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瓶法用于石油烃降解菌菌数测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易绍金 《油田化学》2001,18(4):372-374
目前在MEOR研究,菌液检测,现场试验监控及环保领域,石油烃降解菌(HDB)菌数的测定基本上采用费时费事的最大概率数法(MPN法),本文推荐使用简单易行的细菌瓶法,研制了盛有唯一碳源石油烃,氮源,磷源及专用生长指示剂的培养液,适用于HDB菌的测试瓶,欲测水样注入测试瓶逐级稀释,在30℃培养5-7天,试液由红变黄表示有HDB菌生长,HDB菌的计数按常规细菌瓶法进行,用所推荐的细菌瓶法测定了某油田采出液,污水及采油用菌液中HDB菌数,所得结果与MPN法基本相同。HDB菌测试瓶已有工业产品(HDB-JH型)。  相似文献   

2.
细菌瓶法用于黄原胶降解菌菌数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易绍金  熊汉辉 《油田化学》2005,22(2):192-194
研制了测量黄原胶降解菌(XDB)菌数用的测试瓶.该瓶为容量12 mL的标准玻璃瓶,装有9.0 mL含黄原胶(唯一碳源)、氮源、磷源及特异性生长指示剂的培养液.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7天,有XDB生长的细菌瓶颜色由红变黄,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和细菌计数.使用长江大学制造的XDB-JH型XDB测试瓶测定某油田含黄原胶的3个液样中XDB菌数(单位个/mL),与MPN法测定结果完全或接近一致,在钻井液样中均为6.0×102(二次平行),在压裂液样中均为6.0×106(二次平行),在污水样中分别为1.50×103和1.65×103(三次平行),十分接近平板法测定结果(在以上3个液样中分别为7.2×102,7.0×106,1.80×103).表5参2.  相似文献   

3.
4.
高效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地域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功效、确保延长油田微生物+膜处理含油污水工艺的平稳运行,从陕北吴起县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出6株具有原油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鉴定(16Sr DNA)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以及对原油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筛选的6株菌分别为P1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P2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intermedium)、P3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P4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P5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和P6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培养驯化7 d后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83.47%、81.60%、85.30%、81.11%、90.58%和93.16%;菌株对原油中长碳链烃类的降解效果显著,可在降解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发酵液基质表面张力的最大降幅为53.19%。  相似文献   

5.
腐生菌对水解聚丙烯酰胺降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解聚丙烯酰胺被广泛应用于油田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实验室模拟油田的二元复合聚合物的条件研究腐生菌(简称TGB)在碱-聚合物驱中的生长情况,讨论改变溶液pH值、TGB初始接种量、培养时间、连续活化次数对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连续活化5次原TGB在1000mg/L的HPAM中恒温培养7d,可使溶液粘度损失率达11.2%。通过SP8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接种TGB前后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探讨HPAM溶液粘度的损失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在TGB的作用下,HPAM的高分子链断裂发生生物降解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高效修复陕北定边油田附近的原油污染土壤,从当地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了5株原油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降解菌种类,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和建立高效的混合菌修复体系并分析菌株的降解产物,选用表面活性剂Tween80刺激微生物进一步提高对石油的降解效率。研究表明,从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的5株原油降解菌株分别为D-1纤维单胞菌、D-3黏质沙雷氏菌、C-2无色杆菌、D-5不动杆菌和A-3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测定菌株在LB培养基和石油培养基中生长状态、GC-MS分析菌株降解石油的残留组分,将筛选的D-5、C-2、A-3进行复配,各菌株对原油降解的影响效果D-5A-3C-2,菌株最佳复配比D-5∶C-2∶A-3=5∶1∶5。在温度35℃、pH 7.5、摇床转速180 r/min、菌液加量6%,Tween80含量为5 cmc的降解条件下,混合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可以达到87.12%,有效促进原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图12表6参29  相似文献   

