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直上升管内油气两相流动截面含气率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上升管组合法测量了垂直上升管内油气两相流动在泡状流和弹状流情况下截面含气率的值。同时,应用漂移通量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证实了此方法在工程应用中是一种简单、准确和可行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平—下降管组合法测量了垂直下降管内油气两相流动在泡状和弹状流下截面含气率的值。同时,应用漂移通量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准确、可行的测量方法,值得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长距离原油集输管道随着压力的降低,原油中轻质组分发生释放并形成气相,产生气液两相流。开展管道气液两相流掌握两相流研究流动规律对指导原油管道集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试验研究了水平管内两相流的流型、泡状流中所产生的气泡尺寸沿水平管径向的变化规律,以及气泡尺寸随试验参数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液滴夹带产生的机理,对夹带率计算模型的改进,可以更加完善持液率和压降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管道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预测气液两相流持液率,在筛选前人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海鸥算法(SOA)优化最小二乘向量机(LSSVM)模型对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引入Beggs-Brill压降计算模型,形成改进压降模型,用于现场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经验模型相比,SOA-LSSVM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加全面,实际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小,模型的均方误差(MSE)较传统经验模型缩小了85倍,R2提高了0.138;与其余机器学习模型相比,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均有明显提升,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持液率方面的优越性;根据现场情况,利用管道沿程压力和低点排液量验证了改进压降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极大扩展了持液率模型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气液两相流确定性混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确定性混沌理论研究了空气 水两相流压力和压差信号的重构相空间、吸引子不变量的规律。结果表明 ,气液两相流是 1个低维混沌动力学系统 ,各流型间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不同。气液两相流的吸引子不变量 ,如Hurst指数、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等都与流型关系密切。在多数流型内参数波动具有持久性特征 ,首次发现了高气速环状流区的反持久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离心泵气液两相流对于该泵扬程和效率的的影响,首先采用CFD中的Fluent6.3进行单相流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说明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然后采用Mixture模型计算出在设计工况下,不同气相浓度、不同气相颗粒直径在内部流场的液相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气相浓浓度和气相颗粒直径都会导致扬程、效率下降,且增大气相浓度对扬程、效率的下降特别显著;  相似文献   

9.
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和改进Taitel和Dukler提出的用来估计水平两相流动液体持液率的机理模型。首先做了一个实验,将空气和煤油的混合物通过一个直径2英寸,长118英尺的水平管实验段。用测试到的持液率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对垂直上升气液两相流测得的电导波动信号,在频域中采用语音信号处理中的线性预测方法提取了4个特征量,在时域中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提取了6个特征量.将这10个反映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的特征量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的输入量,在水相流量1~10 m2/h及气相流量1~130 m3/h的范围内,较好地实现了气液两相流持水率预测,为两相流相含率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软测量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Butterworth等人求解气—液环状两相流液膜对流给热系数理论解时,完全采用单相流体对流给热的分析方法,忽略了二者当量直径的差异对给热过程的影响,因此所求得的理论解与实验值偏差较大。本文提出用环状液膜流动与单相液体满管流动二者的当量直径之比(4m/D)作为Butterworth理论解的修正因子,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较满意的修正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光线照射到颗粒上会发生漫反射这一现象,制作了一种测量气 固两相流中固含率的单光纤探针。对于自由堆积的催化剂颗粒,信号强度随催化剂与探针末端距离的减少而增加。对于其他物体,信号强度随物体与光纤距离的减少先增加后降低,在约1 mm处有极大值。采用板状单摆考察光纤探针对运动物体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分别用压差法和光纤法测量流化床中的固含率并进行比较,固含率较高时,压差法与光纤法的固含率基本相当;受颗粒间遮挡的影响,当固含率较低时,光纤法测得的固含率偏高。提供了一种一定范围内气 固两相流固含率的在线测量方法及原理,丰富了多相流测量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可对高含气率气液两相流差压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流动状态分类。该方法根据信号的特征量客观的对流动状态进行分类,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但该种方法的分类效果受网络输入向量以及神经元个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大型多相流实验管道进行了振动测试和分析,用双通道数据采集器对单相气和两相流进行了频谱测试。通过频谱分析,分析了管内为单相气和气液两相流时振动频谱信号的异同,发现在单相气中加入液相后,振动频谱频带范围明显变宽,振动能量值变大。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平均持水率参数测量是多相流产出剖面解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水平井中随着流量、含水率和井斜的复杂组合变化,井筒中油水两相流的流型复杂多变,目前采用的测量方式是多探头环形分布测量。为了准确获取平均持水率参数,在多相流实验平台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不同流量和含水率的物理模拟实验,然后利用阵列持率仪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提出自然间断点法,对油水两相进行划分和计算平均持水率,并采用Java进行算法的具体实现。通过对比分析自然间断点法所算持水率与关井持水率的一致性,认为自然间断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油水两相边界的划分以及平均持水率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水平管气-两相流截面持液率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通过研究认为,Hughmark相关式和Garcia修正式可用于水平气-液两相流管道持液率的计算.为验证这两种相关式的正确性,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Garcia修正式来预测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持液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气侵期间环空气液两相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钻井过程中地层气体一旦侵入井眼,环空中会形成气液两相流,如果控制不及时或不当,极有可能产生井喷。为研究气侵期间环空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规律,以及时控制气侵及防止井喷的发生,以空气—钻井液为介质,分析了垂直井眼环空中气液两相流流型,建立了环空流场的物理流动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对紊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在模拟条件下,得出了气侵发生前后环空气液两相流的流动规律与气侵期间井眼流体实际流动情况相符,并给出了气侵发生后,流体流型转变、气体运移速度及气体在环空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对井控计算机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气液两相环状流中液体薄膜沿着管壁流动而速度较大的气核在管中心流动,通常速度较大的气核会夹带部分液滴。液滴夹带来源于沿着管壁流动的液体层的雾化速率和液滴沉积速率之间的平衡过程。目前大多数环状两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主要夹带现象的分析上。文中主要从夹带液滴直径、液滴速度分布和夹带分数3个方面进行夹带液滴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集输系统中,管汇用于汇集与分配各井口采出物。管汇系统进行流量分配时,流型、惯性力、重力等因素将导致各引出管流量分配不均,影响集输工艺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为能够充分认识管汇偏流现象,有必要系统地梳理管汇偏流问题研究现状。压力分布不均、湍流、惯性力是造成单相流管汇系统偏流的主要原因;与单相流管汇相比,气液两相流管汇偏流成因还包括流型、气液两相惯性差异、气体携带液体的能力等。几何因素、运行参数和流体物性是管汇偏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采取几何结构调整、压力分布调整、流型调整、气液两相预分离、多级分配五种偏流控制方法降低管汇偏流程度,并指出油气集输管汇系统偏流问题中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洋 《石油知识》2012,(4):32-33
清管是油气运输行业一种常见的操作.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海上油田的开发,对清管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海底生产系统.复杂的管线起伏和多相流技术推动着清管技术的发展。对多相流管线定期进行清管,不仅可以清除管线内的积液.降低管线的压降.提高管线的输送效率,减少管线的腐蚀,还可以减小下游处理设备的尺寸.降低处理设备的费用等等。多相流管线清管过程模拟研究对混输管线的设计及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