW,且经过710℃亚温球化退火,随着时间的延长,球化率有所上升,当球化退火时间达25 h以上时,亚温球化退火能获得65%以上的珠光体球化率;采用750℃保温6 h后再以10℃/h的冷却速度缓慢冷却的普通球化退火工艺,能获得83%以上的珠光体球化率;采用750℃保温6 h,经30 min炉冷到650℃保温6 h的等温球化退火,能获得硬度值为145HBW和93%的球化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球化退火工艺的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对14.9级微合金42CrMoVNb钢球化退火的影响。通过改变球化过程炉冷的冷速、奥氏体化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并通过对各球化退火工艺后的组织和硬度进行观察、测定,结合冷镦实验研究42CrMoVNb螺栓钢中珠光体球化效果。结果表明:冷速较快时,珠光体球化效果不明显;工艺750℃x3h后降至710℃x6h再炉冷到500℃后空冷(降温速率均为15℃/h)的球化效果最好,硬度最低,且塑性满足冷镦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大塑性变形70Nb合金钢丝双相区球化退火工艺。结果表明,在冷却速度一定(30 ℃/h)的条件下,决定球状碳化物尺寸的主要因素是保温时间(极差为0407,可信度达到67%)。最佳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770 ℃,加热时间60 min,保温温度680 ℃,保温时间360 min。其球状碳化物颗粒直径为181 μm,球化等级在35~40 级范围内,硬度HV 1681,较好的达到了锡林针布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840℃、860℃、880℃三个不同的碳化物熔断温度和两个不同的冷却速度对Cr8型轧辊用钢球化组织的影响。研究了950℃~1140℃淬火和1040℃淬火+200℃-600℃回火对Cr8型轧辊用钢淬火组织和晶粒度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r8钢种最佳的球化退火工艺为880℃熔断,20℃/h的速度冷到740℃保温球化。Cr8钢种最佳的淬火温度为1040℃~1060℃,最佳的回火温度为520℃-540℃。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S7钢(0.56C-1.24Mo-3.0Cr-O.2V)最佳退火工艺为810-830℃加热,15-30℃/h冷却,硬度值不超过HB200,在880-910℃加热淬火,550-600℃回火,S7钢的硬度可达到HRC48。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退火参数条件下,会对SK85钢的石墨化产生不同程度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SK85钢,退火温度为660℃和680℃,退火时间为5h和10h,冷却方式采用空冷和水冷然后进行金相观察。结果表明缩短保温时间,降低保温温度,加快冷却速率这三种方式可抑制SK85钢在退火时产生石墨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Ti-IF钢冷轧板罩式退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军 《钢铁钒钛》2007,28(1):68-72
为提高Ti-IF钢的综合性能,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退火工艺对Ti-IF钢组织和再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结晶温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实验室条件下,保温1 h的再结晶温度为650℃,保温3 h的再结晶温度为640℃;Ti-IF钢对退火升温速度不敏感,可以采用较高的升温速度,如60℃/h.根据罩式退火的特点,为保证钢卷的冷点和温度的均匀性,Ti-IF钢的退火控制温度应按罩式炉上限控制,并保证足够的保温时间.经过工业生产和用户使用表明,产品冲压性能优良,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低温轧制工艺、低温+缓冷工艺及正常轧制工艺生产的SCM435盘条的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及退火工艺对SCM435碳化物球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轧制工艺得到的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及少许马氏体组织不利于获得均匀分布的球状珠光体;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温温度及等温时间同样对碳化物球化有较大影响。试验研究得出SCM435退火合适工艺参数:加热温度760℃,保温1.5 h,并随炉冷却到720℃保温5 h,然后随炉冷却到550℃以下出炉空冷。  相似文献   

12.
