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例一:天津某炼厂污水处理场的地下泵房、地上泵房和控制室等都组合在同一建筑物内,基础座落在沿海软弱土层上。为使泵房不漏水,在泵房墙基础内增筑一个钢筋混凝土池(见图1)。由于泵房墙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池壁之间没有设置隔离层,虽然墙基础和池壁分两次施工,这二者的混凝土面还是紧紧粘合在一起。竣工后,泵房承重墙基础发生约140mm的沉降,端头非承重墙基础约有110mm 沉降,从而带动地下泵房的池壁一起下沉。由于混凝土池各部分的沉降次序、速率和沉降量都不一样,产生较大应力结果池壁和池底板间出现一条平行于承重墙的裂缝,漏水严重。鉴于沉降还在继续,堵漏也难奏效。补救措施:用风镐将地下泵房混凝土池的底板全部凿除,在原池壁内重筑新池。新池壁  相似文献   

2.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长时容易在池壁上出现裂缝引发渗漏,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就是裂缝预防和控制。从荷载、干缩、温湿差、材料质量、节点构造和施工等方面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水池引起裂缝的原因,并在某大型消防水池工程中采取施工阶段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抵抗干缩裂缝;通过环境温差计算温度应力,确保使用阶段温度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避免结构裂缝,工程投产使用多年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3.
1工程概况塔里木石化厂某大型水池(图1),南北向长48.8m、东西向宽29.8m(分六格)、深5.3m,地面以下2.55m,壁厚400mm,设计混凝土标号C25,抗渗S6级。该池1997年6月中旬破土动工,采取“两头”施工法,分别依次浇筑北边、南边的底板和池壁,养护40d后,采用膨胀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刚性变形缝),按规范养护,且安全越冬。1998年4月,在池壁抹面处理前进行检查中发现:池壁东侧后浇带结合部有微裂(未贯穿),另外还有一条未贯穿裂缝,池壁西侧也有未贯穿裂缝三条(包括后浇带结合部一条)。…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炼油厂污水场浮选池为高抗冻大型钢筋混凝土敞口水池,池长21.45m,宽20.3m,深4.75m,池壁厚40m,总蓄水量2000m~3,由于工艺和保温需要池内有三道隔墙,池顶盖混凝土槽板施工拆模后发现在池壁0.8~1m高的断面上,宽度20cm范围内,漏振、蜂窝、露筋相当严重,池壁内外松散,深度占池壁厚度1.2-2.3的洞达39处,通洞共6处,最大通洞长55cm,宽3cm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用人工捣固修补,经试水,修补部分均未有漏水现象,从1985年9月进水至今,经过3个冬季(最低温度-40C)的使用,修补部分完好无损,达到抗冻及补漏要求。  相似文献   

5.
丛郁 《石化技术》2020,(3):344-345
大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在施工后常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裂缝的产生涉及设计、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有利于在类似项目中采取相关裂缝控制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而对裂缝的修补同样重要,裂缝修补是否有效是水池能否正常使用的关键。针对某项目水池,分析了其中池壁裂缝控制措施及裂缝产生原因、特点,并讨论了水池常用的裂缝修补措施,对该项目中后续的单体设计及施工提出了改进措施,也对类似工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1 概况在克拉玛依炼油厂第二套循环水第一期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中,我们首次采用分层赶浆连续浇筑的方法,从池底到池壁一次完成混凝土的全部浇筑。循环塔池底及池壁为双排双向钢筋,池深2.6m,池底厚300mm,壁厚250mm,较大塔池周长86.5m,较小塔池周长为68.8m,混凝土设计标号为3kN/cm~2(300~#),抗冻标号D250次循环,抗渗标号S80N/cm~2。 1983~1987年建设的16个大型水池,都  相似文献   

7.
