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吱音北京店     
项目前身为北京纺织仓库的郎园station园区内,有一排建于六十年代的连续坡屋顶砖墙的厂房。西涛设计工作室将其中的一个开间设计改造为家居设计品牌——吱音的展示空间。通过建立两个相交的方形构架,并旋转45度与原始砖墙保持贴近又脱离的关系,形成一个独立嵌套的屋中屋结构。于老厂房中寻求既有的场地和新的功能、展览和售卖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世界建筑》2015,(4):54-57
<正>标准营造新工作室位于青年湖公园北门附近,由原址上的一座老厂房改造而成,至今沿街仍保留了原先的工业立面。室内的空间源于"屋中屋"的想法,一些小设施房(包括接待、卫生间、文件储存等)漂散于一个大而完整、流线自由的空间。屋顶由一些预制的木结构支撑,增加了高度,也大大缩短了建造时间。充足的日光通过天窗和屋顶的斜坡洒向室内。一块厚混凝土板充当了延伸出去的平屋顶,并为木结构提供了基座,避免结构柱的出现,保持了主空间的完整性。天花板采用卡洛·斯卡帕翻修建筑中常出现的威尼斯石膏压光。地面由工作区的水泥地和讨论区  相似文献   

3.
正标准营造新工作室位于青年湖公园北门附近,由原址上的一座老厂房改造而成,至今沿街仍保留了原先的工业立面。室内的空间源于"屋中屋"的想法,一些小设施房(包括接待、卫生间、文件储存等)漂散于一个大而完整、流线自由的空间。屋顶由一些预制的木结构支撑,增加了高度,也大大缩短了建造时间。充足的日光通过天窗和屋顶的斜坡洒向室内。一块厚混凝土板充当了延伸出去的平屋顶,并为木结构提供了基座,避免结构柱  相似文献   

4.
<正>前身为北京纺织仓库的郎园station园区内,有一排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连续坡屋顶砖墙厂房。西涛设计工作室受托,将其中的一个开间设计改造为家居设计品牌吱音的展示空间。通过建立2个相交的方形构架,并旋转45°,与原始砖墙保持贴近又脱离的关系,形成一个独立嵌套的屋中屋结构。于老厂房中寻求既有场地和新的功能、展览和售卖之间的平衡。2个新构架,一个透明,一个实体,相互交错成晶体状结构。从入口进来,先看到的是一个木头骨架和波形板组成的透明房子。阳光从南侧的窗户进来,穿透第一间房子,照入深处的以木板包裹的房子,让人一眼就可以感知2个构架层叠的关系。相对于边界45°的放置,让对角线关系成为空间的新秩序和方向,拉长了视觉和行走体验的纵深感。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新零售商业空间常州"棉仓城市客厅"项目的"屋中屋"设计概念,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备一体化方法,整体功能布局与空间设计的关系,以及改造的构筑物实施细节。  相似文献   

6.
庄慎  LIU Chen 《世界建筑》2016,(4):98-103,135
正YoungBird的新办公室位于一个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办公园区,这里原来是上海钢琴厂旧址。二楼的两个相邻的坡顶房间,他们打算把这里简单装修改造为新工作场所。这两个相邻的房子原来都是普通的坡顶房子,简单的轻钢屋架结构,室内空间一高一低,相互紧靠在一起,原来仅靠一个门洞联通。改造工作动作比较"轻",主要是空间整理与调整。两个房间,高的一间作为主要的工作场所,同时利用东部的阳台空间扩展搭建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室,补充了办公空间的功能需要。低的一间作为多功能室、办公室,原来居中的大通风井道被整理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关于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二期项目的思考过程与设计策略。建筑师基于对艺术教育在未来的发展的思考,探索了新型跨界艺术教育空间的可能性。设计从中性空间的思考出发,通过采用通用空间、屋中屋、全景屋顶花园等空间策略,尝试构建一种对话式的教育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用花艺打造一室的缤纷"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这是林语堂对于家对于宅院的一个诠释,也是我常常在思考空间创作时会讨论到的一句话,除了这几个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意义之外,细细的品味还可以领悟出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人跟环境的关系是现  相似文献   

9.
<正>坡屋面定律坡屋面是当代建筑中常被误用的元素,当屋面的坡度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功能与仪式的限定后,极易沦为符号与装饰。坡屋面的"破局"有如下选项——或重构一种非垂直—水平体系的地形;或重建认知、身体与空间对象的关系;或定义空间的向背、动静、亲疏关系。华之毅时尚艺术中心的坡屋面正回应了上述的几个对策,客观上它延续了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此前,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斯的山中布鲁克林的PARA Project的"树桩之屋"的设计在施工之前就面临特殊的约束条件和可能性。在当地法规前提下,设计一个宽阔的生活工作空间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各种挑战下,由Jon Lott领携的设计团队决定"树桩之屋"的设计将采用一种结构堆叠在另一个的顶部方式,将不需要居住功能的工作空间置于底层,嵌入倾斜的环境中。如此巧妙的方案将这个生活工作空间都置于一个屋面下,  相似文献   

