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察了不同芳烃种类对变压器油电气性能、抗氧化性能、溶解性能、抗析气性能和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对变压器油电气性能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不同芳烃对基础油抗氧化性能和热物性影响不大,但中芳烃和重芳烃对抗氧剂感受性很差,而轻芳烃影响较小;溶解性能主要与芳烃含量有关,受芳烃种类影响较小,芳烃含量越高,溶解性能越好;芳烃具有良好的抗析气性,且中芳烃对基础油抗析气性的改善明显优于轻芳烃和重芳烃;在保证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前提下,变压器油中含适量的芳烃可改善变压器油的溶解性能和抗析气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水含量的糠醛和N-甲基吡咯烷酮作萃取溶剂,沙中原油减压馏分油经3段萃取被分离为重芳烃相、中芳烃相、轻芳烃相和饱和烃相4个亚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方法分析了亚组分中烃类组成和硫化物的分布,考察了萃取分离过程各烃类的分离效率和芳烃萃取选择性。结果表明,3段萃取分离出的重芳烃相、中芳烃相和轻芳烃相中芳烃质量分数分别在89.6%~95.6%、80.8%~91.0%和63.9%~77.7%,表明糠醛和NMP是适于分离减压馏分油中芳烃的溶剂;芳烃环数增加,分子极性提高,溶剂对其溶解能力增强,极性较强的三环及以上芳烃主要存在于重芳烃相和中芳烃相;不同水含量的糠醛和NMP对芳烃,尤其是对三环及以上芳烃的分离效率高于饱和烃;水含量增加,溶剂的萃取分离效率降低,但对芳烃的萃取选择性β值提高;NMP对芳烃的萃取选择性高于糠醛。三环及以上噻吩类硫化物主要存在于重芳烃相和中芳烃相中,单、双环噻吩类硫化物基本均匀分布于各亚组分中。  相似文献   

3.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其芳烃产物的特征.结果表明:与生物分子有相同位取代(甲)基的芳烃化合物是由非芳烃形成芳烃的主要中介产物,因此芳烃演化的主要趋势可能是脱甲基作用而不是甲基化作用;许多芳烃比值是敏感的成熟度指标;烷基取代芳烃较对应的无取代芳烃难以运移.因此,有关比值具有作运移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加氢柴油为原料,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FFB)上,采用MLC-500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420~560℃、剂油质量比为6、质量空速为10h-1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裂化过程中芳烃生成及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氢柴油经过催化裂化反应后,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生成物的芳烃总质量一般可增加9%~12%;整个生成物体系中一环芳烃总质量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但是低于原料中一环芳烃的质量。随反应温度升高,汽油中一环芳烃所占总一环芳烃的比例越来越高,柴油中一环芳烃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二环芳烃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质量有所下降,但是远高于原料中二环芳烃的质量;三环芳烃和焦炭的质量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都是上升的;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是造成芳烃总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Ni-Mo-W/γ-Al_2O_3与Co-Mo/γ-Al_2O_3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型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加氢工艺参数对两种类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温度条件下,Ni-Mo-W型的多环芳烃饱和活性优于Co-Mo型的多环芳烃饱和活性;Co-Mo型的单环芳烃选择性与单环芳烃产率优于Ni-Mo-W型的单环芳烃选择性与单环芳烃产率;并且Ni-Mo-W型催化剂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性能更容易受到工艺参数的影响。为实现高多环芳烃饱和率下单环芳烃的产率最大化,芳烃饱和性能较高的Ni-Mo-W型催化剂适合选择较低的反应温度,芳烃饱和性能较低的Co-Mo型催化剂适合选择中等的反应温度和较高的反应压力。  相似文献   

