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TGA)、偏光显微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共聚甲醛YM-1和YM-2的序列结构、氧次甲基均聚单元序列长度及氧乙烯含量对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M-1的TTT均聚结构序列的摩尔分数、氧次甲基的序列长度分别为62.53%和5.82,两者均高于YM-2;而YM-2的氧乙烯比YM-1高23.3%,熔点(Tm=163.9℃)和结晶度(Xc=59.6%)较YM-1低;这表明在共聚甲醛中增加氧乙烯结构单元,其TTT结构含量和氧次甲基序列长度减小,分子链的规整性降低而不利于聚甲醛的结晶,使结晶度和结晶的完善程度降低。YM-1具有更为完整的球晶结构.其力学性能高于YM-2。  相似文献   

2.
泰科纳工程聚合物公司推出新一代改性Hostaform POM(共聚甲醛),以丰富此高抗冲产品家族。新一代Hostaform POM共聚甲醛产品能帮助客户满足汽车、安全、工业和体育活动等应用时对冲击和机械性能不断升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共聚甲醛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杨华 《当代化工》2011,40(6):653-655
聚甲醛是第三大工程塑料,具有优越的金属性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通过对比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的工艺及产品特性,选择共聚工艺进行了流程介绍,流程包括甲醛工序、三聚甲醛工序、二氧戊环工序和聚合工序,其中甲醛制备采用铁钼催化剂,聚合反应以三聚甲醛和二氧戊环为反应单体,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在150℃、0.01MPa条件下得到聚甲醛产品。聚合反应器为双轴螺杆卧式容器,材质选用304不锈钢。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比例的CaSt2和ZnSt2对硬质PVC的热稳定作用为例,研究了刚果红法、热烘箱法、电导率法及HAAKE转矩流变仪法等4种方法在评价PVC热稳定性能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三聚甲醛为主要单体,与少量其它单体共聚的产物称为共聚甲醛。诸如二氧五环、二氧六环、二氧七环、环氧乙烷、苯乙烯、二乙烯基砜等均可与三聚甲醛共聚。工业上生产共聚甲醛以用二氧五环与三聚甲醛者较多,它的分子结构为: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玻璃纤维含量对共聚甲醛的力学性能、熔融结晶性能和其他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加入共聚甲醛中既不会熔融,也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是一个纯物理分散过程,因此样品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但是玻璃纤维在改性样品中起到了强有力的增强和骨架支撑作用,大幅提高了共聚甲醛的刚性。当聚甲醛与玻璃纤维添加比例为100/25时,样品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冲击强度提高了39%,拉伸模量提高了160%,弯曲模量提高了194%,热变形温度提高了63℃。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评价PVC树脂热稳定性的6种方法,即老化白度法、刚果红法、氯化氢水吸收法、变色法、紫外光谱法以及转矩流变仪法的优缺点,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评价过程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由于采用了新工艺,得到了高纯度聚合单体三氧六环;共聚甲醛质量与性能明显提高;环保安全对策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共聚甲醛的发展历程以及共聚甲醛化学结构特征决定其具有硬度高、尺寸稳定性好、抗多次重复冲击性好、耐疲劳性、耐蠕变性好、耐化学腐蚀等优良性能。综述了国内研究者针对共聚甲醛存在的热稳定性不佳、脆性较大、耐候性差等缺陷的改性研究进展。相比之下,共聚甲醛的改性研究水平国内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转矩流变仪、冲击试验机、力学试验机、维卡热变形仪研究了主热稳定剂、辅助热稳定剂、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体系的热稳定性能和流变性能以及最终制品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主热稳定剂复合铅盐稳定剂为3. 0份,辅助热稳定剂Pb-St和Ba-St分别为0. 7~1. 1份、内润滑剂H-St为0. 5份、外润滑剂石蜡为0. 6份时,体系的加工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最好,最终制品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维卡软化点分别为20. 19 kJ/m2、67. 36 MPa、122.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及偏光显微镜研究高分子甲醛吸收剂共聚酰胺(COPA)和密胺树脂(MF)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高分子甲醛吸收剂都能起到结晶成核剂的作用。同时,COPA对POM的热稳定性效果要优于MF,但会提高POM的黄色指数,而MF会降低POM的黄色指数。  相似文献   

12.
聚氯乙烯热稳定性能的多种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国标分析方法一刚果红法和老化白度法,结合多种仪器分析方法评价了进口与国产的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热稳定性能。并初步探析了部分国产PVC树脂“合格不合用”的原因。指出:常规测试方法一老化白度法和刚果红法分析PVC树脂热稳定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PVC树脂塑化性能的测定较接近其实际加工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国外塑料》2009,27(6)
在No.11.2C31展台,泰科纳展示了其新一代Hostaform~ POM共聚甲醛产品,以丰富此高抗冲产品家族。新一代高抗冲共聚甲醛产品的性能达到了以往冲击改性共聚甲醛和尼龙产品所无法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16.
对共聚甲醛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源头进行分析,考察了VOC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共聚甲醛生产过程中,吸收法和焚烧法的治理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VOC排放,满足当前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结合双螺杆挤出、热失量实验等手段筛选抗氧剂体系,研究了不同抗氧剂体系与材料黄色指数、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等方面的影响关系,以开发热稳定性改良聚碳酸酯(PC)。结果表明,PC基料PC01-10的热分解温度与对比的进口牌号相当,但由于未添加抗氧剂体系,故容易发生加工黄变。受阻酚与亚磷酸酯复配体系可有效改善PC基料的热加工稳定性,大幅提升热分解温度,有效抑制加工黄变,连续多次加工后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增幅下降。经热稳定性改良,PC01-10的1%热分解温度由454℃提高至470℃,黄色指数增幅由13.2下降至4.8,MFR增幅由0.9 g/10min下降至0.3 g/10min,达到对比的进口牌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聚甲醛(POM)分子量及其分布测试较为困难的情况,采用旋转平板流变仪对不同牌号的市售共聚POM树脂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复合黏度和角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了零切黏度,然后利用零切黏度与重均分子量的关系式得到了不同牌号POM的分子量,同时利用Vinogradov模型和Carreau-Yasuda模型得到了其分子量分布曲线,并与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流变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试POM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其结果与GPC测试结果相差不大。另外,流变学法测试结果初步表明,零切黏度大的POM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较大,熔体流动速率较小的POM树脂的分子量分布较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及偏光显微镜(PLM)研究高分子甲醛吸收剂共聚酰胺(COPA)和密胺树脂(MF)对聚甲醛(POM)的热稳定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高分子甲醛吸收剂都能起到结晶成核剂的作用。同时COPA对POM的热稳定性效果优于ME的,但会提高POM的黄色指数,而MF会降低POM的黄色指数。  相似文献   

20.
梁雪美  姜慧婧 《广东化工》2014,41(24):27-28
研究了煤基共聚甲醛MC90与对比牌号样品的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基本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结果表明:MC90的综合性能达到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综合性能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