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菌灵、硫及三环唑混配成悬浮剂,对抑制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的形成、产孢能力及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等都具有较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协同作用比率(SR)分别为1.64、5.58、4.30、1.81及1.73。混配剂集合了多菌灵、硫及三环唑的优点,并显示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的特点。田间试验亦表明其防病增产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谷丰  张夕林 《农药》1997,36(12):44-45
16.2春雷.四氯胶悬剂1500倍对叶瘟病的防效达90%以上,对穗曾病的防效在80%左右,与三环唑的效果相仿,增产作用明显,优于三环唑。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瑛  张大羽等 《农药》1995,34(2):9-11
将从田间感病品种原丰早上分离的稻瘟病原始菌株,接种在经三环唑处理过的该品种上,待其发病后,逐代重复分离诱导菌株,并对原始菌株和诱导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以及三环唑对它们的持效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诱导代次的增加,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渐次降低,药剂对菌株的持效期明显缩短,但其致病性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5,(3)
[目的]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混剂,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杀菌剂及4种药剂的5个配比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吡唑醚菌酯、三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0.46、1.92、5.23、7.14 mg/L。将其4种药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质量比为1颐3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作用效果较好,EC50值为0.23 mg/L,增效系数为2.1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将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按质量比1颐3制成25%吡唑醚菌酯·三环唑WP,在4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为92.9%。[结论]吡唑醚菌酯及其增效混剂对水稻稻瘟病有优异的防效,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6,(2)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三环唑混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苗法测定烯肟菌胺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三环唑防治稻瘟病EC90值为7.2449、19.1850 mg/L,且在1∶1、1∶3、1∶5、1∶7及1∶9五个配比下具有明显增效作用;3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 225~300 g a.i./hm2对水稻穗颈瘟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结论]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配比1∶9)可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病,推荐剂量为225~300 g a.i./hm2。  相似文献   

6.
贵刊87年第5期曾发表周耀勋同志关于三环唑防治穗瘟一文,他提出最佳用药时期为抽穗10%。我们认为防治时期似乎还应该提前到孕穗末期(幼穗分化8期)。1985年我站进行三环唑防治穗瘟试验,试验分一次区(三环唑在8期施药,稻瘟灵于破口施)和二次区(破口和齐穗期施)。结果表明:一次区,75%三环唑(日本产)每亩25克相对防效90.6%,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2两(浙江温州产)防效85.0%,40%稻瘟灵乳油每亩100毫升防效75.0%。二次区:75%三环唑每次亩用20克防效85.3%,20%三环唑亩用1.5两防  相似文献   

7.
多井唑防治水稻穗瘟,纹枯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夕林  张建明 《农药》1995,34(12):34-36
20%多井唑可湿性粉剂是防治水稻后期穗瘟和纹枯病理想的药剂,经济有效的亩用量为100克,水稻破口期用药一次,对穗瘟的防效可达95%,对纹枯病的兼治效果亦可达80%,增产效果均在20%以上,明显优于三环唑,井冈霉素单用。  相似文献   

8.
沈嘉彬 《农药》2001,40(9):33-33
我县自八十年代以来防治水稻稻瘟病常用的药剂有富士一号、三环唑等杀菌剂,但稻瘟病发生时期正值雨季,施药后常被雨水冲刷,药剂效果得不到保证,农药施药投入增加。1996年开始我站引入硫环唑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对防治水稻稻瘟病相当成功,到1999年在我县已与富士一号、三环唑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三环唑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内吸型杀菌剂,对稻瘟病、叶锈病、炭瘟杆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学名称5-甲基-1,2,4-三唑并-3,4,6-苯并噻唑,纯品为白色结晶(原粉为棕黄色),熔点187~188℃,溶于丙酮、乙腈、氯仿、三氯甲烷、乙醇等有机溶剂,热稳定好、不易分解。 三环唑含量的测试通常采用柱层析比  相似文献   

10.
通过紫外(UV)和圆二色(CD)光谱,研究三环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其浓度变化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环唑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三环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借助分子间力形成超分子基态复合物,此外由于它们之间的疏水作用,导致BSA紫外吸收强度随三环唑浓度增大逐渐增强;CD光谱表明三环唑与BSA间的疏水作用使BSA的肽链发生收缩、重排.三环唑导致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20%三环唑悬浮剂.以测量较小流点为标准,采用优化组合法对10种润湿分散剂及其他助剂进行筛选,确定了20%三环唑悬浮剂的最优配方:三环唑20%,NNO 3%,D425 1.5%,农乳600# 1.5%,黄原胶0.1%,硅酸铝镁1%,乙二醇4%,凯松0.2%,有机硅消泡剂0.2%,最后用水补足至100%.结果表明:采用以上配方经湿法研磨至粒径D90为1~5 μm时,该悬浮剂产品悬浮率90%以上,冷热贮等各项指标合格,产品质量稳定;药效试验表明:在同等使用剂量下,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优于可湿性粉剂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杨志敏  杨红 《农药》1995,34(3):44-45
用0.1-6.0ppm浓度的三环唑溶液浸种黄反种子对黄瓜苗期生长、光合作用等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0.1-2.0ppm)三环唑溶液处理种子对黄瓜株高、叶片面积、干重均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叶片叶素的含量,净光全速率以及降低气孔阻力。但高浓度(3.0-6.0ppm)三环唑处理种子会抑制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作用,大于6.0ppm使黄瓜植株出现药害。  相似文献   

