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中国丝绸在日本的收藏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及对京都、奈良、东京、横滨等地的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古代丝绸在日本的收藏与研究情况。从中可见,日本的中国丝绸收藏十分丰富,而且日本学者对中国丝绸史的研究非常深入,并做了大量复仿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丝绸》1983,(10)
我国是世界丝绸业的发源地,已有四、五千年历史。在古代曾经起过促进贸易和文化技术交流的作用。国外学术界对中国丝绸史的研究十分重视,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并发表了一些专著。近年来,国内对中国丝绸史的研究已经引起注意。全国有专业和业余研究者百余人。但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和各个不同单位,平时缺乏联系和交流。在这次中国丝绸史学术讨论会上(消息见祖国各地),代表们一致认为,为了推动丝绸史的研究,应该成立一个学术性研究组织,以便互通信息、交  相似文献   

3.
中国丝绸在瑞典的收藏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丝绸通过丝绸之路,曾流传到世界各地。文章介绍了对瑞典各博物馆和纺织院校的访问,发现中国古代丝绸在瑞典的收藏十分丰富,而且瑞典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深入,并重点介绍了乌拉博士的研究成果。此外,瑞典崇尚自然和手工的风气很盛,包括对中国古代丝绸技术的再利用,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丝绸博物馆赴加拿大举办《蚕桑蛾──了不起的丝绸》展览的概况,同时也介绍了加拿大几个主要博物馆对中国丝绸文物的收藏及几位造诣较深的学者对中国丝绸史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日本纺织文化受中国纺织文化的影响很深,这主要与历史上中国纺织品尤其是丝织品向日本的大规模输出有关。至今仍有许多中国古代纺织精品保存在日本,成为日本的国宝。这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国宋元时代的丝织品,主要是由当时来中国游学的日本僧侣带回去的,被保存在各地的寺院和博物馆中。对这些精品的介绍,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丝绸文化及中日丝绸文化的交流史。  相似文献   

6.
芦敏 《四川丝绸》2005,(1):28-31
丝绸源自古老的中华文明,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古代人民就不断地尝试与探索新的织造工艺,不断地推出更加精良与优美的织品,使得中国的丝绸在古代世界一支独秀,成为享誉东西方的珍品,东南亚是中国的近邻,大批的丝绸经由朝贡贸易或者私人贸易传播到那里,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而且也将中国的丝织技术与中华文化播洒到那里,发展了中国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7.
丝绸是我国古代众多的发明创造之一,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宝贵遗产.在几千年的丝绸发展史中,我国人民创造了难以数计的、绚丽多彩的丝绸品种.早在几千年前,我国精美的丝绸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古代的国内外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研究几千年的丝绸史,发掘、继承这份遗产,使它古为今用,这不仅是史学界义不容辞的任务,而且是丝绸行业应该担负起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丝绸文物以及考古学对丝绸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丝绸服饰纹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章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 ,整理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丝绸服饰纹样的特点 ,并据此认为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由先人们创造的丝绸服饰纹样对当今丝绸纹样设计的重大影响 ,实际上正体现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继承 ,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丝织技艺水平 ,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它是中国和世界的科学文化遗产的珍贵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顾韵芬  刘国联 《丝绸》2007,(9):44-46
利用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理论,就金代女真族服饰实物的考古发现,对金锦纹样特征和服装排料技艺进行研究,解释古代民间服装裁制技艺,为服饰史、丝绸史的结合性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本世纪20年代初,我丝业代表团两次赴美参加万国丝绸博览会的经过与见闻,及由此对国内丝绸业产生的影响。当时我国出口辑里丝经虽曾负盛名,但由于因循守旧,不思改良,其品质已与客户所需极不适应,海外市场渐被日丝占领.两次出访是我国丝绸业打破封闭状态,走向外部世界的开端,它使有识之士深切地体会到了应用先进技术、改善蚕丝品质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丝绸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丝绸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流行是"适者生存"之"适",体现着中国古代儒道哲学淡化人的形骸,注重人的精神的思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丝绸服饰逐渐消沉,如何使得其在当今社会重"生"是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丝绸服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论述了其在当代复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宣友木  虞坤 《丝绸》2001,(9):38-39
中国丝绸信息网(http://www.silk^-e.org)是一个以丝绸行业为主导的基干网络,具有较完整的信息服务体系,丝绸及相关企业可通过这一平台,利用网络优势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袁建平 《丝绸》1994,(11):40-42
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湖南历史上曾是丝织品的重要产地,长沙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中不断有丝织品出土,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更是名符其实的地下丝绸宝库,文章对这些绚丽多彩的楚汉丝织品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论丝绸的文化隐喻与符号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丝绸文化在中国是一种高度概念化、符号化的隐喻系统,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风土民俗、礼仪制度、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中无不渗透了丝绸的文化隐喻。丝绸之所以能成为民族国家符号、社会身份符号、艺术符号和国人审美理想的标志符号,是因为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具有无限的意义增殖性。  相似文献   

16.
任克 《丝绸》2001,1(7):42-44
丝绸与中国文学艺术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尽管这些关系多数表现为间接的形式,丝绸与中国文学的重要关系,是丝绸系中华文化重要源泉之一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丝绸与中式结构被视为中华服饰元素的典型代表,丝绸蕴含着中华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悠久文明的象征;中式结构是民族风格服装的造型手段,展现出中华服饰含蓄柔美、气韵流畅的美学风格。中式结构与丝绸服装两者结合相得益彰,能够将丝绸服装特有的神韵完美展现出来,为设计师们打造富于意趣的现代民族风格服装提供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8.
孙弋  张毅 《丝绸》2020,57(9):84-89
通过丝路贸易,西方禽鸟纹样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演变可谓是东西方装饰艺术融合的标志。文章对其源流的探析,梳理出东方禽鸟纹样经历了由装饰纹样到特定氏族象征的演化,西方禽鸟纹则呈相反态势。丝路通商后,西方团窠立鸟造型通过丝绸和洞窟装饰融入了中国纹样体系:最初的带状联珠团窠环,受唐代装饰影响,演化出了卷草花卉窠环;而禽鸟造型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产生了新的装饰纹样。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承接与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伍冬平  周颖  李鹏  顾虎  冯桂华 《丝绸》2020,57(3):1-6
近年来蚕丝被产业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出现了丝绵增重等不良现象。为解决蚕丝被的相关问题,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关方面组织开展了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文章介绍GB/T 24252—2009《蚕丝被》国家标准的修订背景及原则,全面解析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着重强调蚕丝被填充物(蚕丝绵)不允许增重,具体指出标准不足之处,初步提出了标准的实施建议,以便于蚕丝被生产、消费、检验等相关方面更好地理解、领会和应用标准,从而推动提高蚕丝被产品质量、规范蚕丝被市场秩序、维护产销双方合法权益,以及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