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建筑》2014,(4):122-123
<正>在这次设计里,我们试图解释两种关系:1空间和风景的关系"高度"和"远"逐渐成为我们切入设计的主要线索。我们将观海平台设置在建筑的顶层。从地面上升至这个平台的过程也就成为空间体验的前奏。攀爬的步道系统起始于一条坡道,人穿过保留下来的银杏树林切入建筑内部,经由楼梯空间到达顶层  相似文献   

2.
邵韦平 《世界建筑》2015,(3):112-117
<正>凤凰中心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公园西南角,占地面积1.8hm~2,建筑高度55m。除媒体办公和演播制作功能之外,建筑安排了大量对公众开放的互动体验空间,以体现凤凰传媒独特的开放经营理念。建筑的整体设计逻辑是用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外壳将具有独立维护使用的空间包裹在里面,体现了楼中楼的概念,两者之间形成许多共享型公共空间。在东西两个共享空间内,设置了连续的台阶、景观平台、空中环廊和通天的自动扶梯,使得整个建筑充满着动感和活力。此外,建筑造型取意于"莫比乌斯环",这一造型与不规则的道路方向、转角以及朝阳公园形成和谐的关系。整个建筑也体现了绿色节能和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建筑柔和的外壳缓和了  相似文献   

3.
王冰 《世界建筑》2014,(5):86-89
<正>该建筑位于奥斯陆的一个老工业区"Vulkan"中,该区域毗邻风景如画的阿克斯河和库巴时尚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思源于一个"格格相扣"的想法,建筑的体量比地基的轮廓范围小,设计师在沿着建筑地面层的外沿设计了一条玻璃光带,从而创造出一个富于变化的地下空间。白天,地下空间汲取着日光的能量,夜晚,光线又会由此透射出来,就仿佛在建筑自己的空间内创造了一个"自发光体"。  相似文献   

4.
<正>梅扎纳农业学校的新校址处在一片0.5km~2的农田中,其中还保留了一些老农舍。一栋古朴的玫瑰色别墅大约有100年的历史,是新建综合体的核心建筑,也将作为全新"城市系统"形成的发生器。新的学校功能分解为3栋较小的建筑,使用了夯土工艺建造。这一组新校舍建筑还包括一个庭院,它可以从各个侧面进入,作为交通空间及休憩沉思的场所,也成为整座学校的中心。建筑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一个由广场、廊道和楼  相似文献   

5.
正在传统北京胡同院落的局促空间中,"微胡同"项目以35m~2的主体建筑面积,进行了极小尺度的居住实验。设计将庭院回归到流线组织的重心,通过将活动空间引入到建筑内部庭院,来创造与城市文脉的直接联系。庭院不仅提升了内部空气与光线的流动,也联结着形式多样的方形体量及面向城市的门廊。这个灵活的城市居住空间成为位于较私密生活空间与具城市性的街道间的过渡空间,同时也成为可供"微胡同"居民及社区邻居共同使用的半公共空间。"微胡同"建筑主体是由墨汁混凝土现场浇筑  相似文献   

6.
<正>默克-雪兰诺是一家久负盛名的欧洲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其新总部大楼的建设进一步整合了这一多学科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为未来发展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新建和改造建筑区包括3座新建低层建筑和2座改造工业厂房,包含办公和实验室等功能,通过一系列覆顶的交通流线和公共空间有机组织成一个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响应了跨学科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潮流。这一潮流明确要求为研究和商务人群提供灵活、通透和光线充足的工作环境;而建筑中的"广场"作为人们碰面和分享理念的社交空间,成为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这个占地4.5hm~2的新建公立中学位于北京西南五环外的一个新城的中心,是著名的北京四中的分校区。学校的功能空间被组织成上下两部分,并在其间插入了花园。垂直并置的上部建筑和下部空间,在"中间地带"(架空的夹层)以不同方式相互接触、支撑或连接。下部空间包含一些大体量、非重复性的校园公共功能,如食堂、礼堂、体育馆和游泳池等。每个不同的空间,以其不同的高度需求,从下面推动地面隆起成不同形态的山丘并触碰到上部建筑的"肚皮",它们的屋顶以景观园林的形式成为新的起伏开放的"地面"。上部建筑是根茎状的板楼,包含了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行政楼等。在这个巨大的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正>"嵌入"与"延续"科技馆和演艺中心两座建筑不仅应"嵌入"用地,同时要成为因用地北侧京包铁路而被阻断的文化核心区内由南侧的内蒙古博物馆和大剧院到北侧的科技馆和演艺中心所形成的南北延伸的城市空间轴线的收尾。"和"而"不同"科技馆和演艺中心在绿色草坡烘托下的起伏舒展的建筑形体所呈现的气质和表情源自对建筑周边环  相似文献   

