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运用鼓泡法,测定一定PH值和温度条件下,Mn^2+的还原能力,为工业回收Mn(Ac)2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结构和功能可设计的离子液体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分离甘氨酸,考察了不同结构的咪唑和季铵离子液体萃取分离甘氨酸的效果,研究了p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甘氨酸初始浓度和二环己基-18-冠醚-6(DCH18C6)浓度等工艺参数对甘氨酸分配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胆碱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N1112(OH)][NTf2])的循环利用性,通过FT-IR和量子化学计算探究了[N1112(OH)][NTf2]和DCH18C6萃取甘氨酸的机理。结果表明,[N1112(OH)][NTf2]的萃取率高于其它离子液体,加入DCH18C6可提高萃取率,[N1112(OH)][NTf2]–DCH18C6复配体系中,甘氨酸萃取率可达85.4%。在最优条件下,分配系数和萃取率分别为10.9和94.4%。离子液体循环利用5次,甘氨酸萃取率仍保持90%。[N1112(OH)][NTf2], DCH18C6和甘氨酸之间存在的强氢键作用为萃取分离的关键。因此,[N1112(OH)][NTF2]?DCH18C6可有效萃取分离甘氨酸,为甘氨酸的绿色分离新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吸附重金属离子Cu(Ⅱ)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道荣 《安徽化工》1998,24(4):29-30
本文研究了25℃,PH值6.4和4.6时,壳聚糖吸附Cu(Ⅱ)的等温线,表明较低浓度时,吸附等温线与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相似,为单分子层吸附,实验发现壳聚糖吸附过程中发生H与Cu(Ⅱ)竞争反应,溶液偏中性有利于吸附,偏酸性有利于脱附。  相似文献   

4.
硅溶胶的酸碱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巧玲 《湖南化工》1998,28(6):36-37
在不同的PH值下,对硅溶胶的稳定性作了较系统的实验,寻找出了使产储存达到较长时间的PH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聚铝溶液pH值及盐基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聚铝溶液进行了PH值和盐基度的分析和估算,给出了聚铝溶液的极限PH值和极限盐基度与总溶解铝浓度的关系曲线,最终计算结果表明:在平衡条件下,聚铝溶液的PH值和盐基度具有相关性,即当基中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参数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的卫生,是关系到市民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南昌市自来水多年来一直是用硫酸铝作为源水净水剂,且从外省购进,由于赣江水系源水PH值偏低,尤其是洪水季节,硫酸铝在混凝反应过程中,会导致源水PH值较大幅度下降。有时出现出厂水浊度达标,PH值不达值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保证饮用水的PH值达标,降低源水处理成本,南昌市昌陵净水剂实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PAC高效净水剂。日前通过技术鉴定。该产品是复合型多羟基聚合物,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适应范围广,对源水PH值影响低,其幅度在0.01~0.05…  相似文献   

7.
糊精在重晶石和萤石表面吸附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晔  邓小莉 《硅酸盐学报》1997,25(3):317-322
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聚合碳水化合物-糊精在重晶石和萤石表面的吸附特性。发现糊精在矿物表面 的吸附强烈地依赖于矿浆PH值。糊糊在矿物表面吸附密度最大值为:对于萤石在PH值大于12.0,而对于重晶石在PH为9.7和强酸性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N,N-二甲基甘氨酸为起始原料,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以甲烷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合成N,N-二甲基甘氨酸酯的工艺,并对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进行了测定。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N-二甲基甘氨酸与醇的摩尔比、甲烷磺酸与N,N-二甲基甘氨酸摩尔比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合成产物的结构使用红外(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进行了表征。采用水数法测定了N,N-二甲基甘氨酸己醇、癸醇、正十六醇酯的HLB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N-二甲基甘氨酸与醇的摩尔比1.2∶1,甲烷磺酸与N,N-二甲基甘氨酸摩尔比2∶1,反应时间3h。经测定,N,N-二甲基甘氨酸己醇、癸醇、正十六醇酯的HLB值分别为14.30,13.85,12.74。  相似文献   

