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择贵州省大江大河临近市(县)作为分析对象,分析现状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优化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总结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特点及趋势,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供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淄博市城市水资源系统的构成、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和配置原则。介绍了大武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地貌、地下水开采、供水能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的主要结果。分析了大武水源地在淄博市城市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中的供水和补偿调节作用,提出了关于如何使该水源地能够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和整个受水区总体供水效益,通过对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与南水北调中线来水的优化配置研究,提出各种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及不同水情、工情下的水资源调度原则,为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管理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贵阳贵安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水资源论证、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城市供水优化配置等相关规划,对贵阳市中心城区以及贵安新区的各水平年需水量进行预测,特别是南明河生态补水的需求。在对阿哈水库、百花湖水库进行功能转化,并考虑黔中水利枢纽跨区域调水工程向贵阳市供水,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供需平衡,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实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针对合肥市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尚待完善、河流生态用水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现状和在建、拟建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及其布局构建了合肥市水资源配置模型,提出了合肥市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经分析计算并综合考虑合肥市水网布局、水资源分布特点、在建和拟建水资源配置工程以及区域空间布局等,构建了合肥市“优水生活、湖水生产、江水补源、多源配置”的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旨在支撑合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助推河湖高水平修复。  相似文献   

6.
渭南市供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南市城市供水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规划优化理论原理,建立了渭南市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提出了效益函数的建立方法,研制出了功能全面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软件。该成果在渭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计算中取得了满意结果,可供同类型地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参考。  相似文献   

7.
六枝特区(城市)为多水源联合供水城市,远期规划水源还未建成,已建河头上水库因产业发展等问题现处于闲置状态。为盘活存量、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出以河头上水库水量替代拟建的供水水源,通过对比分析其投资收益、运行节约等,提出城市供水方案。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水资源作为支撑,洞庭湖四口水系区现状的供水工程远不能满足将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且一些区域现状供水尚不能满足需水要求,所以四口水系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供水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文章根据洞庭湖四口河系目前水资源调控体系现状.提出对四口河系水资源综合调度体系构建方案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水资源作为支撑,洞庭湖四口水系区现状的供水工程远不能满足将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且一些区域现状供水尚不能满足需水要求,所以四口水系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供水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文章根据洞庭湖四口河系目前水资源调控体系现状,提出对四口河系水资源综合调度体系构建方案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群实施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长吉联合都市区为例,开展城市群水资源配置模型及超长期配置方案研究,通过构建面向城市群的水资源多维多目标配置模型和长系列逐月调节计算及对比分析,提出2050年超大时间跨度的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和配置工程布局,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群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和保障跨越式发展供水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水源,供水工程,供水企业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铜川市城市供水的现状,提出了城市供水水源配置的原则及方案,并总结了优化城市供水水源配置的关键,供决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川渝东北华蓥山、精华山之间平行岭谷区为渠江和长江干流水系的分水岭,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并存,需要实施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基于多指标评价体系分析提出了区域水资源统筹优化配置的范围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在分析大巴山南麓水源条件的基础上,按照“以供定需”原则提出了引水规模和布局方案,并开展了在水源端和输配水端增加调蓄能力、改善供水效果的初步研究。推荐以前河土溪口及小明通水库为水源,从土溪口水库左岸引水向川渝东北地区供水的工程布局,多年平均引水量4.9亿m3。  相似文献   

13.
顾岩文 《治淮》2023,(5):45-47
基于黄山市水资源本底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从区域供水保障、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水资源管控体系等方面提出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提升黄山市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姜立晖 《给水排水》2012,38(8):18-2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快速推进,哈尔滨市的城市用水需求与供水安全保障要求日趋提高,现有城市供水水源与供水设施系统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对不同规划时期的城市用水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基础上,通过对哈尔滨市各类可供利用城市供水水源从水量、水质、取用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与综合评价,提出了哈尔滨市未来一个时期的城市供水水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方案.同时,针对哈尔滨市的城市用水和水资源条件特点,提出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缺水型城市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基于不确定性基本理论的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模型,应用于北京市2025年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以北京市用水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引入概率分布和区间数表示多重不确定性,求得北京市2025年城六区与郊区在生活、工业、农业与生态用水上的优化供水目标以及不同来水水平下的配水方案。结果表明:北京市2025年优化供水目标为47.39亿m~3,城六区工业用水与郊区农业用水的供水目标应采取保守值;不同来水水平下的优化配置水量为[36.49,47.39]亿m~3,仅北京为丰水年时不存在缺水现象,北京与丹江口水库同时遇枯时的缺水量高达[5.48,10.90]亿m~3,对北京市供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该模型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权衡用水收益与缺水风险的关系,并以区间的形式给出配置结果,可为北京市2025年供水目标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制定以及水资源安全保障措施的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配置珠江三角洲东西部水资源,改变区域城市单一供水格局,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缺水矛盾,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应急备用保障能力,拟实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西江水系向东引水至珠江三角洲东部。主要针对输水型式、管道结构等工程技术指标,以及广州段的输水线路规划方案和保护控制范围进行了研究,为工程未来实施预留了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供水系统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社会生态发展的重要系统。然而,随着社会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当前城市水资源紧张程度日益严重,此外,城市供水系统的整体建设与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在满足各类用户对水资源质量、压力及水量需求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并实现供水成本最低化,提出采用多源供水系统优化方案,对各类水源取水量、各水厂处理量以及各类用户的配给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简要介绍了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结构;其次,建立了多源供水系统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对优化过程中采用的优化算法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最后,以遵义市旅游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出的多源供水系统优化配置方法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实现对多源供水系统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以引大入秦工程供水能力、供水区需水量为约束,以工程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该模型,以确定优化配置方案,并分析评价了配置方案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抚松县仙人桥黑松谷供水工程所在地域的水资源条件,分析、论证取水水源的来水量、可供水量,分析、论证供水工程取水、退水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可靠性,提出供水工程的合理取水量。特别在符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改变水资源配置,减少地下水开采,充分利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促进工程所在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工程取水许可申请提供技术依据,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的综合目标得以实现。为类似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城市供水面临的困难,提出城市水务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延安市城市供水工程建设为例,研究建立城市水务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水资源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全面的水务一体化手段.同时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调度、供需预测、供需平衡、取水管理,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推进城市供水工程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达到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目标,应对缺水与水污染的加剧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