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河水系下游五闸是海河下游的重要防洪控制工程,由于地面沉降致使闸体沉降,造成闸体的水位和过水能力均有变化,影响闸体的防洪和抗灾能力。介绍了海河水系下游五闸的基本情况,海河水系下游五闸的地面沉降原因及危害性,海河水系下游五闸沉降观测及有关事项,海河下游五闸沉降值及对沉降值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做好海河水系下游五闸沉降观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文站网的完善调整,关系到河流水系的水文信息采集,对河道防洪调度、水利工程设计及区域水资源评价等诸多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全线长27.54 km,沿线跨越众多河流,工程建筑物占用水域面积达38 076 m2,给区域防洪排涝布局、水利基础设施格局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防洪影响评价计算分析,工程涉及河道壅水长度在2.00 km内,河槽冲刷在0.99 m内,部分河段建筑物阻水率超规定要求。通过工程布设调整,水系沟通、行洪通道调整和加大过水断面等水域补偿措施,达到占补平衡,区域防洪排涝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封琼  毕忠飞  汪惠  周文琦  刘俊 《水力发电》2022,(5):15-21+32
为了探究水系连通对由城镇化引起的水问题的改善效果,研究以宜兴新城区为例,基于MIKE11计算模拟水系连通方案对2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域的防洪排涝与枯水期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断头浜、连通形成“日”字形水网结构可以有效增大水系连通度,水系连通度越大对防洪排涝、水环境的改善效果越好。其中,方案4对研究区的水问题改善效果最佳,46.7%的河段20年一遇排涝水位明显下降,平均污染物浓度削减率达1.57%。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不但造成水利设施破坏、地下水质和地质环境恶化、标高损失等一系列问题,还会引发城市内涝和河道泄流能力降低,危及城乡防洪安全。选取沉降最严重的大清河系尾闾骨干防洪工程,通过建立一维河网和二维蓄滞洪区衔接数学模型,分别模拟计算地面沉降前1982年和沉降后2010年地形条件下5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利用特征点水力参数对比统计,分析近30 a地面沉降对区域防洪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面沉降后行洪河道和蓄滞洪区水位明显降低,入海总水量减少,但河道堤防超高大幅减小,区域防洪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影响下众多河流水系的破坏,使得江苏里下河平原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方法,以盐城市区为例,开展近30年来水系结构时空变化及城镇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下垫面变化以城镇面积的增加,水田和水体的减少为主要特征,城镇化率由1980年的3.4%增长到2014年的20.8%,2000年后城镇扩张明显加快,呈现从中心老城区以空间蔓延形态向东和向南的趋势;(2)水系变化以低等级水系数量特征减少为主要趋势,其中河网密度和水面率的变化强度和空间差异性最为显著;水系减少使得河网复杂性和区域调蓄能力有所降低,但河网结构整体上仍呈现自然顺直型网状特征。(3)2000年以后城镇面积扩张取代农业活动和水利工程等因素成为水系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水系变化强度的空间差异增强,城镇化率低于30%的区域,水系变化程度与城镇化线性关系显著;水系特征指标中河网密度、水面率和盒维数对表征该区域的水系数量和结构特征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评价水系变化的主要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可丰富平原区水系变化案例研究,同时可为该区域未来城镇发展下的水系功能规划及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认识我国不同区域河流生态基流达标现状,针对全国各大流域90个已确定生态基流目标的主要河流控制断面,基于2009—2018年实测流量资料,综合月均流量、日均流量2种不同达标评估方法,对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初步剖析了不同区域不达标原因,提出了调控保障建议。结果表明:按照月均流量达标评价,全国主要河流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为73.3%;采用日均流量达标评价方法,全国主要河流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显著下降,仅为26.7%。东北、西南地区生态基流达标率好于其他区域,黄淮海地区的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西江水系为本次评价中生态基流达标率最差的3个水系。全国层面,取用水总量高、取用水季节性冲突、水利工程不合理调度等人为因素是生态基流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占比62.3%。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城市化进程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河网水系的影响,从河网水系结构和功能特性出发,选取河流水面面积、数量、连通性等指标,分析了河网水系演变特征及其对城市化过程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快速城市化过程影响,2000~2010年浦东新区的河网水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流长度和面积均明显下降、斑块数明显增加;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2000年河网水系连通性、面积、破碎度等指标最好;2010年仅水质指标表现为最好,其他指标均表现为最差。研究成果为该区域的水系保护与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河流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水系连通是保证河流系统健康完整和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而活水调度是提高水体流动性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水系连通指标是分析和评价连通性的关键,【方法】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复杂河网,首次提出将往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长度占比纳入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典型区域水系现存问题,提出水系连通与调度方案,采用数学模型评估方案效果,研究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水系连通与活水调度工程问题。【结果】结果显示:现状良安水系水动力条件较差,存在往复流和水体交换周期长等问题,水质污染严重,通过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和引水工程调度活水,使往复流变为单向流,将现状15.3 d的河道平均换水周期最小缩短至7.3 d,河道现状流速0.021 m/s最大增加至0.124 m/s,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和区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河涌常存在有复流河段和断头涌河段影响河道的水质,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系连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合适的清疏引水工程调度等措施,加强水系内部循环,可以改善水系的水质,提升水系综合治理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珠江三角洲复杂河网...  相似文献   

10.