6.
以加氢柴油为原料,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FFB)上,采用MLC-500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20~560 ℃、剂油质量比为6、质量空速为10 h-1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裂化过程中芳烃生成及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氢柴油经过催化裂化反应后,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生成物的芳烃总质量(w)一般可增加9%~12%;整个生成物体系中一环芳烃总质量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但是低于原料中一环芳烃的质量。随反应温度升高,汽油一环芳烃所占总一环芳烃比例越来越高,柴油一环芳烃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二环芳烃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质量有所下降,但是远高于原料中二环芳烃的质量;三环芳烃和焦炭的质量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都是上升的;环烷烃脱氢生成芳烃是造成芳烃总质量不平衡(出方大于入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因为需求增加,世界芳烃缺口扩大,各国多方拓展芳烃原料来源。由于原料轻质化等原因,全球芳烃的产量增速下降,需求却在快速增长,缺口不断加大,"钱途"无量。为此,全球芳烃主要生产企业通过扩大产能、新技术开发等途径,提高芳烃产量来抢占市场。供需失衡芳烃是当今世界生产大宗石化产品的重要基础原料,用芳烃生产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催化裂解过程中不同烃类的反应规律,提升原料油烃类利用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挖掘“油产化”的潜力。方法基于原料油和产物的烃类组成,详细分析了从原料油到反应产物不同烃类的表观转化率,并对不同烃类的转化与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在催化裂解反应过程中,链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93.06%、97.05%和58.53%,其中,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和五环及以上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61.49%、11.34%、65.17%、29.27%和96.35%。催化裂解产物与原料油物质的量之比为7.68,产物芳烃与原料油芳烃物质的量之比为2.99。液体产物中可进一步转化为目标产物的烃类质量分数为27.50%,产物中单环芳烃通过原料油中非芳烃芳构化反应生成的比例为96.16%。结论链烷烃和环烷烃催化裂解转化较为彻底,而芳烃表观转化率较低,且不同环数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差异较大,并呈现出奇环数芳烃表观转化率高、偶环数芳烃表观转化率低的特征。裂解反应和芳构化反应是催化裂解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类反应,不同烃类的表观轻质化顺序为链烷烃>单环芳烃>环烷烃>双环芳烃>三环及以上芳烃,产物中单环芳烃主要来自原料油中非芳烃的芳构化反应,液体产物中可转化为目标产物的烃类仍有进一步压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乌石化芳烃车间将生产经营、民族团结、员工培养齐抓齐管出实效。苍茫的雪峰下,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芳烃装置昼夜运行。机泵的轰鸣声,演奏着一曲激昂的奋进曲。“这套2010年投产、年产百万吨的芳烃装置是当年世界上单系列规模最大的芳烃联合装置!”乌石化芳烃生产部芳烃车间主任殷宏鹏自豪地说。集团公司为乌石化实行差异化战略布局而建设的这套芳烃装置,  相似文献   

10.
在固定床小型加氢实验装置上,以不同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模拟两段加氢处理技术生产低硫低芳烃柴油,考察加氢精制深度对柴油性质的影响。评价时第一反应器装填Ni-W催化剂,第二反应器装填Pt-Pd贵金属催化剂,通过调整空速和反应压力,得到不同加氢精制深度的柴油。结果表明:经过深度加氢精制,柴油的密度、折射率、硫含量、氮含量、总芳烃含量均减小,氢含量、十六烷值提高;加氢精制后的柴油芳烃含量与化学氢耗、折射率、密度、十六烷值成线性关系;不同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后的芳烃含量与十六烷值的线性拟合斜率和截距各不相同,与柴油的烃类组成和碳数分布密切相关,截距代表了芳烃完全饱和时的十六烷值,斜率反映了芳烃饱和对十六烷值的贡献;对总芳烃质量分数为88.2%的催化裂化柴油LCO-I,芳烃质量分数每降低1百分点,十六烷值可提高0.26个单位,芳烃完全饱和时十六烷值可达到42,对总芳烃质量分数为31.3%的混合柴油LCO-II,芳烃质量分数每降低1百分点,十六烷值可提高0.66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催化裂化柴油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问题,采用溶剂抽提降芳烃技术改善柴油质量,同时对抽出的芳烃进行分离和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30~150 ℃、剂油体积比1.5~6.0的条件下进行溶剂抽提,抽余油的芳烃质量分数降至38.4%~63.3%,十六烷值大于45,较原料提高了20个单位以上;所抽出的芳烃混合组分中单环芳烃(烷基苯)含量高,可以作为芳烃溶剂油。  相似文献   

