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当都市里的人们欣赏着灯火通明的夜景,享受着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舒适与便捷的时候,地球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至今生活在黑暗之中。据原国家计委《可再生能源白皮书》统计,截止2002年底,我国无电乡人口尚有800万户,约3000万人,涉及 相似文献
5.
6.
7.
就EPC模式下工程公司设计管理工作中的计划接口管理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目前设计管理中计划接口存在的不足,提出初步的改进方法,以作为后续设计管理优化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参与新的大科学计划,包括参与由美国发起的未来发电计划和第四代核能的国际合作,以及与欧洲关于重力加速器材和激光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国在此过程中也在发挥更多主导作用,除已经发起的中医药国际合作计划外,中国已与30多个国家在新清洁能源合作达成双边协议,并将在此 相似文献
9.
最近10年,我国风电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投入,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科技资金的投入、风电技术的研发.为目前的风电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育了已初具规模的风电产业链.文章论述了当前风电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科技计划对风电的支持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结合我国现有国情,论述客车用发动机: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燃料电池和氢燃料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CNG/LNG车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各项动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天然气消费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利用现状:天然气消费量增长迅速,在全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例仍较低(2%~3%);开始大规模利用境外管道气;国家天然气基干管网框架基本形成,天然气供应格局呈现“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及“就近外供”的局面;天然气市场已基本覆盖全国,西南地区是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消费结构逐渐由以化工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城市燃气、工业燃料为主的多元结构转变;天然气定价机制不完善,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利用发展进行了展望:天然气消费量仍将快速增长,202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2500×10^8m^3;天然气消费中心将继续“南下东移”,长三角、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是未来的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天然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料将成为主要利用方向;天然气定价机制逐步理顺,市场对气价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2019,(2)
氢既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支撑未来能源系统清洁转型的重要二次能源。虽然相比电能氢能具有能源互联、易于储存、应用面广等优点,但在我国氢能的发展中也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安全性有待提高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我国氢能生产与消费现状出发,分析了未来氢能在我国能源工业中的应用潜力,并重点对氢能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技术经济性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一次能源的结构显著影响氢能的环境价值。随着燃料电池成本下降,未来氢能利用的竞争力将逐步提升。特别是在重型交通领域推广氢能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其在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中也具有较高的系统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太阳能热利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启岳 《能源技术(上海)》2001,22(4):162-164,166
介绍了国内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太阳能集热器,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制冷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介绍了相关研究单位的示范项目与实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在从IBM 4 3 81计算机将电站锅炉性能计算程序移植到微机上的工作中 ,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其中简要地介绍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Fortran开发软件PowerStation 4 0与Fortran 77forDos的主要区别 ,同时列举了这些程序在移植前后的使用效率及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光伏发电技术可直接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没有任何污染,有助于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和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文中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市场和技术发展状况,叙述了太阳能电池、并网发电以及光伏一体化建筑技术,提出了“阳光三峡”的理念,展望了国内光伏发电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油价格高企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燃料乙醇等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我国2001年开始发展燃料乙醇,已成为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但我国目前以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成本较高且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本文从产业政策和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了我国燃料乙醇发展趋势和原料路线选择,燃料乙醇的发展应立足于中国国情,走以非粮作物如木薯和纤维素为原料的生产路线。以木薯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技术成熟,经济效益良好。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燃料乙醇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技术不成熟,生产燃料乙醇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