王莹莹  杨鹏远 《特殊钢》2015,36(4):59-62
对比分析了 GCr15轴承钢780 15-20°C/h炉冷至660°C的普通连续球化退火和780°C加热,30 °C/h冷却至720 °C 2 h再以20 °C/h炉冷至660 °C的等温球化退火后钢的硬度和组织。结果表明,在相同退火时 间条件下,采用连续球化退火工艺GCr15钢的HB硬度值为184 - 202,球化组织级别为2.0-3.5,采用优化的等温 球化退火工艺,GCr15钢HB硬度值为191 -198,球化组织级别为2.0 ~2.5,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对6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进行了连续退火工艺模拟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6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和相变规律。结果表明,6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在连续退火初期。650~700℃加热范围内再结晶剧烈进行。加热速度提高,冷变形组织的再结晶开始与结束温度也相应升高。两相区保温后快速冷却得到不同体积分数的铁素体和马氏体组织,随两相区保温温度升高,马氏体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邝霜  康永林  于浩  刘仁东  严玲 《钢铁》2007,42(11):65-68,73
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实验钢冷轧组织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与相变规律,研究了过时效回火对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连续退火初期的加热过程中,在600~720℃大量进行再结晶.加热速度对再结晶行为有较大影响,以10℃/s加热,再结晶将持续到双相区.珠光体在低于720℃的加热过程中变化不明显,而铁素体晶界与晶内出现球状碳化物颗粒.双相区退火过程中,奥氏体首先在珠光体处形成,原铁素体晶界与晶内的碳化物颗粒也形成奥氏体岛.800℃保温后缓慢冷却至630~680℃可以得到合理比例的双相钢组织.当过时效温度大于300℃,马氏体分解,碳化物颗粒析出,将对双相钢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低碳锰铌钢的控制轧制和加速冷却工艺制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终轧温度为780±10℃、终冷温度为670±10℃、冷却速度为10℃/s的控轧控冷工艺,同时给出加大冷却速度对提高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定量影响数据。  相似文献   

16.
邓海波  张胜华 《铝加工》1999,22(5):43-47
通过改变均匀化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及随后的冷却速度等办法,研究均匀化退火对6063铝合金型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廷长对铸锭挤压前加热时间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实验室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6063铝合金在560~570℃保温6~8h,采用快冷方式进行均匀化冷却,降到挤压温度进行挤压,可显著降低变形抗力.改善制品表面质量,并使后续工艺氧化着色均匀.色差小.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硬度、微观组织、镀层厚度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不大于 900 ℃ 时,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硬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加热温度大于 900 ℃ 时,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硬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当加热温度为850~930 ℃,保温时间为 4、8 min 时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微观组织在模具淬火冷却过程中均转化成为马氏体。在相同加热温度下,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合金层的厚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加热温度升高至 930 ℃ 时,镀层因氧化而挥发严重,导致镀层变薄,所以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 930 ℃ 以下。保温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增加导致元素扩散显著,聚集的硅元素含量和面积由于其不断向四周扩散而降低。同时铁元素大量扩散到镀层中,镀层中铁元素含量增加显著。高温下,镀层发生明显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促进了微孔洞的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18.
岳杰兰  李伟 《钢铁》1994,29(10):16-20
通过实验室和工业性试验,研究了经济型1Cr13薄板成型性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压下率60±4%,退火温度750±20℃,保温时间0.5-1min,冷却方式为空冷的工艺为最佳工艺组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退火工艺对普通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组织的影响,对经不同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退火后的材料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等温退火条件下,加热至600℃时开始发生初次再结晶,800℃以上初次再结晶组织发展完善;而在最终冷轧板直接进行最终高温退火的情况下,加热温度在500~700℃时,将升温速率提高到80℃/h,初次再结晶组织更易于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40Cr钢球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双相区球化退火研究了热轧态40Cr钢的球化退火行为和力学性能.奥氏体化温度从760℃提高到800℃,冷却速率从10℃·h-1上升到30℃·h-1,组织硬度随冷却速度呈V形变化,碳化物球化率随冷却速度变化正好与前者相反.奥氏体化温度为760℃,冷却速率为20℃·h-1所得到的球化组织球化率高,且碳化物细小,具有良好的冷成形性能,可大幅度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球化退火过程中离异共析转变机制,控制好球化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冷却速率及保温时间有利于离异共析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