13.
在杀菌剂三环唑的生产中,有相当于三环唑产量2.5倍浓度为45%左右的废甲酸产生。我厂年产100吨三环唑就有250吨/年的废甲酸。为了综合治理三废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查阅  相似文献   

14.
陈占荣  沈恒安 《农药》1995,34(10):38-39
利用噻嗪酮在水稻茎叶内吸机理,在1991 ̄1993年进行飞机防治稻飞虱试验并推广应用214架次,64200亩,飞机防治具有快速、安全、特效的优点。飞机防治适期宜在本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稻飞虱低龄若期,达到压前控后目的,噻嗪酮用量应根据稻飞虱发生量及控虫期而定,中等年份用有效成分30克,重发年份用40克。飞机防治时,噻嗪酮可和有机磷杀虫剂、三环唑、肥料等混用瘘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其他种类病虫。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量,对比研究了三环唑和以2-烷基苯并咪唑为主要成分的有机保焊膜(OSP)分别在0.5 mol/L H_2SO_4和3.5%NaCl溶液中对铜腐蚀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三环唑能够有效抑制铜的腐蚀,而OSP膜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因此对铜的保护不如三环唑;在3.5%NaCl溶液中,OSP膜对铜腐蚀的抑制效果比三环唑更优。上述结果通过微观形貌分析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三环唑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特效药剂,但近年来辽宁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三环唑防效下降的现象。因为先前已经有报道,稻瘟病菌对稻瘟净、异稻瘟净和稻瘟灵等药剂产生了抗药性,那么,辽宁省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是否也产生了抗药性呢?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21,60(9):682-686
[目的]筛选能同时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菌体指标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环唑与三环唑混配组合的联合生物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氟环唑与三环唑质量比1∶3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联合作用为增效作用,EC50值分别为2.1911、0.2374 mg/L,联合作用系数CTC分别为120.32、121.20;纹枯病菌初生分枝菌丝长度17.4~21.3μm,分枝菌丝间隙117.8~128.7μm,菌丝畸变明显;培养5.5 d后稻曲病菌孢子数2.6×10~5~3.5×10~5。田间防效表明:60%氟环唑·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质量比1∶3)288~360 g a.i./hm2防治水稻纹枯病,对"川绿优188"防效80.5%~87.6%,对"绿优4923"防效69.5%~85.3%;防治水稻稻曲病,对"川绿优188"防效76.2%~83.6%,对"绿优4923"防效62.6%~79.5%;显著高于单剂和对照药剂。[结论]氟环唑与三环唑质量比1∶3复配,用量288~360 g a.i./hm2,能兼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已有大量的唑类化合物被合成,由于它们的生物效应良好,不少已商品化。其中三唑酮、三唑醇、三环唑等化合物尤其高效。它们对白粉病、稻瘟病等真菌病害效果良好,并有内吸性,是目前很有前途的一类杀菌剂。氟原子引入唑类化合物,使其生物活性有明显的提高,而毒性有显著的降低。三氟苯唑就是其中之一。它对黄瓜、桃、大麦、葡萄等的白粉病有特效,是唑类最佳化合物之一。三氟苯唑结构式: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皖西山区,稻瘟病常年流行,穗颈瘟的为害尤其猖獗,一般年份损失稻谷2~3成,大流行时达5成,少数地区(田块)甚至绝收。因而,稻瘟病历来为我县粮食生产一大障碍。前几年使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差,近年来使用三环唑防治稻瘟病防效很高。为了探讨三环唑的施用技术问题,1986年我们作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8,(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米中毒死蜱、三环唑和戊唑醇残留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方法。[方法]大米样品用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米中毒死蜱、三环唑、戊唑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0.005、0.016mg/kg,定量限分别为0.018、0.016、0.054 mg/kg。在0.05~1.0 mg/kg添加水平下,大米中毒死蜱、三环唑和戊唑醇的平均回收率在82.4%~103.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