7.
石油烃降解菌菌数测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石油烃降解茵茵数常用的5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细菌瓶法用于油气微生物勘探中气态烃氧化菌菌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微生物勘探中需要测定气态烃氧化菌(GHOB)菌数,目前所用主要测定方法是费时费事的MPN法和平板法。本文推荐使用简单易行的细菌瓶法。研制了盛有唯一碳源气态烃、氮源、磷源及专用生长指示剂的培养液,适用于各种气态烃氧化菌的系列测试瓶。将欲测土壤样品配制成水样,注入测试瓶逐级稀释,在30℃培养14天。培养液变浑变浊或液体表面出现菌膜,颜色由红变黄,表示有气态烃氧化菌生长。气态烃氧化菌的计数按常规细菌瓶法进行。用长江大学研制的JH系列气态烃氧化菌测试瓶测定了某油田勘探采样土壤中气态烃氧化菌的菌数(单位个/g),5个土壤样的测试结果为:甲烷氧化菌2.0×106(三次平行),乙烷氧化菌6.0×106(二次平行),丙烷氧化菌1.3×104(二次平行),丁烷氧化菌2.5×103(二次平行),丙/丁烷氧化菌1.5×105(三次平行),均十分接近常规方法测定结果;MPN法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6,6.0×106,1.3×104,3.0×103,1.6×105;平板法测定结果分别为1.9×106,6.3×106,1.1×104,3.2×103,1.8×105。表5参18。  相似文献   

9.
细菌瓶法用于产表面活性剂菌菌数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易绍金  邓勇 《油田化学》2005,22(3):262-264
研制了测量产表面活性剂菌(SPB)菌数用的测试瓶。该瓶为容量12 mL的标准玻璃瓶,装有9.0 mL含原油(唯一碳源,最好为目的油藏原油)、氮源、磷源等的培养液。培养温度30℃或模拟油藏温度,培养时间7天,培养液轻摇变黑,其中的原油分散乳化,表示有SPB菌生长。用常规方法进行测试和细菌计数。使用长江大学制造的SPB-JH型SPB测试瓶测定某油田采油菌剂、采出液、含油污水中SPB菌数,分别为6.0×107个/mL(二次平行)、6.0×103个/mL(二次平行)、1.5×101个/mL(三次平行),与MPN法测值一致或基本一致(分别为6.0×107、6.0×103、1.65×101个/L),略低于平板法测值(分别为7.0×107、6.2×103、1.8×101个/L)。表4参7。  相似文献   

10.
以菌糠为原材料,在不同热解温度(250~650 ℃)下限氧热解制备菌糠炭,通过分析菌糠及菌糠炭结构的差异,探究其对微生物、石油烃的吸附性能及固定化菌株苍白杆菌Q1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菌糠炭对微生物吸附效果提高,其中550 ℃菌糠炭吸附固定化量最高为1.582×1010 CFU/g,SEM扫面电镜结果显示菌株主要吸附在材料表面。高温炭对石油烃吸附较好,其中550 ℃菌糠炭对胶质、沥青质吸附率最高,分别为36.33%、25.59%;吸附效果均与孔结构、芳香性相关显著,其协同微生物对石油烃四组分总体降解效率高,均优于其他热解温度下制备的菌糠炭组,pH值和有机碳含量对微生物吸附 降解影响较明显,550 ℃菌糠炭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流变学及粘度检测技术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钦哉 《石油仪器》1997,11(1):7-11
文章简述了流变学原理及其三个学派(实效学派、理论学派和学院学派)和观点和方法,概述了流体了主要是非牛顿流体的粘度特性以及影响流体流变特性的诸因素。介绍了80年代的粘度测量技术和先进的流变分析方法和粘度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2.
稠油微生物降解是微生物采油的重要机理之一,但其效率较低,不能明显改变稠油化学组成,降低稠油黏度,从而影响采油效率。针对这一问题,将产表面活性菌与稠油降解菌复配,通过测定菌种作用前后原油的黏度确定产表面活性菌与稠油降解菌的最佳复配比例;通过原油四组分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产表面活性菌T-1、X-3与稠油降解菌QB26、QB36适宜的复配体积比为2∶2∶1∶1。菌种复配作用后,稠油黏度明显降低,与单独使用降解菌相比降黏率平均提高33.1%,胶质与沥青质平均降解率提高8.0%和4.9%。产表面活性剂菌的加入增加了表面活性剂含量,降低了胶质沥青质等相对重质组分的含量;产表面活性剂菌通过产生表面活性剂,使原油降黏增溶,形成小液滴,易于被稠油降解菌捕获降解,不仅降低稠油黏度,还提高了稠油降解菌的数量。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稠油生物降解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在微生物采油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图1表1参19  相似文献   

