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加工厂的过敏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过敏的机理及食品过敏原的种类,并就食品过敏原在食品工厂的管理与控制进行了探讨,指出过敏原的控制应从产品研发开始到消费者消费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食品过敏原的性质及种类,并就食品加工、流通、消费领域如何做好过敏原安全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纯化后的原核表达小龙虾主要过敏原蛋白精氨酸激酶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将化学合成的精氨酸激酶基因克隆至pET-28a(+)表达质粒上,转化进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使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进行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用Ni~(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过敏原蛋白进行纯化,使用小龙虾过敏病人混合血清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纯化得到了分子量大小约为40 kDa的重组小龙虾精氨酸激酶,并且重组蛋白与过敏病人血清IgE有明显的特异性结合。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小龙虾精氨酸激酶的原核表达方法,并鉴定了其免疫原性,为小龙虾过敏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过敏原数据库对食品过敏原进行分类。方法 从致敏性蛋白结构数据库SDAP(Structural Database of Allergenic Proteins)中获得已知食品过敏原列表, 将这些食品过敏原在AllFam数据库中进行整理分类。结果 根据分类结果, 得到涵盖食品过敏原数量最多的五个家族分别是Prolamin superfamily、Bet v 1-related protein、EF hand domain、Cupin superfamily和Profilin, 他们包含了大约60%的食物过敏原。研究还发现3个交叉过敏原家族, 分别是Serpin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Thioredoxin和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结论 这个分类包含植物性食品过敏原和动物性食品过敏原两大类, 并使用了过敏原家族数据库AllFam, 为科学研究食品过敏原的结构和功能及动物致敏试验、临床致敏试验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欧盟对于食品中过敏原标识的管理比较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欧盟食品中过敏原标识的管理机构、标签指令的修订过程和交叉污染的管理情况,并对比我国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管理现状,对我国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主要包括食品中过敏原标识法规、标准不完善,过敏原的风险评估工作甚少,交叉污染管理法规尚属空白以及消费者对过敏原的认识程度不高。本文结合欧盟的管理经验,为完善我国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 尤其是作为大众化消费的行业, 餐饮是一个尤为突出的朝阳产业。为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文章从法律法规、食品禁忌和过敏原、现场环境卫生和设施要求、原料采购、食品加工过程、食品留样和产品检测六个方面对餐饮业审核进行风险把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食品过敏原的分类及管理研究现状。介绍了食物过敏和食品过敏原的定义、食品过敏原的分类、国内外食品过敏原的安全管理措施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加强食品过敏原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食品过敏原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安全重要性方面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境中能够刺激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都可称为过敏原,我们每天接触的食品中的过敏原问题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食品过敏原问题属于食品安全性的范畴,它与食品生产厂商和消费者密切相关,同时也涉及到临床医学的领域。就其检测及其在食品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食物过敏是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小麦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最广泛的食物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八大过敏性食品之一,食用小麦会诱发多种过敏症状。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小麦中主要过敏原,在它们链结构中,重复的氨基酸序列区域存在大量抗原表位,摄入或接触均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对小麦中的主要过敏原、过敏病症和现阶段过敏原的检测方法以及抑制过敏原抗原性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为低敏性小麦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过敏原可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食品包装上过敏原信息标注规 范尚不完善,因此食品过敏原检测技术对于预防含有过敏原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减少过敏事件发生至关重要。本文 综述了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近年来兴起的重要淡水经济虾类。十三五期间,小龙虾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小龙虾产业规模庞大,从田间到餐桌涉及多个环节,因此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小龙虾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围绕养殖、加工、储运、流通等环节中涉及的主要外源风险因子,包括重金属、养殖投入品、微生物的污染现状和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对于诸如微塑料、全氟化合物和有机磷阻燃剂等新型污染物,总结分析了其在小龙虾中的污染现状及现有的筛查技术。对于内源性危害物,包括小龙虾过敏原和小龙虾与哈夫病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总结,为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产业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食品过敏原标签管理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概述了食品安全中过敏原问题的特点和风险控制手段, 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地区)有关过敏原标签的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阐述了目前食品过敏原标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同时介绍目前我国食品过敏原标签管理的状况, 并就过敏原标签对我国食品出口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食品过敏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迫切需要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方法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进行快速、可靠的检测。检测食品中过敏原最常用的是核酸的方法和酶联免疫的方法,质谱技术的发展,为过敏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质谱方法逐渐应用于食品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从榛子、花生和牛奶角度,总结质谱技术在过敏原检测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食品过敏原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讨论食品过敏原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及其风险的控制,详细阐述了食品过敏原的种类、过敏反应的症状、过敏原的检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了检测食品中花生过敏原基因Ara h6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对花生过敏原成分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现性,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目标序列能够作为鉴定花生过敏原成分很好的特征序列,为食品中的花生过敏原成分快速检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保证了食品进出口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酶解法脱除食品过敏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食品脱除过敏原的必要性。介绍了食品过敏原及食品过敏机制,重点综述了近几年酶解法在食品脱除过敏原中的应用研究,并针对当前酶解法在食品脱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食品过敏原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隐患。应对食品过敏反应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食用和接触各种含有致敏成分的食品。因此,快速和灵敏地检测食品中过敏原对预防和控制食品过敏反应是十分重要的。食品过敏原检测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两大类检测技术。与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传统检测手段相比,生物传感技术检测平台因具有操作简单、高通量、灵敏度高、现场便携等优点,在食品过敏原快速检测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过敏原的生物传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其他新型传感器及其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过敏原分析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食品过敏原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黄峙  郭宝江 《食品科学》2003,24(8):240-244
过敏原生物活性包括过敏原性即引起致敏个体发生过敏症的活性和致敏原性即引起人群致敏的危险性两个方面。随着转基因作物及相应食品的大量出现,评价和检测食品过敏原生物活性日益受到重视。迄今,食品过敏原性的主要检测方法有:皮肤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激发试验、血清IgE检测和组胺释放试验等;对食品致敏原性还没有建立可靠的评价和监测技术,FAO/WHO采纳的分级评价策略包括血清学测定、过敏原分子结构和序列同源性比较及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评价等。本文对食品过敏原生物学活性的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国内外食品的有关警示通报中过敏原数量位列第二,仅次于微生物污染;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因素中,食品过敏排在第4位。由此可见,食物过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学和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简要概述了食品过敏原的种类、标签标识、食品企业过敏原的控制及检验方法,以期为食品企业过敏原的管控  相似文献   

20.
水产品因其营养丰富,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随着水产品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增加,水产品引发的食物过敏也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加工技术及生物技术的提高,人们对过敏原性质的研究及过敏原分离纯化方法不断深入,利用食品加工技术降低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低致敏性食品是水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很多研究学者对如何降低水产品致敏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水产品过敏原消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简单介绍了水产品过敏的现状及主要过敏原,详细介绍了最常用的5种消除方法,分析了低致敏水产品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低致敏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