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为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为例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通过与未进行教学改革的食品专业学生的比较,说明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加深了学生相关课程的理解,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良好实验课氛围,更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引入"微课"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食品化学实验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实验教学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对食品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食品化学实验应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从思政融入课堂、拥抱新的教学载体、深度开放合作、建立合理的评定成绩规则和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食品领域人才培养的思想创新、观点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9,(12):177-179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科拓展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文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为例,阐述基于OBE理念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评价改革的初探心得,形成"教-学-评-教"的反馈式优化教学模式;并引入校企双导师共建课程模式,搭建新颖的"企业-教师-学生"良性互动平台,最终实现"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对接,培养目标与食品产业需求契合"的专业课程授课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西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厂设计工程类课程为例,构建了"一中心两角色三翻转"实践型教学模式。具体是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教师与学生双角色,创新设计案例教学、模型制作与专题演讲、产品设计大赛等三阶段实施角色翻转的实践型教学方法。该模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与能力,并丰富了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以化工原理传统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可通过修订《化工原理》教学大纲与更新课程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智慧教学工具引入、企业高级工程师参与教学、课赛融合模式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创新评价体系这几个方面,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食品毒理学"是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引入食品毒理学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构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两年的实践应用,以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对教学实践情况的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对"食品毒理学"课程的兴趣,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还对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CDIO工程实践能力,依托智慧树平台进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建设,以知识准备、知识传授、知识内化、知识升华和能力评价为主线,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课前、课中和课后)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系统构建食品专业SPOC混合实践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SPOC混合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对高年级食品检测专业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在食品检验课堂教学中探索引入"课题化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科学性、研究性、实用性,形成了适合课题化教学的组织模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课题化教学模式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对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工程计算、工程设计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创新能力,并提出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些改进见解。  相似文献   

11.
在对江苏某大学食品工程类专业的"工程图学"与"工程CAD制图"课程教学中发现,两门课在课时量分配、教学案例选取、考核方式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改革。探索将两门课程整合为"食品工程图学与CAD制图"一门课,同时紧密结合食品工厂设计的成功案例,强化采用CAD制图软件工具绘图训练,弱化手工绘图,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制图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广西轻工业》2016,(11):157-158
实验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食品毒理学实验为研究主体,对目前西藏农牧院校食品毒理学实验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创新、完善考核制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优化西藏高校食品毒理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增强民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能力,同时也为西藏高校其他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食品工程单元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使用效果较好。以食品工程单元操作作为教学项目,以"食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根据食品生产的特点,灵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仿真实训、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与新工科建设要求相适应。通过将OBE模式与"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体系紧密融合,持续改进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结果表明:基于OBE模式的"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素养及实践能力,对"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轻工业》2016,(5):179-180
结合多年PLC课程教学和指导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提出"三维一体"的PLC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其中"三维"是指PLC课程教学、PLC学习兴趣小组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分小班进行实验教学,鼓励学科交叉,设计完全开放性实验并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参与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通过教学实践得出,此"三维一体"PLC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6.
目前纺织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与企业生产实际逐渐脱轨的现象,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新时代下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改方向和策略,主要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手段、重视课堂配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加强等。通过对新时代下纺织工程实验课程的教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纺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为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以食品仪器分析课程为例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从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和体会等方面,对食品仪器分析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休闲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介绍了微课教学模式的内涵,从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和科学创设教学情境两个方面论述了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在优化休闲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法的优势与作用,显著提升休闲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侯毅 《广西轻工业》2010,26(5):136-136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从事教学工作的实际体会,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程性实验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过程中需开展相关实验操作演练的问题,文章以"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在本课程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对软件的基本教学模式及主要技术优势进行介绍分析,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