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信息理论(IT)的方法,优化了11种甘氨酸结构并预测甘氨酸衍生物的pK_a值。结果发现,甘氨酸及其10种衍生物的H原子的二级费歇尔熵与其酸度系数pK_a值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值(Y=-34.960+9.751X,r=0.868)最大。这一发现对研究甘氨酸衍生物结构和相关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还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预测了甘氨酸在不同位置的一元取代红外吸收、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和紫外吸收光谱,所得结果对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开展拓展训练提供了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李党生  刘伟 《河南化工》1995,(11):25-27
研究了在PH值=5.0时,用氟电极直接电位法测定微量铝的方法,并讨论了PH值及NaF加入量对结果的影响。用于纯铜及黄铜中微量铝的测定及回收均佳。  相似文献   

11.
刘宝全  王剑锋  李春斌  范圣第 《化学世界》2011,52(8):497-499,503
利用脂质体的疏水微环境,完成了甘氨酸与磷酸吡哆醛的希夫碱反应.甘氨酸进行双烷基化修饰后,组装到脂质体中.利用肽脂质构建带正电荷的脂质体(pH=7.00),吸附带负电荷的磷酸吡哆醛,增强磷酸吡哆醛与脂质体上甘氨酸的伯胺基团作用,并通过脂质体疏水微环境促进脱水缩合过程.紫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单独的磷酸吡哆醛吸收峰为387 ...  相似文献   

12.
实验选择了8.40,8.60,8.80,8.90,9.00,9.20,9.40等七个磷酸氢二钠中和液的PH值,与干燥,聚合后焦磷酸钠含量的对应值,通过数学方法,建立的经验式为:Na4P2O7%=-932.54+231.76(PH)-13.03(PH)^2  相似文献   

13.
以甘氨酸为络合剂,运用浊点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铜离子的检测,对影响铜离子浊点萃取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最佳的铜离子浊点萃取条件为:检测波长230nm,pH值9.0、NaCl溶液用量4.0mL,50.0mgmL-1 Triton X-100溶液用量1.0mL,萃取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14.
纯水级脱盐水pH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化学理论对纯水级脱盐水的pH值与电导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电导率小于0.2μS/cm的脱盐水,其PH值必然在6.3~7.9范围内。对纯水级脱盐水而言,PH值由7生降低1,则电导率就大产大到原来的16倍。手动取样分析脱盐水的PH值,其误差主要来自空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离子膜法甘氨酸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离子膜法甘氨酸生产新工艺,该分离新工艺不存在甲醇污染,使用洁净能源-电力,降低能耗50%,新工艺操作方便,成本低,三废少。  相似文献   

16.
溶液pH值对化学镀Ni-Co-P合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珍 《电镀与精饰》1999,21(1):17-18
在化学镀中镀液的PH值不仅影响施镀过程的沉积速度,而且还将直接影响镀层成分及镀层性能。着重研究了溶液PH值对化学镀Ni-Co-P的影响,比较了化学镀Ni-Co-P和Ni-P镀层的性能,以及热处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骆丽君 《天津化工》2012,26(4):45-46
本文阐述了抑汗剂活性成分甘氨酸铝锆的生产工艺,对其生产工艺影响因素如反应温度、原料配比、pH值等进行了探讨,并对此产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甘氨酸铝锆产品中铝与锆的物质的量比为3.5∶1时,甘氨酸铝锆抑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N-酰基甘氨酸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天然脂肪酸和甘氨酸为主要原料,脂肪酸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酰氯,酰氯再与甘氨酸进行缩合反应,合成N-酰基甘氨酸,最后成盐。缩合反应条件为:脂肪酰氯与甘氨酸物质的量比为1.0∶2.0,25℃下反应2.5h,反应体系pH值控制在9~10,以丙酮与水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1)作为溶剂,产物的收率均在85%以上,并对N-酰基甘氨酸结构进行了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催化剂生产中PH值的线检测及安装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阻垢分散剂,并对其阻垢性能与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共聚物比较,发现它对循环水温度、硬度及PH值的适用范围比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更广,可广泛用作工业循环水特别是高温、高硬度、高PH值等水质的阻垢分散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