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堆积体滑坡滑带渐近破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钻孔倾斜仪深部变形监测资料为依据,以启动变形为基础,在文献[11]中研究了堆积体滑坡的变形机理,发现滑坡滑带的主滑面自下而上逐步发展.文章将研究堆积体滑坡滑带的渐近破坏机理.发现滑坡滑带同样首先从主滑面开始破坏,然后自下而上向滑带上盘发展,呈明显渐近破坏的形式,且在滑带范围内,抗剪强度自下而上呈递增趋势,表现出滑带介质的非均质性.根据滑带破坏机理,提出了滑坡的破坏预警标准.  相似文献   

2.
 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滑坡南侧暴露长约1.8 km顺层滑带,其岩体高度碎裂,引起广泛关注,6 a来对此开展了持续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工程地质测绘、坑槽探及浅孔钻探(钻孔声波)等),对滑带岩体的碎裂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和系统的描述,结果表明,滑带发育的地质基础是滑前坡体内部发育的层间剪切错动带。强震过程中,由于靠近发震断层的强烈垂向地震动,从而导致坡体沿相对软弱的层间错动带分离,并产生垂向振冲或夯击效应,导致层间错动带的进一步碎裂化。对滑带的细观分析表明,这种强震滑带碎裂化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表现出伴随碎裂过程的扩容效应。采用物理模拟和PFC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强震过程中滑带的碎裂和扩容过程,揭示其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滑带岩体碎裂化及扩容现象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意义:一方面滑带岩体的进一步碎裂、细粒化从物理上降低了滑带的摩阻力;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滑带的夯击扩容,地下水将强力挤入扩容空间,从而可能激发水击作用机制,导致孔隙水压力激增,滑带抗剪能力急剧降低,从而促使滑坡骤然启动,产生高速滑动。  相似文献   

3.
争岗滑坡堆积体滑面强度参数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滑面强度参数的确定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难题之一.结合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堆积体稳定性受暴雨工况控制的实际情况,对三维滑面及边界条件采用栅格控制和克里格插值法构建了争岗滑坡体的三维滑块模型,并对堆积体的稳定性现状进行合理的假设,利用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反算出底滑面综合抗剪强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参数可反映滑坡体的总体稳定性及失稳破坏模式,与现场勘察的结果相吻合,证明了反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堆积体治理的基本思路.相应参数反算方法可为相似工程中参数的确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危害较为严重的滑坡类型,滑带的性质对于这类滑坡具有控制作用,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成为这类滑坡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基岩顺层滑坡分布与滑带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将滑带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通过滑带形成过程中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的性质对比,研究滑带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岩石矿物组成和含量、微结构和连接特征、矿物微观演变、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过程,最后总结得出滑带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岩淌堆积体滑坡滑带渐进破坏传播的确定性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岩淌堆积体滑坡为例,提出一种预警渐进破坏传播的确定性方法,其创新在于能定量预警滑带破坏传播的全过程,包括破坏传播的方向和速度,破坏的相应日期以及滑坡的破坏程度。首先,系统地介绍滑带点破坏、线破坏和面破坏的传播特性,阐述剪切荷载作用下点破坏传播的全过程曲线,这种相对变形–时间关系全过程曲线类似于试验室刚性伺服压力机上的σ - e 关系曲线;发现线破坏自滑带下盘开始,铅直方向依次自下而上向上盘传播,水平方向自滑坡前缘逐渐向滑坡后部传播的特性;其次,主要从滑带的层状结构、岩层岩性、岩层力学特性及岩体破坏一般原理4个方面阐述铅垂方向破坏传播特性的机制;第三,在上述破坏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堆积体滑坡滑带渐进破坏传播确定性的预警方法(PFPW),PFPW预警方法以滑带相对变形过程线分析为基础,以其时间过程线的峰值作为点破坏标准,以预警渐进破坏过程中不同破坏阶段为目标,使得通报和预报滑带破坏发生的时间、位置、程度以及破坏传播的速度都能容易而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郭斌  贾燕 《山西建筑》2014,(32):72-73
从宝轮服务区滑坡的变形特征入手,通过调查滑坡的地形、地貌、气象、地层岩性等工程地质特征,再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对该滑坡的性质、规模及变形原因进行了论述,为该地区滑坡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推移式滑坡渐进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行滑坡稳定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推移式滑坡渐进破坏稳定性分析法。在分析滑坡破坏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临界状态条块或单元,该临界状态条块或单元处于破坏和峰值应力之前两状态之间,并提出相应的决定方法。提出推移式滑坡2种破坏模式,模式I:整个滑体沿弱面发生推移破坏,模式II:后缘沿弱面发生推移破坏,而前缘局部沿滑体发生剪切破坏;在滑坡破坏控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模式I滑坡破坏受弱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所控制,对于模式II,滑坡后缘破坏受弱面的基本力学特性所控制,而前缘受滑体的抗剪力学特性所控制,2种破坏模式的临界状态逐步由后缘向前缘移动,也即是滑坡破坏不断地产生新的峰值应力状态和破坏后区状态。对推移式滑坡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在滑坡模式I和II渐进破坏全过程中,滑坡破坏面上的每一点的时间与位移关系均会呈现不同的“S”型曲线特征,对于整个滑体而言,滑面上每一点的位移与高度关系曲线,在不同时刻呈现不同的抛物线型特征。分析滑面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特征,提出滑面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呈现3种类型:类型a:I型非稳定时间曲线,类型b:I型稳定时间曲线,类型c:III型稳定时间曲线。研究现行滑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特点,提出滑坡稳定性计算的综合下滑力–抗滑力、主推力和基于位移变化的方法。研究了滑坡的运动特点,提出了主滑方向的定义,且主滑方向随力和位移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有限元滑坡稳定计算的特点,分析引起滑坡有限元法计算不收敛的原因,提出滑坡有限元计算的滑面边界法,其滑面既可以施加理想弹塑性模型边界,计算所得稳定系数可与传统的极限状态稳定计算结果相比较,又可以施加不同的应力–应变模型边界,从而获得真实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也可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相对应的稳定系数;对于滑面确定可以采用各种优选计算和现场勘查方法。