11.
正西岸艺术中心是由上海飞机制造厂冲压车间的厂房改造而成,是个长达120m、两跨宽度分别为24m和30m、高度15m的巨大厂房,这个巨大的单个空间,给人强烈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这在通常的民用建筑尺度下是非常少见的,所以维持这个空间的完整性与尺度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西侧城市道路的原因,厂房西段有4跨被拆除,在恢复抗震柱的同时,设计采用的菱形网状的钢结构网格加强了建筑的侧向稳定性,建筑也借机向城市呈现一定的开放性,西侧是从地铁方向人流到达的方向,一个新的立面,特别是傍晚灯光亮起时如灯笼般的空透,使这个旧有的厂房建立了和周边正在更新重建的城市间的关联。出于功能的考虑,24m跨这一部分的厂房内  相似文献   

12.
<正>默克-雪兰诺是一家久负盛名的欧洲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其新总部大楼的建设进一步整合了这一多学科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为未来发展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新建和改造建筑区包括3座新建低层建筑和2座改造工业厂房,包含办公和实验室等功能,通过一系列覆顶的交通流线和公共空间有机组织成一个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响应了跨学科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潮流。这一潮流明确要求为研究和商务人群提供灵活、通透和光线充足的工作环境;而建筑中的"广场"作为人们碰面和分享理念的社交空间,成为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钢结构有檩屋盖单层厂房整体空间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秀 《钢结构》2003,18(6):24-26,18
采用一些计算假定 ,对钢结构有檩屋盖的整体空间作用进行计算。并通过一个厂房实例的计算对厂房整体空间作用分配系数与现有参考文献的分配系数取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极限住居"是一次微型住宅研究与建造教学相结合的实验。通过高度集约的空间规划和功能单元模块化设计,探索小而优的居住模式和预制装配型的工业化建造方式。"7m~2样板屋"的实际空间体验和多次拆装展览证明了这一微型住宅极高的空间效率和建造模式的可行性。"Ultimate Residence"was an experiment for miniature hous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teaching.It explored small but good housing patterns as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完美地构建一个当代的学习与过去进行热忱对话交流的统一空间,我们尝试了许多创造性的想法,设计了以厂房为核心并意在彰显"建筑文化体验"的空间。该项目的用地位于浦那市郊的安德里,和许多其他新区一样,这里即将成为未来城市社区的一部分。当地的建筑主要是成片的住宅,除了两条主干道,远处的山峦成为这片褐色土地唯一的视觉重心。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主展馆是在南京汤山两个水泥厂的旧址上诞生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再生"的手段重新激活厂房废弃的空间,再造一个面向市民的"再生花园".从系统、空间、结构、尺度、路径角度,通过重新梳理结构体系,以轻介入为手段将新建功能如"植物生长"般系统性地植入到废弃厂房中,重新整合了场地的新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厂房是由排架、屋盖系统、外墙等组成的一个空间结构。过去在设计中按平面排架进行内力分析与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排架在吊车水平荷载和偏心轮压作用下是和整体厂房共同起作用的。排架将荷载分别传至基础和屋盖;屋盖又将荷载沿纵向传给其他排  相似文献   

18.
El Bigote del Sr.Smith,是个创作空间。这里以前是个草药店,现在改建成了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空间,包括艺术廊、手工艺品店、厂房空间、活动场地等等。其多样化和不断变化的设计是从一个具有双层高的空间开始的。项目位于Joaquim Costa街道,Rava地区的文化地段之一。在思考如何对药铺进行重建时,将目标定位在增强"CiutatVella"的个性化,它是这里及其周边地区的固有象征。  相似文献   

19.
田一 《城市环境设计》2014,(12):118-119
本设计基地坐落在香港北角,维多利亚湾旁。周边被香港典型的高密度、功能混杂的建筑包围。高密度虽然可解决人口问题,却无限压缩了公共空间。这个设计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持与周边城市相同的高密度和功能复杂性;二是如何在高密度和复杂功能的前提下创造出有趣且体验丰富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屋架或大梁上加矩形天窗,是目前在机械制造厂單层工为厂房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屋盖結構形式。但是在南方地区,由于要避免太陽的輻射热,这种结构形式就不一定合适。为此,我們去年在設計南方地区的一些工厂时,曾设计了一种鋸齿形的鋼筋混凝土屋架。现将设计中的一些不成熟的經驗提出,供大家在探討單层工业厂房新结构形式时参考。一结构形式在設計之前,我們曾参观了一些南方地区的鋸齿形厂房。这些厂房的跨度都比較小,屋盖一般都是木結構或鋼結構的。关于鋸齿形屋盖究竟有哪些优点,由于我們沒有进行过系统的观测,所以不能提出十分确切的意見。但是根据我们参观时所見到的实际情况和所听到的生产單位的意見,認为鋸齿形屋盖主要有下列两个优点:首先是这种屋盖的天窗可以全部朝北,能避免太陽的直接照射,減少太陽的輻射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