12.
芳烃增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芳烃增产技术。其中重整工艺包括催化剂改进、芳烃联合装置一体化、原料范围扩大;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包括PXMax和STDP工艺、Px—PlusXP工艺、Detol工艺、s—TDT工艺等;芳烃异构化包括XyMax工艺、乙基苯异构化工艺、Isomar—Parex工艺等;轻烃芳构化包括ParamaX石脑油芳构化工艺、Cyclar液化气芳构化工艺、甲烷芳构化工艺等;芳烃增产还包括甲醇制芳烃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变压器油的化学组成(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多环芳烃、胶质和总芳烃)与油品性质(如比色散、氧化安定性、介质损耗因数和界面张力)的相关性,以及变压器油性质(如密度、酸值、抗氧剂量、界面张力、氧化安定性)与台架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藉助于统计的方法建立了有关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变压器油的比色散与双环、多环芳烃及胶质有关;氧化安定性与饱和烃有关;介质损耗因数与单环芳烃有关;界面张力与胶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集成生产轻质芳烃(LTA)技术在中国石化某分公司的工业应用结果,从烃类分子水平对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芳烃转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氢LCO发生催化裂化反应后,分子膨胀比为2.11,其中链状烃含量增加,环烷烃含量降低,单环芳烃含量降低,稠环芳烃含量增加;催化裂化产物中的单环芳烃73.91%来自加氢LCO中单环芳烃上烷基和环烃基的裂化、轻质化反应,其余来自加氢LCO中非芳烃类化合物的环化和芳构化反应;催化裂化产物中双环、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包括焦炭)来自加氢LCO中双环、三环芳烃的比例分别为37.77%和18.49%,其余分别来自加氢LCO中单环、双环芳烃的稠环化反应;加氢LCO中烷基苯、茚满类+四氢萘类和茚类的催化裂化表观转化率分别为82.50%,93.80%,80.72%。研究结果对LTA工艺技术的改进和专用催化剂的性能提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非临氢条件下实现重芳烃(主要为C9~C11芳烃)轻质化,以催化裂解装置重芳烃产物为原料,开展了重芳烃催化裂化转化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专用催化剂A作用下,重芳烃发生了高效轻质化,生成了苯、甲苯、二甲苯(BTX)和低碳烃;在不同反应温度下,重芳烃的转化率均达80%以上,BTX产率均达40%以上,低碳烯烃产率约6%;640℃时BTX产率最高,为43.38%,BTX+乙烯+丙烯产率最高可达50%以上;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BTX的组成分布,随反应温度升高,苯和甲苯产率提高,二甲苯产率降低;产物汽油馏分中芳烃高度浓缩,通过精馏即可生产轻质芳烃,无需新增芳烃抽提装置,可大幅降低BTX生产能耗,实现炼化企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芳烃联合装置C8芳烃资源的加工方案进行分析,优化了大型芳烃联合装置中C8芳烃异构化装置的设计;利用芳烃联合装置的工艺特点,综合利用超高压蒸汽及低温余热,优化全厂蒸汽平衡,实现全厂蒸汽梯级利用,降低了炼化一体化加工方案的操作成本。通过对芳烃联合装置中C8芳烃资源的综合分析、节能方案的讨论以及新技术的评估,提出优化思路,为进一步提高装置经济性、降低操作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建议,芳烃联合装置新技术的使用对进一步降低芳烃装置的能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Ni-Mo-W/γ-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中型加氢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加氢工艺参数对催化裂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对多环芳烃转化为单环芳烃、单环芳烃进一步加氢生成饱和烃的各步反应影响效果不同,在反应温度为330 ℃、氢分压为6.4 MPa、体积空速为1.2 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多环芳烃饱和率可达80.1%,总芳烃饱和率16.4%,单环芳烃产率42.6%,可实现高的多环芳烃饱和率下单环芳烃的产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1):108-109
<正>扬子石化承建芳烃吸附分离技术开发及工业示范装置产出合格产品,产品纯度达到99.7%。标志着芳烃成套技术的最后一个技术堡垒取得重大突破,中石化成为世界第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芳烃成套技术的公司。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我国芳烃工业发展概况从60年代开始,由于石油芳烃工业的兴起,世界芳烃总产量迅速增加。据统计,世界主要芳烃(BTX)总产量1965年为866.7万吨,至1980年时达到2755.8万吨,15年间增加了2.2倍,平均每年递增8%,以石油为原料的大芳烃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以煤为原料的小芳烃生产,为三大合成材料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来源。芳烃已成为石油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  相似文献   

20.
准确测定多环芳烃含量对于清洁柴油的生产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针对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多环芳烃含量的关键因素,依次考察色谱柱类型、系统平衡时间、基线的划分、模型化合物的选择对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氨基键合的液相色谱柱存在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分界点不明确的问题,会影响多环芳烃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不建议采用;为获得准确的反冲洗时间,需要在样品分析前,采用系统性能验证标准溶液测试系统状态,待反冲洗时间波动在0.2 min内方可进行样品测试;对于芳烃含量较高的催化裂化柴油以及部分加氢精制柴油,推荐采用SH/T 0606—2019方法(质谱法)进行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