提出了各种对应关系图,这些图形有利于理解提出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图论将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最危险滑动面搜索及安全系数计算问题转化为数学领域求最短路径问题。对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改进,建立基于改进动态规划算法的极限平衡有限元方法,给出该方法的基本方程和路径上应力计算过程,避免引入辅助函数需给定初始安全系数进行迭代计算的缺陷。将该方法应用于溪洛渡左岸谷肩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基于滑坡产生、发展、蠕变条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判断,对该堆积体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和滑面形成条件探讨;借助监测资料揭示的滑面分布,验证改进动态规划算法搜索滑面位置与计算安全系数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滑坡征兆的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技术路线,可用于复杂滑坡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蠕动滑坡变形机制的理论分析 与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襄樊—十堰高速公路韩家垭滑坡为背景,对其地质成因、物质组成、滑面物理力学特性、结构特征与运动特性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形机制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变形规律建立相应的流变力学模型来反映其规律,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滑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进行研究,利用试验所记录各部位测点的位移数据、现场监测数据和流变模型的位移变化曲线进行比较验证可知,位移曲线比较吻合,流变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蠕动型滑坡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千将坪滑坡启动与滑坡全过程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2003年7月13日,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左岸的秭归县千将坪村发生巨型基岩滑坡。滑坡体总体积约2.04×107 m3。因千将坪滑坡位于三峡库区,且是在三峡水库首次蓄水至135 m水位后不到2周时间内发生的,其滑坡体地质特征以及成因机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对千将坪滑坡特征、基本地质条件与力学参数进行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兼有真实时间模拟和非连续大变形问题分析于一体的优势,研究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数值模型反映滑坡启动的识别方法,并对该滑坡体的启动条件和滑坡全过程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千将坪滑坡启动的原因主要是降雨以及库水位上升使得滑坡体控制性滑面力学参数降低所致;滑坡类型为由上部变形错动引起的推移式滑坡;由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的滑坡最大滑移速度及上部最大滑动错距与实际情况具有可比性,由数值模拟得出的滑坡滑动持续时间约40 s。另外,提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其他滑坡机制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滑动变形计监测岩石边坡松动区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介绍了使用CSD-60型滑动变形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北坡进行的现场监测试验及其有关成果。成果分析表明:(1)边坡岩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主要变形区被定义为边坡岩体松动区;(2)松动区岩体的变形主要由结构面的“张开位移”构成,“张开位移”平均占测孔的累积变形的66.7%;(3)岩体的变形量与开挖强度关系密切;(4)监测区段边坡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实时定量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一种以钻孔倾斜仪深部变形监测为基础的评价堆积体滑坡完整性程度(破坏程度)的完整性指标Si(破坏性指标Sf)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孔口累计变形中滑带和滑坡体累计变形的各自变化关系计算出Si和Sf指标值,实时定量评价滑坡施工过程中滑带自下而上渐进破坏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破坏采用相对变形峰值标准,根据这种破坏标准可以看到,滑坡以滑带破坏为标志,滑带破坏则以滑带上盘破坏为标志。滑坡完整时对应Si = 1,Sf = 0;滑坡完全破坏时Si = 0和Sf = 1,不同破坏程度对应于[0,1]之间的某一值。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3.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 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把握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在水库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动态,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堆积体特征调研,结合堆积体的演化规律分析判断其当前处于缓速蠕变演化阶段,在水库运行条件下其变形破坏主控因素为库水作用效应和地震动力效应,并分析主控因素的作用机制,重点研究堆积体在水库运行期间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发现,堆积体在水库运行期间可能发生表层蠕滑变形和局部坍塌现象,且存在整体沿底部、整体沿腰部、局部沿底部和局部沿腰部4种可能的失稳模式。然后讨论边坡工程中常用的莫尔–库仑准则和广义米赛斯准则的优缺点,分析常用失稳判据的由来,并根据收敛判据提出了具体的实用判别指标。通过强度折减法确定了局部沿腰部失稳模式的滑动面位置和形状,结合极限平衡法进行上述4种失稳模式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最后分析堆积体的变形破坏演化过程,表明在水库运行期间将首先发生灯盏坪前缘局部沿腰部失稳破坏,继而可能诱发堆积体整体失稳破坏,因此其治理重点应在于严格控制灯盏坪前缘坡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左岸河谷边坡的稳定问题是白鹤滩水电站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随着河谷下切,岸坡不同部位不同高程的岩体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卸荷变形,研究这些变形特征及变形机制对于从宏观上定性把握左岸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根据勘察成果初步分析,左岸河谷边坡变形受缓倾角错动带以及NW向断层控制明显,具体地,卸荷裂隙的空间分布和发育规模均与其相对这些控制性结构面的位置相关,并且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总结这些规律并采用离散单元数值分析软件UDEC和3DEC模拟河谷下切过程中这些控制性结构面对边坡变形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印证地质上的分析成果,同时结合地质勘察与数值计算成果分析左岸边坡的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5.
