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隧洞工程中,塌方往往成为制约工期、造成投资大量增加的关键因素。对于非突泥性质的封闭掌子面的规模较大的塌方,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的方法。针对地下水情况采用单液浆或者双液浆,处理效果良好。相对帷幕灌浆加长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方案工艺简单快捷、施工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工程塌方对工程实施影响较大,通过注浆可较好地固结松动区和塌方区松散体,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提高松散体抗剪强度和自稳能力,减少松散体作用于支护体系的自重压力,充分发挥超前注浆的固结自稳效应.该文通过3#隧道施工过程遇到的塌方问题,介绍注浆施工在隧道塌方的处理应用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超前导管注浆工艺的原理,结合工程实例研究隧道工程中钻爆施工遇不良地质时的处理方法,并对超前导管高压注浆的详细用于指导隧道通过类似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4.
5.
6.
介绍了金川水电站改线公路工程——金川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因地质原因产生的各类塌方处理的施工技术以及预防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山口隧道位于郑西高速铁路巩义市南山口镇,主要为分布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及中更新统坡洪积的厚层砂质黄土、粘质黄土、粗圆砾土,下覆上第三系砂岩,二叠系主要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属土、岩多层结构。施工出现塌方及施工后塌方等现象主要发生在构造角砾岩及其上的粗圆砾土。 相似文献
8.
官地水电站右岸上游环线黑水河隧道的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全长863m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300m~3以上的塌方4次、小规模塌方50余次,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和压力,由于应对措施得当,每次塌方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没有发生一起人员和设备损伤事故。本文主要介绍K0+648~K0十659m段最大一次塌方的处理过程,它也是本合同段整个隧道塌方处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超前小导管注浆是指沿开挖外轮廓线向前以一定角度打入管壁带有小孔的导管,且以一定压力向管内压注起胶结作用的浆液,将破碎围岩或黏土层用浆液充填、固结,通过压密作用达到加固和堵水的作用的一种支护形式.在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隧道施工中为安全进洞及坍塌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文章结合某水电站复建公路隧道坍塌施工情况,对超前小导管... 相似文献
10.
祝云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1):138-141
结合某隧道实际工程,通过软弱围岩隧道塌方段施工处治技术,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因素等各方面分析其发生塌方灾害事故的原因,归纳出围岩塌方的破坏特点,并对相应处治措施作出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施工中采用超前小导管、锚杆超前支护等措施,对防止围岩恶化,控制隧道变形和预防塌方能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大量兴建,超高水头引水隧洞逐渐增多,高压固结灌浆是保证隧洞围岩稳定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其中灌浆参数的取值对于工程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利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平台,采用蒙特卡洛方法,结合MATLAB进行二次开发生成三维随机裂隙,基于浆液流变理论、流体连续性方程和对流扩散运动方程,以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隧洞围岩高压灌浆为例,研究了不同水灰比、灌浆压力、灌浆时间对于三维网络裂隙岩体的浆液扩散过程的影响。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灰比对浆液扩散影响较大,浆液扩散距离和水灰比成正比;灌浆起始阶段水泥颗粒运移距离与灌浆历时呈正相关,但灌浆范围内的裂隙达到饱和后颗粒运移距离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灌浆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压力,以保证浆液充分渗透到裂隙内部,当灌浆压力超过一定数值,水泥颗粒运移量受灌浆压力影响较小。本研究可为同类型灌浆数值模拟开发和灌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导流洞的工程地质概况及施工期安全监测设计,详细阐述了施工期安全监测成果,对围岩的变形规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前该导流洞开挖支护已完成,围岩变形较小,表明围岩已趋于稳定。安全监测为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缅甸密松和其培水电站施工电源电站引水隧洞施工实践为例,分析了围岩不稳定的原因,针对引水隧洞在开挖掘进中,发生塌方所采取的小管棚注浆处理措施,特别是涌水引起的大塌方洞段采用超前大管棚并结合固结、回填灌浆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麻栗坝水库输水隧洞是在高含水量低胶结度的砂砾石为主的土体中开挖的大断面水工隧洞,施工存在极大的风险性。在成洞坍塌处理中采用内外结合、先回填后固结的处理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坍塌问题,使该隧洞的掘进能够顺利进行,建成运行表明所采用的方法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建基岩体的可利用性及开挖深度关系到水电站工程的可行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等,是技施阶段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对坝基不同岩性及其组合的岩石力学特性试验、岩层厚度、RQD值、波速测试及配套的现场大型变形试验等,研究了复杂层状建基岩体的结构特征和质量标准,并基于岩体波速建立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及变形参数的预测评价模型,确定了复杂层状岩体的可利用性标准,并对开挖深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岩类占比约60%的整个坝基岩体中,微新及以下复杂层状砂板岩以坚硬岩为主,且原位状态下岩体层面效应基本消失,完整性大幅提高;岩体波速与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及变形参数间具有很好的对应性;基于岩体波速建立了建基岩体利用标准,并将河床建基面开挖深度整体抬高约10 m,减少了岩基开挖和混凝土浇筑量并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6.
17.
为研究三淅高速公路李家坪隧道膨胀土软弱围岩性质,通过三轴强度试验和膨胀特性实验等室内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干密度对膨胀土三轴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干密度对膨胀土强度影响较大,对黏聚力的影响尤为显著,但在膨胀土的干密度较大时,干密度对内摩擦角的影响不明显。较小初始含水率的膨胀土吸水膨胀时将产生非常大的膨胀率和膨胀力,因此,工程上应对膨胀土区域采取防渗措施。此外,根据收敛约束法的理念推导了膨胀土围岩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含水率的变化会使围岩压力发生很大变化。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李家坪隧道塌方冒顶的原因,雨季施工造成膨胀土含水量增大,产生巨大的膨胀力,而支护体系薄弱,造成隧道冒顶塌方。 相似文献
18.
关山特长隧道高地应力下硬岩大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地应力下隧道的围岩变形是岩体力学的关键问题之一,甘肃关山隧道埋深较大,在穿越高地应力区域时极易出现围岩失稳、塌方及支护结构大变形等现象。选取隧道典型试验段,通过数值计算及数据监测,对其大变形规律和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到了隧道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建议隧道衬砌施工时采用柔性支护的理念进行设计,优化边墙曲率,加大预留变形量,采取径向注浆加固及降低扰动。实践表明,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一个具体工程实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进/出洞口边坡工程施工,探讨了有效减小雨水渗流,降低滑坡风险的边坡防护和加固处理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坡面沉降和爆破震动进行了监测,及时反馈信息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调整,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