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壶艺的发展和书法、绘画、篆刻等是分不开的。尤以书法作为壶艺装饰的主体艺术,有内涵、有品位的艺术创作思路,就必须在风格、意境、刀法上下真功夫,选择多种主体用刀之变化使紫砂艺术与书法相结合,达到风格意境造型一致和谐,工细而精致,以感觉其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2.
壶身刻字,把陶刻艺术与紫砂壶相结合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以简练的字句刻于壶上,融书法、篆刻和文学于一体,蕴藏着无数哲理,足见令人自省,又平添几分情趣。这便是好的陶刻装饰,达到了壶与陶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冯伟 《江苏陶瓷》2014,(6):57-57
宜兴紫砂自明、清成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与欣赏、材质与审美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灵方壶”将紫砂方器造型艺术与书法、绘画、篆刻的交融,展现出书、画、陶相互辉映的美丽,蕴含文化紫砂的特质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正>紫砂艺术从发展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相比其他艺术起步较晚,而紫砂的工艺美术表达方式较其他工艺美术来得独特,它融壶泥、壶色、壶型、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于一体,是一门较为全面的艺术。宜兴是长江金三角西陲的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之域。这里水土利陶,砂壶宜茶。明清的词人墨客写下了《阳羡茗壶赋》、《阳羡名陶录》等诗文赞美过宜兴。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尤以紫砂壶驰名天下。  相似文献   

5.
铁笔春秋     
咸仲英 《江苏陶瓷》2006,39(2):36-37
中国陶都宜兴的紫砂,以造型多变新颖、泥色古雅丰润、功能特殊出众而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根据《阳羡名壶系》及《阳羡茗陶录》等古籍的记载,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自清初起列为贡品。而名闻中外的宜兴丁蜀镇紫砂陶刻更是一门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学问为一体的“刀”的艺术,与宜兴紫砂壶的艺术价值相互辉映烘托,并有“字以壶传,壶随字贵”的传颂。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砂延伸出来的陶刻艺术也是一种集书法、绘画和篆刻等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呈现,让我们宛如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童趣壶》,其中最为精妙的就是造型和壶身陶刻装饰的完美融合,在壶身有限的面积上面,合理地布置了几个孩童的位置和许多的装饰,在轻松愉快之中带着许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关于研究“曼生壶”的文章在《江苏陶艺》上曾经刊登多篇。郭若愚、丁兴旺等几位老师都探讨过陈鸿寿其人其事,以及曼生壶铭文考证。文章读后受益颇深,同时也引人深思。细看每一件曼生壶的创作都极富内涵,这不仅仅是造型的创新,其中蕴含了文学、书法、篆刻与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将这诸多的艺术形式能完美地体现在紫砂壶这种传统手工工艺上也并非偶成,是陈鸿寿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文学修养,并集思广益,才开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人壶”  相似文献   

8.
紫砂结合了许多的书法、绘画和篆刻等等形式,共同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水准.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莲子壶》,我们从中能够感悟到紫砂最开始的形态特征和对于普通壶友来说实用性的至关重要,也能够充分地体会到文人雅士参与设计装饰之后,使其发生了质的变化,也更好地展示出作...  相似文献   

9.
紫砂紫砂起源于宋朝,成熟于明清两朝,到了明朝中期,古代制壶艺人慢慢地将书法、篆刻、诗词融入到紫砂壶艺中,形成了当时个性鲜明的紫砂壶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每一位制壶艺人不仅将自己精湛的手艺体现在作品上,还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曼生式提梁壶"是对于传统壶器的创新和延伸,让大众都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文化的浓浓韵味。  相似文献   

10.
紫砂壶的价值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类艺术,共融于一体。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相似文献   

