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西部,古有"五溪"之称,因两汉、魏晋时代长期在此置武陵郡,又称"武陵五溪"。何谓五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满溪、无溪、酉溪、辰溪。""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这是五溪和五溪蛮的来历。虽然在史籍中五溪所属地的说法大多不一致,但所指范围大体是古武陵郡所属沅水中上游及其几大支流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五溪,为槃瓠子孙所居,在辰之沅陵、泸溪、辰溪县界,有雄溪、樠溪、酉溪、沅溪、辰溪,谓之五溪是也。土俗,雄作熊,今作能,樠作明,沅作武,武溪,在泸溪县西一百三十里,武溪,武水也。一名为洞河。其源为两支。一支发自凤凰西北之大龙洞,与乾城西北之小龙洞,故有洞河之名。一支发自乾城西南之武山,故一名为武水也。此两支流至张排寨合一,流经河溪、松柏潭、潭溪,至泸溪东南,与沅水合。  相似文献   

3.
湘行散记     
<正>湘西群山之间,以澧水、沅水为主干,支流密布,总称五溪,这里的"百蛮"也因此有了别称:"五溪蛮"。屈原的"沅有芷兮澧有兰"写的便是沅水、澧水一带的风貌。直到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的小说仍然称湘西一带为水波荡漾的"边城"。而在本世纪初,我在澧水仙人桥下遇见依然身着蓑衣作雨衣的人,在澧水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棒棒客"和"竿军"是五溪蛮中的"蛮",那么在河边用木棒洗衣裳的湘西妇人,便是这"蛮"的"五溪",这亦如出生在凤凰的美术家黄永玉的自称: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也是先有这无愁的河,才可以浪荡。"天心月半"——2008年,这是半枚来自湘西河畔的短信里的月亮。2010年9月,那月亮亮在车窗外头,已是圆的。火车正从北京驶向张家界。到达的那夜,月亮还是圆的,嵌在土家楼的飞檐上。  相似文献   

5.
<正>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九章·涉江》溆水是沅水的支流之一,在溆浦大江口的犁头咀合流于沅水。《五溪蛮图志》等诸多文献中并无关于溆水的记载,唯有明《一统志》所记,五溪中有溆溪。唐代李贤李延寿注"五溪,  相似文献   

6.
<正>辰溪,辰水也,一名锦水。在辰州(今沅陵)西南一百四十里。其源自贵州印江县南,北流折东流,经铜仁入湖南境。过麻阳,到辰溪县西,与沅水合。闻其水行约四百余里,能通舟楫者仅三百里有奇。其滩之险夷,则不得其详。惟闻自麻阳以上,近铜仁,滩较陡险,船只上下亦难焉。溪中居民,在麻阳以下者,概为汉籍。以上在贵  相似文献   

7.
<正>"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商周时期属楚之黔中地,秦为黔中郡地。汉太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无阳县,为芷江建县之始。""自汉高祖置县,芷江镇六度为州府所在。公元1074年,宋熙宁七年改置沅州,并于懿州筑新城(今芷江古城)为州治所在,自明万历设立沅州府,直至清朝乾隆年重设沅州府,民国以及至今的芷江县,其城池均  相似文献   

8.
<正>禹,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姓姒(音sì),名文命。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说生于崇(通"嵩",即嵩山,今河南洛阳一带);亦有说生于四川北川县,该县禹里羌族乡有"大禹故里"之称。除此之外,尚有其他说法。禹亡于会稽(今浙江绍兴附近)。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之命治理洪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的奠基人。禹生活在大约4000年前的尧舜时  相似文献   

9.
江西南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拥有南昌起义的红色基因,也是蕴藏着丰富文化瑰宝的所在. 古之迁客骚人,今之往来游客,但凡到了南昌,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景点,那就是坐落在赣江之滨的滕王阁.它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且居三大名楼之首...  相似文献   

10.
梁晓菲 《山西水利》2010,26(2):29-29
<正>三会县(废用名)因有三股泉水在此相会而设置三会县。北魏初年设置,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肆卢县。故治在今忻州西北,或说在今忻州西三交镇。《魏书·明元帝纪》:泰常八年(423)"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诏皇太子率百官以从之。"  相似文献   

11.
田强,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中南公司常务副经理兼第三事业部党总支书记,全面负责经营和生产管理工作。十多年来,田强同志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企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作为中建八局经营部副经理的田强,成为进京的第一批创业者,开始了在北京市场经营开拓的艰难起步。他从找信息、交朋友开始,与同事们一道白手起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9年11月中标了北京联想电脑厂房通风空调工程,实现了八局(北京)零的突破。2000年10月,经过投标、答辩、多次谈判,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他又承接了八局在北京发展过程中具…  相似文献   