针对濮阳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池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的温度裂缝进行分析,指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特征和产生原因,并相应制定了控制温度裂缝的具体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严格实施,有效避免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保证了濮阳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池底板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设施,常因平面尺寸巨大而在施工或使用阶段出现池壁裂缝渗漏等问题。某污水厂新建的12座66 m直径沉淀池,设计施工的关键是解决裂缝、地基液化和地基承载力问题。设计中分别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和预应力筋消除或避免水化热温差、干缩温差应力和环境温差应力,防止干缩裂缝和结构裂缝;采用大直径振冲碎石桩解决地基液化和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工程建成投产多年后,沉淀池结构依然牢固,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焦炭塔类大型设备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混凝土一次成型,不得留置施工缝,因此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极易出现裂缝,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产生严重的隐患。文章对焦炭塔基础混凝土水化热的计算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材料选用,以及混凝土浇筑、降温及测温养护的一些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型LNG储罐外罐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水化热会导致外罐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将严重影响储罐的耐久性。为此,以山东某大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为研究对象,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精细化的LNG储罐有限元模型,按照实际的施工顺序与时间,模拟了LNG储罐外罐混凝土分层浇筑过程中的早期温度场分布;在考虑混凝土龄期效应的基础上,将外罐的温度场和结构场进行耦合,分析了外罐的温度应力及裂缝分布情况,评估了外罐混凝土开裂的风险。结果表明:1外罐在施工期间将产生较大的内外温差,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2第1浇筑层的温度应力明显大于其他浇筑层,且第一主应力为环向应力,将使此处混凝土产生沿竖向开展的裂缝;3因为约束作用减弱,其他浇筑层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可能性很小。该研究成果为LNG储罐外罐温度裂缝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层丝网结构抑制管内气体爆炸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管内可燃气体燃烧爆炸和爆炸抑制的试验研究系统,该系统测试响应时间小于0.001秒,测量精度为0.5%。化学计量浓度的乙炔/空气充满整个管道,管道一端封闭一端开敞,在封闭端中心点火,研究了不同丝网层数和丝网目数对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淬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丝网淬熄的临界火焰速度与丝网层数呈线性关系;将丝网层数、目数和丝网直径的乘积定义为丝网几何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丝网几何参数与能够被丝网淬熄的临界火焰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深水表层连续钻进送入工具(Cam Actuated Drill-Ahead, CADA)是表层导管喷射安装过程中的核心工具,其安全可靠性对于确保深水导管喷射安装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CADA工具的结构组成和作业原理。针对CADA工具在服役过程中的作业流程与所受载荷,对CADA关键部件的力学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参数敏感性讨论。结果表明:在CADA工作过程中,锁环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开口斜后方约45°的齿端部; 凸轮筒螺纹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其与芯轴衬套接触最上端螺纹的根部,该应力值随凸轮筒运动先增大后减小,且与凸轮筒所受轴向力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 密封部件Von Mises应力的最大值随水深增加逐渐增大; 密封圈密封性能随橡胶预压缩量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对CADA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专利的性质,提出了影响专利质量的因素不仅包括发明创新的高度和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还包括了专利网络的构筑。以催化裂化领域的专利申请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专利的可专利性构筑专利网络,以及如何利用专利的时间性、地域性和独占性等特性实施专利的申请战略。  相似文献   

14.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渗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选择性水侵,渗流规律复杂,为了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需要研究储层在改建地下储气库多周期强注强采过程中的多相流体渗流规律。在获取有代表性的裂缝发育碳酸盐岩岩心较为困难的条件下,通过对天然岩心进行剪切造缝和多轮次气水互驱实验,研究了地下储气库气水过渡带在注采过程中的多相渗流规律,分析了裂缝合气空间贡献率以及储气库含气空间动用效果。结果表明:裂缝模型的相渗曲线近似于"X"形,多次气水互驱后相渗曲线基本没有变化,基质岩心模型相渗曲线经多次气水互驱后气水两相共渗区间变窄,共渗点降低;微裂缝对储层含气空间贡献率较高,微裂缝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徽裂缝不发育储层的含气空间利用率逐渐降低并趋向稳定。