 钻孔倾斜仪观测成果表明,紫坪铺水库蓄水至汶川8.0级地震前,左岸坝前堆积体处于稳定状态,坡体观测位移无明显变化且计算的位移矢量无明显的方向性。汶川8.0级地震给距震中仅17 km紫坪铺工程带来了明显影响。根据监测成果及现场调查分析,汶川8.0级地震对紫坪铺左岸坝前堆积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灯盏坪前缘浅表部局部崩塌与裂缝;基覆界面受地震影响产生了明显错动,位错增量最大值为60~70 mm;在错动面以上坡体位移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地表累计合位移增量为55~100 mm,局部高达206 mm。地震使坡体位移形成了明确的方向,震后地表位移矢量与汶川地震断裂带走向大致垂直。地震使堆积体内部土体产生了明显的倾斜变形,钻孔倾斜率变化最大值为1.873‰。坡体的变形异常主要表现在主震时,后期的余震对坡体变形影响很小。从震后连续的监测成果分析,紫坪铺左岸坝前堆积体目前仍处于整体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16.
深基坑边坡失稳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钉墙是基坑支护中非常经济、有效的支护形式,但由于支护体系主要依赖于土体自身稳定性及土体强度,使其支护的深度受到限制。为增加土钉墙支护的深度,可采取复合土钉墙支护形式。但在土钉墙支护的基础上增加何种复合结构,需要了解坡体的受力状态,对坡体受力状态的了解是支护设计和施工的前提。介绍了深基坑边坡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时,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造成边坡局部失稳的实例,为深基坑土钉墙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看出,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除常用的增加锚杆以增加边坡整体稳定性措施外,坡脚部位的稳定问题也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边坡变形统计回归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时效、温度和降雨等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并将其作为边坡变形的影响因子,建立边坡变形统计回归分析模型,应用Microsoft 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算法在自行开发的岩土边坡监测信息管理与监测数据分析网络系统中实现可视化的边坡变形回归与预测。通过对龙滩水电站高边坡变形监测资料的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边坡变形统计回归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统计复相关系数较大,剩余标准差较小。统计回归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边坡的变形规律与变化趋势,为快捷、高效地评价边坡运行安全性态和预测其变形发展趋势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家峡拱坝左岸高边坡岩体变位与安全性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实际工程中常遇到山体单薄,地质构造发育,表层岩体卸荷松弛,甚至蠕变或滑移等高边坡安全稳定性问题,因而加强对此类高边坡岩体的变位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与分析,对于确保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以李家峡拱坝左岸高边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岩体变位监测资料来全面分析和评价高边坡安全稳定性.在对水库初次蓄水以来的谷幅位移和左岸高边坡岩体变位监测资料进行时空定性分析和变形疑点物理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岩体变位各测点的逐步回归模型,并以其对测值年变幅的拟合与分离结果,定量分析水压、温度、时效等因子对高边坡变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库水位逐步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的过程中,李家峡左岸高边坡岩体主要产生朝河心方向的下滑变位,但位移量相对较小;(2)库水位在2002年1月趋于相对稳定后,高边坡岩体变位逐步趋于收敛并保持稳定,目前其安全性态基本正常;(3)由于局部岩体 仍存在轻微下滑趋势,建议加强对这些部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双层反翘滑坡弯曲蠕变及时效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双层反翘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以襄十高速公路韩家垭滑坡为背景,结合非线性蠕变模型建立考虑岩层弯曲蠕变特性的时效变形方程及平面应变条件下反翘弯曲岩层的蠕变压屈方程,对双层反翘滑坡的弯曲蠕变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深入阐述,提出根据岩层反翘弯曲蠕变的变形速率进行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的方法,并就不同荷载水平下岩层的蠕变压屈失稳机制进行探讨,最后将分析结果与现场监测成果进行定性对比,结果表明:在雨季时,滑坡前缘岩层的荷载水平在 > > 之间,岩层的反翘变形逐渐累积,滑坡发生延迟性失稳破坏;在旱季时,其荷载水平为 时,滑坡处于暂时稳定状态。采用本文模型对该滑坡进行定性分析、评价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