12.
正耒水从远古走来,滔滔不绝,它既是一条美丽的自然长河,又是一条神圣的文化大河。之所以说神圣,因为中国农耕文化发端于耒水流域。"耒"字源远流长。《说文解字》谓:"耒,手耕曲木也。"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湛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仓,后置县因名嘉禾。"又《南岳志》卷十《湘衡稽古》:"(炎)帝之臣赤制氏作耒耜于郴之耒山。"耒山,在今汝城县内耒水支流浙江河畔。而在耒阳,神农创耒、神农在耒阳播种五谷、尝百草的传说流传更广。  相似文献   

13.
平利老县城池在洪沙中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平利老县城位于女娲山西麓,在灌溪(今东河)与月河(今北河)汇口处,西距金州(今安康)仅八十余里,是古今通楚入川之要地.据志书记述,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和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均在这里设治,前后达千余年,故老县附近地区人口繁衍稠密,农业生产发达.“清雍正六年(公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文八、大洪水中求生存黄帝之后,尧,舜、禹时期,中国迎来历史上最大一场洪水。关于这场洪水,《史记》是这样记录的:"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淮南子》也说:"舜之时,共工氏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庄子》说:"禹之时,十年九潦(大水)。"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最凶的洪患,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空间绝后的治水之才——大禹,大禹提出的"随山浚川"之说,深刻地影响着后世风水对水性的认识,《葬书》是这样描述水性的:"源于生气,派于末盛,朝于大壮,泽于将衰,流于国谢,以到处  相似文献   

15.
一、流域概况衢江古名濲水,亦称信安江,又名西溪。地处钱塘江上游,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今衢州市建置衢州,并分置须江(江山),定阳(常山)两县,为州治之始。故流经衢州之水称衢江。衢江发源于浙皖赣三省交界的青芝埭尖,干流自西北向东南经开化华埠,右有池淮溪,龙山港汇入,左有马尫溪汇入,以上为山溪河流。河宽30~40m。华埠至衢州左岸有虹  相似文献   

16.
江水滔滔,穿越乌蒙,岁月千载,日新月异。如今,国家"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下闸蓄水。十年鏖战今圆梦,大坝峡江展雄姿。金沙江水电能源战略的实施,溪洛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凝聚着无数水电人50余载不懈努力,圆了45万永善儿女的梦想。溪洛渡电站建设为永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电力部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电水质监(1998)17号文《关于五强溪水电工程竣工安全鉴定的批复》,五强溪水电工程建设公司委托部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承担五强溪水电工程竣工安全鉴定工作,部大坝安全监察中心迅速成立了以常务副总沈家俊为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靖夷为顾问的安全鉴定专家组,同时成立安全鉴定工作组,负责专家组与五强溪水电工程建设公司的联系工作.并于1998年3月24日至29日在五强溪工地召开了五强溪水电  相似文献   

18.
<正>移民工作局溪洛渡工程移民项目部2011年、2012年,项目部在溪洛渡库区7县(区)12所中小学开展三峡集团履行社会责任项目捐赠活动和爱心助学点建设,组织云南、四川两省溪洛渡库区151名移民中小学生、教师和移民干部参观溪洛渡工程、三峡工程,让他们切身体会百万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为国家"的精神,理解国家开发金沙江水电的重大意义。开展"移民留守儿童关爱行"活动,对160多名移民留守儿童进行慰问,还建立了多  相似文献   

19.
正陈仪(1670-1742年),字子翔,号一吾,直隶文安(今属河北)人。他精于古文,学识渊博,浚治水患,经世济民,是清代著名学者、治水专家。与稍晚的纪昀(字晓岚)并称京南二才子,时人称之为"济世奇才"。陈仪少时,家乡常遭受水患,有"涝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之谚。畿(音jī)辅(指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河道关系着故乡群众的命运,所以陈仪成年后即致力于河防等经世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开凿运河的时间很早。相传大禹治水时,采用的就是“疏”的办法,根据地势高低、水流缓急等情况来疏通天然河道,最后引水入海。后来,人们进一步按照这种引导的原则,开挖运河,以利通航。公元前1122年,般商宋年周人泰伯、仲雍为避帝位,由北方来到江苏无锡梅里,筑城建国,号曰勾吴,领导当地人民,治水开渎,进行廾发,数年之间,民以殷富。所开之渎,后来名之为泰伯渎(今伯渎港)。元末《无锡县志》云:“泰伯渎去州东五里,西枕官河(今江南运河),东人蠡湖(今漕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