因此,在微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过程中可以在徽裂缝不发育储层布置生产井,同时通过控制边底水运移范围降低注入气损失,从而提高地下储气库的建库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际作业工况,建立了螺杆马达定转子和复合冲击器提速工具动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服役期间的动力学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螺杆马达和提速工具的动力学强度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螺杆马达应力集中处位于定子橡胶衬套齿根处,随着定转子装配过盈量和井底温度增加,螺杆马达失效风险增大; 复合冲击器强度薄弱点位于外筒螺纹底部退刀槽和齿根凹键处; 复合冲击器外筒的疲劳损伤主要取决于转矩的变化情况,钻压和转矩的波动都会对复合冲击器凹键处的疲劳损伤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复杂缝网页岩压裂水平井多区耦合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页岩储层水平井压裂开发中复杂缝网形态、纳微米孔隙—复杂缝网—井筒多尺度渗流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1)通过巴西劈裂实验,诱导压裂缝的产生;(2)通过X射线CT扫描,观测岩样内部压裂缝形态,测得压裂缝开度;(3)结合压裂缝形态描述和气体在基质—复杂缝网—井筒中的渗流机理,在多尺度统一渗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扩散、滑移及解吸的水平井单段压裂改造产能方程;(4)考虑多级压裂区干扰及水平井筒压降,建立页岩储层多级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压裂缝形态为复杂网状缝;(2)测得压裂缝开度为4.25~453.00μm,平均为112.00μm;(3)不同缝网形态下页岩气表现出不同非线性渗流规律;(4)随着重改造区裂缝密度、重/弱改造裂缝分布范围的增大,产气量逐渐增加,压裂段间缝网渗流区域发生干扰,产气量增加幅度减小;(5)模拟水平井筒长1 500 m、重度改造区缝网半长100 m时,压裂10级产能效果最好。结论认为,需要合理地控制压裂程度、优化裂缝参数,才能为页岩气压裂优化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方位AVO技术检测储层各向异性的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油气储层的各向异性是制约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在弱各向异性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对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为了搞清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利用研究区宽方位角高精度三维纵波地震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了减小噪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对地震道按不同的方位角范围进行叠加和偏移,然后利用不同方位角的处理结果对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保持振幅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目的层反射具有明显的振幅随方位角变化的基本特征,各向异性预测结果与综合地质分析和钻井资料解释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为下一步的开发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储层岩性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沉积岩。根据孔隙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可分为孔隙型、孔隙-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型4种储层类型。油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作用及火山活动奠定了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岩性、岩相决定了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与规模,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在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喷溢相块状安山岩、玄武岩和玄武质角砾熔岩中,气孔等原生孔隙发育;火山沉积相沉凝灰岩及砂砾岩以细小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区域构造作用使石炭系内部发育4种裂缝类型,其中垂直-高角度裂缝在喷溢相熔岩储层中发育,网状裂缝和层面裂缝系统则多发育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互层中,砂砾岩中以发育程度低、有效性差的不规则裂缝为主。熔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火山碎屑沸石化和沸石溶蚀作用是油藏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途径,而碳酸盐、二氧化硅胶结作用及粘土矿物水化作用则降低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仇德朋 《天然气工业》2017,37(3):111-115
LNG接收站中的LNG管道穿越隧道因为涉及超低温管道穿越和甲类危险介质,其安全性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参考已完成施工的国内第1条(世界第3条)LNG管道穿越的隧道工程,以工艺安全为前提,基于整个LNG接收站的安全设计理念,详细分析了隧道功能分区、安全设置以及操作条件等,以期为深入了解LNG管道穿越此类隧道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同时,还总结了隧道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经验和教训:(1)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防水最为关键,需要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要么延长工期增加成本、扩大隧道空间增加作业范围,或者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案,以做好隧道防水工程;(2)在施工方面,对于LNG隧道工程,应该着重加强施工规范化和标准化;(3)在LNG接收站项目整体规划中的每个阶段、每个上报文件中,都应该充分考虑隧道工程的规划;(4)对于LNG接收站的消防报审等事宜,要把LNG隧道工程作为整体项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整个LNG接收站项目的所有审查均涵盖LNG隧道工程,因而不必单独对LNG隧道工程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气田群为高含H_2S和CO_2的碳酸盐岩气藏,单井产量高,井口设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初步分析认为其原因是生产过程中仅考虑酸性介质对气井井口的化学腐蚀,而没有考虑气体流速对井口的冲蚀作用,极大地影响了气田的安全生产。为此,通过对节流阀上下游阀道、法兰面均出现明显坑状腐蚀的进一步分析,明确了化学腐蚀和气体冲蚀的交互作用是井口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流冲刷腐蚀坑的化学腐蚀产物会加速冲蚀损害;进而借鉴冲蚀与腐蚀运行环境下的多相管流管道的磨损计算理论,计算了该运行环境下的冲蚀极限速度,得到了不同生产工况下节流阀的抗冲蚀流量;最后,根据气田生产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按气井配产要求来选择采气树类型、节流阀通径及类型冲蚀的技术控制策略。此举为气田安全生产提供了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