平原水网区圩垸建设改变了防洪排涝格局,引发的城市洪涝风险转移尚不清楚。综合运用城市洪涝耦合模拟与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典型洪水模拟分析,定量揭示了常州城区圩垸防洪引起的城市洪涝风险转移,提出了洪涝风险的协调方案。结果表明:(1)启用圩垸防洪使包围内淹没面积下降56%~64%、严重淹没(>1.0 m)面积下降70.2%,同时会加剧包围外南部和东部的洪涝灾害;(2)启用圩垸防洪加快了洪涝风险从城区向郊区的转移,使包围内4~5个子汇水区的洪涝风险下降超50%,而包围外南部和东部的3个子汇水区洪涝风险显著增加;(3)基于“风险共担”原则,将圩垸防洪启用的水位条件增加0~0.1 m,可作为今后常州防洪调度的备选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水网区的城市防洪减灾和洪水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河流三角洲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受到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加速和泥沙淤积量减少的影响。上述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强且变化迅速,目前很少有研究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在流域和三角洲尺度上,对湄公河三角洲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加强湄公河三角洲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规划方案。研究发现,到2100年,湄公河三角洲中23%~90%的区域可能会沉入海平面以下,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今后地下水用水管理及相应地面沉降的影响。其次,维持该区域泥沙输移量对于维护三角洲土地面积和增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至关重要。在保持三角洲输沙量现状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2.
克孜尔水库为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库区泥沙淤积严重,经复核,水库现状防洪能力达不到1000年(P=0.1%)一遇设计洪水标准,建议尽快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水库的抗洪能力,否则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泥砂淤积的影响将会造成水库防洪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角度,剖析河流水系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因素,以河流水系水资源挤占度为评价指标,构建了河流水系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计算模型。选取2001—2017年系列资料,评价了滦河水系资源承载状况,现状处于超载状态,可为河流水系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参照风景评价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一般过程,引入"水面视觉比例"概念,对人工神经网络在河流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可预测减水河段河流景观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泛化能力。该模型的预测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周围植被较好时,水面视觉比例在5%~20%之间增加,河流景观改善明显;当周围植被较差时,水面视觉比例在15%~40%之间增加,河流景观改善明显,即河流周围植被能缓解河段减水的不利景观影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除应保证河道内一定的流量外,还应充分结合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对河流河道进行适当的修复,以维持或改善河流景观。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是全国地面标高最低、沉降最严重的沿海城市之一,而海河干流承担着天津市防洪并兼顾沿岸排涝等多项任务。分析海河干流区域1985~2009年地面沉降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天津市地面沉降量显著下降,并多年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心城区和塘沽区2000~2009年地面沉降趋势比较稳定,海河下游园区的沉降量仍然偏大。提出了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同时利用汛期水量科学回灌地下水等措施减缓地面沉降,保持海河堤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GIS作为技术工具,CF&LR组合模型作为研究方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区域地质灾害资料入手,选取9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评价指标因子与灾害点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1)评价因子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距河流距离、距断裂带距离、坡向、高程、NDVI、降雨量、坡度、岩石硬度、距道路距离;(2)研究区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为距河流距离0~200 m、距断裂带距离0~500 m、坡向西南向(202.5°~247.5°)、高程1 450~1 900 m、NDVI范围在0~0.2、降雨量范围1 458~1 537 mm、坡度30°~35°、岩石硬度为较软岩类、距道路距离0~500 m;(3)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分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23%,37.17%,43.39%,11.21%,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呈现北少南多、东少西多的特征;(4)基于CF&LR组合模型的易发性分区结果基本合理,AUC值为0.74,评价结果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是指为提高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兼顾河流生态环境而开展的以堤防加固和新建、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治理项目。金沟河流域处于新疆北天山经济带,流域内水资源总量3.94亿m3,对地区经济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金沟河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依据批准的《金沟河流域规划》及《防洪规划》开展,建设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投资及地方自筹。  相似文献   

18.
朝阳区水系连通工程利用引、调、自流等方式将朝阳区38条河流进行了物理连通,形成了地表河网,并研究了河流生态流量、防洪等不同目标的河网水系调度方案。为了高效利用朝阳区水系连通工程,更好地实现工程效益,直观展示河流闸坝泵站工作,以及不同调度方案下河流工况和水情,本文探讨了智慧水务系统平台在水系连通工程中的应用,初步设计了与水系连通工程运行调度相关的板块展示内容,是使用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对河流水系硬件调度和管理的有益探索,为下一步河流生态化管护工作构建了相关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选取南县西水东调工程和君山区华洪运河连通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基于连通性指标对洞庭湖区规划水系进行优化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规划条件下洞庭湖区水系结构连通性有所下降,但存在优化空间;优化条件下南县西水东调工程中藕池河西支、中支的流量分别增加至9.3 m3/s和5.3 m3/s,水动力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优化廊道出口节点的流量分配系数增加,有效增加了钟家嘴灌区的输水量;优化后君山区华洪运河连通工程中南、北湖群增蓄水量的换水周期分别减少至5d和8 d,换水效率分别提高55.71%和12.26%.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水系结构是维持城市健康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雄安新区起步区内没有天然水系,当前迫切需要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水系。选取河道宽度、河段长度、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等水系结构重要指标,在现有典型城区城市水系相似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起步区城市水系平面结构,然后利用SWMM模型对水系垂向结构和防洪安全进行检验,对规划水系进行溢流风险识别,设置水系调蓄空间。结果表明:(1)城市三级河流的分布受研究区降雨的影响较大,降雨量越大,所需三级河流的密度就越高,起步区的三级河流水系密度取值0.5,主要分布在起步区北部;起步区南部是溢流高风险区,地势低洼,设置调蓄湖泊。(2)起步区规划水系的结构稳定性较高,二、三级河流的河网发育系数分别为1.030和0.872,数值均趋近于1,避免河网主干化;一、二级河流断面为复式断面,上部为梯形浅滩,下部为矩形深槽,三级河流选为矩形断面,不设浅滩。(3)起步区水系的水面积率为7.28%,与区域和城市定位要求相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雄安新区构建健康安全的城市水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