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孟津乔庄古民居为载体,从生态、形态和情态3个方面,分析了豫西地区窑院式民居的适应性.并结合现代生活,从中探索出村镇住宅建设延续传统民居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天心空间作为豫西地坑窑院民居中的下沉式庭院空间,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双重属性。文章以庙上村和凡村地坑窑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天心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组织、比例尺度和立面构图特征等所反映出的艺术特征,进而挖掘其文化内涵及空间语意,以期深入解析地坑窑院民居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研究喀什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单体平面布局的典型类型入手,探讨其组成基本要素及演变规律,同时分析了单体平面在群体组合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为当前喀什老城区改造中传统民居的保护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冰杰  苏剑鸣 《住宅产业》2023,(6):56-58+62
徽州传统民居侧立面马头墙的迭落变化情况与其内部功能空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对徽州传统民居侧立面进行“切片”分析,从中得出倒座空间、主体空间、天井空间的主要“切片”类型,并进一步探究其主要“切片”类型与不同的民居建筑类型(单元型、纵向发展型、横向发展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建设》2000,(10):63-63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块瑰宝。民居是人们最直接接触和使用的建筑类型,是各地各民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生活习俗、经济能力、民族爱好、审美观念,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材料,因地制宜巧于营建的。中国传统民居所蕴藏的文化历史价值是丰富多样的,将永远成为启迪我们进行建筑文化创新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传统民居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已由学界不断扩大到政界的各界人士,特别是研究传统民居的专家学者在极其困难的情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阳泉市旧关村历史悠久,秦皇古驿道穿村而过,是太行山中部战略攻防与商路要道,深受兵防关隘文化与商业文化的交互影响。除传统的居住功能外,部分民居兼做商铺和客栈,服务于过往客商。本文以旧关村口坡街(原秦皇古驿道遗址部分)为主要调研范围,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读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梳理旧关古村落传统民居的类型与分布,对其因应山地自然环境和独特人文环境而形成的空间布局、营建技艺、装饰艺术等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以便全面地把握该地区传统民居的价值特色,为进一步保护传承民居建筑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8.
客家人作为一个独立于其它汉族特色鲜明的民系,形成于中原汉人向南方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宋代,客家话脱离中原语言融合南方少数民族语汇形成独立的方言,客家人也在迁入地占据人口优势并形成共同的经济模式和心理素质,客家终于发展成为一个主要分布于闽、粤、赣地区的独立民系。客家人一般分布于交通闭塞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为适应环境、集约利用资源,并出于防卫和礼制传承的需要,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以大屋为主,独具特色的客家传统民居。  相似文献   

9.
10.
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方特色显著,历史渊源深远,空间形态生动,有很强的模式特征,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体系的优秀范例。该文以福州传统民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合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位于三坊七巷与朱紫坊历史街区内的四座典型民居实例的调研与解读,从基本单元及其扩展、空间组织手法以及空间布局方式等方面对福州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探讨可供当代建筑设计借鉴的空间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以"门家九连环院"二号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对民居建筑艺术的影响,从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单体建筑、装饰文化四方面,阐述了二号院的民居建筑艺术特征,最终得出二号院是受环境影响而呈现出独特冀北民居建筑艺术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荥阳民居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分布广泛、特征鲜明,代表了豫中地区传统民居砖雕装饰的技艺水平。本文基于对荥阳地区现存大量传统民居砖雕的实地调研和测绘,从题材内涵和砖雕载体两个方面对砖雕的装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得出荥阳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砖雕的地域文化特性;在记录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希望能为"美丽乡村"时代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薛林平  石玉 《世界建筑》2020,(2):102-107+139
文章论述了山西省汾西县传统锢窑营造技艺的地域特色及其传承演变过程,主要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口述访谈。通过分析"帮坡""填心墙""复券"等当地做法,以及工匠对于结构、材料、形式的态度,认为营造技艺与乡土意匠在传统锢窑地域特色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样,藉由1970年代末期以后材料技术的发展及工匠意识的转变过程,我们得以有机会深刻反思传统锢窑的营造技艺、乡土意匠、地域特色又是如何逐步衰败、背离与瓦解的。这为我们在新时代的地域建筑设计中提供启示——只有当营造技艺的演变与乡土意匠的传承同时进行时,我们才有能力缔造出更持久的建筑魅力。  相似文献   

14.
徽州传统民居宅门入口空间的多样及其与周边微环境的空间秩序,反映了传统徽州人的居住境遇和生活文化。本文引入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传统宅门空间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类型及演变发展的过程,旨在探索徽州宅门入口空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对现代建筑大门入口空间创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四川建材》2016,(5):83-85
通过对河南天井窑院建筑形式和绿色建造技术的研究分析,针对天井窑院存在的缺陷,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阐述了天井窑院的建筑形式,分析了天井窑院的绿色建造技术,并针对天井窑院的存在缺陷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解析,使得天井窑院这一传统民居的优势与现代建筑的功能更吻合,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先大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6.
赵冲  张璐 《华中建筑》2024,(3):164-169
闽西客家“崇宗敬祖”的文化特征和“群聚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得“居祀合一”的建筑形式逐渐在闽西地区发展起来。现有的传统民居研究成果缺乏对整个闽西地区平面类型的系统性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客家民居平面类型的演变过程,该文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首先将客家民居按照其平面特征分为“堂厢天井式”“杠屋”“院落组合式”和“堂横屋”四种类型,从中寻找出客家民居的基本型;其次将117栋传统合院式民居以基本型为样本,按平面发展逻辑进行分类,分析其演变过程,厘清各自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机制;最后探索闽西客家传统合院式民居平面类型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汖古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村落与建筑留存完整、风貌独特。其民居建筑以"下窑上房"的形式为主,房用于居住,窑用于辅助功能。这类"下窑上房"民居在山西广泛存在,但大部分地区将窑用于居住、房用于辅助,与大汖民居恰恰相反。本文将针对"窑"和"房"这两种建筑原型,对山西民居中的空间认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板椽筑"是一种流行于闽东山区独特的传统夯筑技法。文章以屏南县等闽东地区的代表性传统夯土民居为例,从营造方式与艺术特色方面入手,深入分析"长板椽筑"技法与夯土墙的独特之处,为传统闽东传统民居的修复保护及传承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极具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桂江流域毗邻湘、粤两省,作为岭南文化边缘区,本土文化的遗留加上周边文化中心区的影响,使得该区域呈现出混杂性的文化特征,这种混杂性也同时反映到了民居建筑中。以民居空间中带祭祀功能的三开间建筑——主屋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空间与建造,建构主屋类型,并将各个类型置于地理区划中并进一步解释主屋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试图通过主屋这个基本单元,初步展示桂江流域传统建筑文化的丰富与混杂。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汉族民系文化分区的概念,广州从化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于广府文化主导区、客家文化主导区、广客文化交融区三大片区。广府文化主导区的传统建筑类型主要以“三间两廊”建筑为基本居住单元,独立式祠堂统率居住建筑群,庙宇、更楼、炮楼等于村落外围守护村落;在客家文化主导区内,集祠祭、居住、防卫功能于一体的方形围屋是主要的建筑类型,堂横式方围主从有序,排屋式方围空间均齐;在广客文化交融区内,往往多种建筑类型及形制共存一村,相互融合,如客家祠祭空间受广府文化影响,出现了堂屋从堂横屋形制中独立出来作为祠祭空间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