13.
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特性粘数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特性粘数测定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特性粘数测定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除聚合物造成的油田污染,将从大庆油田筛选的聚合物降解菌种JHW-1、JHW-3、JJF、JJH复配组成复合菌.在37~45℃、pH 6.4~8.0条件下培养7 d,可使高分(M=1.8×107)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61%左右,M降至5.4×106,并使菌数有所增长.如在聚合物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酵母粉和蔗糖,则可使黏度下降77.5%、97%,M降至2.5×106、2.0×105.有蔗糖存在时,菌种能使聚合物中大量的酰胺基转变为羧基,使水解度由25%提高至32%,而无有机营养物存在或有酵母粉存在时上述变化均不明显.最适合4株菌吸收和降解的外源营养物质和聚合物不同,菌种之间有较好的协同效应.JHW-1、JHW-3和JJF主要依靠所分泌的胞外蛋白降解聚合物,数种蛋白组成复杂的降解酶系,共同作用于聚合物使之降解.JJH则释放非蛋白类还原性物质作用于聚合物.图3表6参10.  相似文献   

15.
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了3株润滑油降解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考察了各分离菌株的润滑油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所分离的3株菌株中,G1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G2为动胶菌属(Azotobacter),G3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株菌株均能生物降解润滑油,其中G3的润滑油降解能力最强。菌株G1、G2和G3降解润滑油的适宜pH值分别为8.0、7.0和8.0,适宜的降解温度分别为20、30和30℃。3株菌株适宜的接种量均为10%,且100 mL培养液中润滑油的初始量不超过300μL。此外,培养时葡萄糖作为补充碳源,可不同程度地提高3株菌株的润滑油降解率。在最适降解条件,且1 L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0 g葡萄糖时,菌株G1、G2和G3在3 d内的润滑油降解率分别达到66.4%、75.3%和86.1%。  相似文献   

16.
MEOR菌的产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所用采油菌包括混合菌种和单一菌种共8种,均为兼性菌,分别由海水,油层水,油田和炼厂污水,原油和土壤中筛选得到,最佳生长温度范围不同,低限<25-35℃,高限38-50℃,在一种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5种单一碳源和实验菌中,在30℃,空气帽下静态培养24小时,8种菌均能利用蜜糖和青海ZQ22井原油产气,均不能利用固态(>C30)石蜡产气,6种菌能利用液态石蜡产气,3种菌能利用大港Dg-1井原油产气,原油烃分布表明,QZ22井原油低碳数烃含量高于在高碳数烃含量低于Dg-1原油,两种原油都不含<C10烃,由QZ22井原油和土培中培养出的假单胞杆菌B,最佳生长温度25-38℃,能利用除固态石蜡以外的所有实验碳源产气,产气量较大,在同一培养基中以体积比2:5的糖蜜+QZ22原油为混合碳源,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菌种B生长迅速,产气量为培养基体积的47.8%,生长时消耗O2,产气主要为CO2及少量C3-C5烃,不产甲烷。  相似文献   

17.
胡苗  弥海晨  张磊 《石油沥青》2011,25(1):41-43
通过试验研究,基于沥青胶体结构理论,将橡胶沥青看做分散相(溶胀橡胶粉)分散在分散介质(沥青)中的胶体,分析了橡胶粉目数和掺量对橡胶沥青粘度的影响机理,认为:在橡胶粉掺量达到一定量后,掺量和目数对橡胶沥青中的分散介质粘度提高不再显著,主要通过显著提高分散相的体积数来增加橡胶沥青的粘度。  相似文献   

18.
自1975年Mandelbrot创立分形几何以来,人们发现地质学及地球物理学方面的许多图形都具有分形标度特征。本文对估计无规律(自然)分形的分形维常规方法及新方法作了介绍,并对这些方法作了比较研究。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如要对特征作更准确的估计,则需要对这些方法作适当的修改。本文主要对枝状受限扩散聚集(DLA),碎裂表面及分数布朗表面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过去人们一直致力于对高效优质菌种的研究,而缺乏有关环境因素对菌种活性的影响研究。笔者试图从环境因素出发,对加油量、接种量、培养时间、pH值、表面活性剂等对石油烃降解菌数量的影响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是影响石油烃降解菌数量的主要因素,加油量次之,培养时间对菌种活性亦有影响,偏碱性的环境对菌种比较有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降解菌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从某炼油厂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烷烃降解菌株C1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变形假单胞菌。采用静态摇瓶实验,研究了菌株C18对正十六烷的降解条件和动力学特性,并应用于柴油的降解。菌株降解正十六烷的最适宜条件为温度30~37 ℃、初始pH=7、盐质量分数1%,且在pH=6~9和高盐含量(NaCl质量分数5%)条件下也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动力学研究显示,在底物浓度为10~300 mg/L时,获得的米氏方程中,米氏方程常数Km为15.22 mg/L,最大反应速率为11.22 mg/(L·h)。在60 h内,优势菌C18不仅能将浓度为3 000 mg/L的柴油中饱和中长链烷烃高效降解,而且对其中的环烷烃和芳烃也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