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文缆道是水文测站开展各项水文测验工作的必要设施设备,缆道垂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测站汛期缆道测距、测深、测流和取沙等基本测验工作,本文结合经纬仪等水文测站较为常用的测量仪器,说明测量方法,利用几何学原理,推导出一套简单方便的缆道垂度测量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探讨缆道垂度的调整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隋铁成 《吉林水利》2003,(10):52-52
本文依据水文缆道测流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测深问题进行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测验精度,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0 前言 1992年袁启业同志发明双循回式水文缆道后,又创新成差动式水文缆道。这种缆道与双循回式水文缆道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与原来的开口式水文缆道相比较(因铅鱼重量只与水深和流速有关,不考虑跨度的影响),机械传输效率和模拟沉水效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且入水也较稳定,并可采用多种传动方式,如手摇、脚踏、电动等,所以特别适用于边远地区。  相似文献   

4.
对Z80水文测验控制仪的性能,接口,外围电路的开发,软件设计以及仪器的指标进行了介绍,该仪器在上游局的几个缆道使用已达10年之久,仪器性能稳定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吴堡站水文设施设备屡遭强雷电袭击,导致雷电灾害事故不断发生的现象,从雷电产生特性、活动规律及防雷理论出发,结合吴堡站设施设备现状及所采取的局部防雷工程措施,分析探讨水文设施设备屡遭雷击原因,探索解决和预防雷电灾害事故的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数字集成电路在水文缆道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介绍了各组成电路的作用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文监测已经基本摆脱了人工操作,但是一些数据的记录和处理仍然十分麻烦,迫切需要将各个分离的监测点联网,使系统能提供大范围水文数据,以便在防汛抗旱的紧要关头做出快速而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因而该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水文缆道自动化测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水文缆道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操作不便等问题,从系统的功能、原理及软硬件设计等方面入手,开发研制了水文缆道自动化测控系统信号采集与传输、流量测控自动化和流量计算软件等关键模块。与人工吊箱流速仪测量进行的比测试验表明:水文缆道自动化测验控制系统采用的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流量、流速及水深等方面的测量误差均满足《水文缆道测验规范》和《河道流量测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根据各水文站的现有设备情况,节约新建通讯塔费用,又增加无线电台天线的高度和稳定性,因地制宜地在水文缆道支架上接通讯操作平台,安装无线电台天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磨擦、磨损与润滑理论,根据吴堡水文站水文缆道多年运行过程中磨损问题的观测试验,分析了轮与索磨损的主要原因,借鉴相关行业经验,研究了水文缆道相应的改方法,从而达到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安全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并对水文设施的改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电动缆道水文绞车大多数是江苏省淮阴水文机械厂生产的,它们的型号是HY—100和HY一150。这些绞车虽经几次改进,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没有变化。它们的特点是:机械结构简单、合理、坚固、使用方便,除两个蜗杆蜗轮变速箱外,整机的其余部分均外露,便于故障的发现和排除。为了便于在使用中对这类绞车进行维修和保养,现对其机械结构、性能、原理与使用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雷电作用类型,并结合自来水调度系统的特点阐述了防雷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四川省渠县水文站水文缆道设计为例,采用平均参数法进行设计计算,即把钢塔假定为"等钢度、等跨度"的铰链杆件,并以各跨的平均纵向力N和平均支座刚度υ分别代替Ni和υi得出减化铰链法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长春水文局长岭水文站缆道设备在测验过程中遭受雷击致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情况为例,介绍水文站做好缆道避雷防雷设施的必要性,并就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使其在防汛抗旱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水文缆道的几种布设方式的相互比较,找出现有水文缆道布设型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经济合理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水文缆道主索设计的难点在于计算主索加载拉力,需要求解一元三次方程,通常是采用手工试错的计算方法来求解,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且繁琐。通过剖析一元三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得出较简洁的计算方法,借助计算机编程可以免去诸多重复、繁琐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