11.
文人素喜书画,紫砂茗壶自清代紫砂大师陈曼生后,时兴在壶身绘书、绘画表达思想或意境.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使紫砂壶成为了在宣纸上作画之后又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受体.紫砂壶聚合了书法、绘画艺术,比在纸上书画更值得赏玩.文人墨客们可以读书佐茶、提神醒脑,把玩紫砂壶悟道、怡情、养性.陶艺家在紫砂壶上作画,是以陶刻装饰的独特手法表现出来的,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为了一体.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陶艺家的文化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价值,一把紫砂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成为一件完好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壶艺与篆刻艺术的有机融合,彰显了传统艺术与工艺技巧相结合的高雅,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茶壶作为承载着文人世界观、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的载体,实现了功能性和欣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福禄提梁》的原型是曼生十八式之一的葫芦壶,这把壶是紫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经典造型之一,也多为后人所模仿.《福禄提梁》作品夸大了原创作,注重现代设计创作理念.艺人把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作品,将作品的美学价值和传统紫砂壶的实用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之中,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参与,把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结合起来,浓浓的文人气息让广大的壶友爱不释手,同时,紫砂良好的可塑性让仿生筋囊器的制作成为了可能,也是区别许多其他茶具最典型的器型之一。紫砂筋囊器的存在刷新了我们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技艺的难度之高,可谓是观之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赞。从整体上来看此壶《上合桃》,其中的点睛之处还在于壶身的妖娆的桃叶,和筋纹相结合非常的夺人眼球,同时上面的捏塑细节特别到位,壶体壶盖上下呼应,融合筋纹器为主体与花货作为点缀,可谓是筋纹样式的变体之一。精妙的器型和精湛的技艺让我们在观赏紫砂艺术之美的同时,能够更加充分地领悟和体会到其中关于桃子的吉祥寓意。  相似文献   

15.
<正>紫砂文人壶自明代中期初创至今,有五、六百年历史,在整部中国陶瓷艺术史中算是一个短小的篇章。自其伊始,便与茶道相融合,并承载着诗文、绘画、篆刻,尤其是书法艺术的表达。《阳羡茗壶系》里也提到时大彬、陈子畦、沈子澈等人在制壶时都会用竹刀刻下款识,足以证明紫砂壶与书法篆刻之间的关系。在清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是影响紫砂壶装饰的重要因素。陈鸿寿(曼生)在紫砂器皿造型与装饰上的参与,让壶身铭文在原有的附属地位增加了  相似文献   

16.
匡吴吉 《佛山陶瓷》2014,24(12):62-62
紫砂陶刻以刀代笔,把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艺术融于一体,在紫砂陶的表面彰显儒雅的笔墨丹青,兼具文学的深度和技艺的巧妙。紫砂装饰都要"因壶而制",要根据紫砂的材质特色和壶的造型特点进行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集实用、艺术、人文于一体,同时融入文学、绘画、书法、篆刻、金石等诸艺术于一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美感,它的美兼容并蓄,十分丰富,作为以紫砂泥抟造而成的艺术作品,它的质感美是相当明显,也是相当重要的.紫砂壶的质感美是一个相对宽泛的立题,其大致可以通过外在造型装饰和内在文化属性等来体现,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达到壶艺性能的全面展示与升华.现以紫砂“玲珑提梁壶”(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质感美.  相似文献   

18.
"凤翼天翔"仿造古代青铜器造型而制成,古色古香,威严霸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将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与空间感体现出来,融合书法与篆刻艺术,体现出一种多元的、兼容并包的美感与价值。"凤翼天翔"将优秀的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内涵表达出来,将紫砂壶艺术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此壶我们可以了解到紫砂壶艺术的美感以及它背后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唐代在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艺术方面除了诗歌、散文、绘画等外,陶瓷艺术和书法艺术都有极高的发展,陶瓷艺术中最具有创作意识的当属长沙窑。唐代长沙窑是第一个将书法艺术与陶瓷工艺相结合的瓷窑,唐代长沙窑诗文壶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陶瓷装饰的内容,也直接影响到了宋金元磁州窑陶瓷书法的出现和发展,其上的精美书法为整个陶瓷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将以唐代长沙窑行草诗文壶为研究对象,对长沙窑陶瓷书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陶刻是宜兴紫砂工艺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门类,也是紫砂艺术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和篆刻为一体的综合陶瓷艺术。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它与古代陶器刻文为同一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