9.
<正>霍尔曼别墅坐落在一个70m高的悬崖上,建筑平面参考了毕加索的绘画"浴者"。建筑内部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流动性起居空间,建筑边界映衬着阳光和不同的景观环境或风景视线,蜿蜒曲折,时而折叠,时而伸展。  相似文献   

10.
  李璠译 《世界建筑》2010,(12):42-43
<正>无限的环这栋面积为2180m2的建筑包含了首层的画廊和一家出版公司的办公空间。坡州书城总体规划的导则中,对于这块不规则形状用地的设定是以"岩石"为原型,建造一座以连续的曲面围合的建筑。这座建筑是由两层的"环"构成:首层为一座公共画廊,2层为办公空间,中  相似文献   

11.
<正>校园内的所有建筑的立面都是按照"外壳与内核"的原则进行设计的,表现为两种立面类型:"外壳"界定了建筑体量朝向外部和开放空间的立面,而"内核"则是内院与中庭空间。这些设计旨在强调建筑之间的聚合感及同质性,强调超越建筑体量,可共享且形式化的建筑语言。"外壳"由穿插在柱、梁或基本建筑结构中的通体合金玻璃幕墙组成,幕墙具有热效应。合金外壳以不同间距安置在立面之外作为遮阳系统,这些系统因不同建筑而各异。为呈现统一的建筑风格,所有建筑外部都包覆着"不锈钢",且以垂直结构为主。因此楼层水平方向的线条得以融入背景,且使每个建筑的整体高度看起来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由让·努维尔设计的这座标志性塔楼位于尼科西亚的城市中心,紧邻着埃菜夫塞里娅广场,它令尼科西亚的城市天际线形象焕然一新。建筑功能分布包含10层公寓住宅、6层办公空间及2层零售商业。塔楼的垂直性特征关联于中世纪城墙及历史老城护城河的水平性特征,形成了建筑一系列反转特征展开的舞台背景。这一67m高的建筑将成为所在城市的绝对地标。南立面一侧,展开的垂直景观覆盖了大约80%的建筑立面。这一特殊的生长型环境扮演着如同天然"遮阳板"的角色。植物自然调节阳光,夏季为公寓及办公空间提供了天然的日晒防护,避免阳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的改造,堪比城市规划,能够起到重构区域格局,重新聚合城市核心的作用。从向建筑要价值到向空间要价值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悄然兴起,"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建筑应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二战之后,城市重建、工人住房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阻力,"现代主义建筑"凭借其可快速建设、造价较低、向空中要空间等鲜明的特征及优势,以压倒一切的态势主导了城市发展。现代建筑的四  相似文献   

14.
正项目以稳重的建筑形态塑造了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场所空间,幻化的建筑表皮再现了"红海滩"地域景观,内向的空间布局隐喻着"天圆地方"的传统内涵,将城市开放空间融入建筑主导空间,诠释了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尊重与回应。The project creates a loci space expressing a sense of ritual by a solemn form,represents the natural scenery of the"Red Beach"by florid facades.The layout of its inner space impli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Square Earth and Spherical Heaven",  相似文献   

15.
<正>本项目重点塑造了新型的合院模式——由6户有机组成的"六合院"别墅。每个合院都是一个层进式的空间体系:两进公共庭院一私家院落一家。内向性私家庭院与半公共庭院的融合,赋予院落新的生命。私家庭院是每户家庭生活的中心,是传统住宅空间的延续;公共庭院是6户共享的交流场所、社区生活的单元,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考虑到北方气候特征,建筑单体充分满足当地居民对于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求,摒弃了传统合院对于居住功能的物理性缺失,强调传统空间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注重空间尺度的控制,将建筑高度控制在两层以内,以塑造宜人的庭院尺度。立面设计上,通过提炼中式建筑的典型形式语言,运用现代的建  相似文献   

16.
正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有三点必不可少:第一是场所,这是建筑存在的前提;第二是纯粹的几何学,这是支撑建筑的基体和骨骼;第三,自然,并非原生的自然,而是人工化的自然。——安藤忠雄每个女生,都曾经历过清甜的少女时代,历经岁月与磨砺,"时光让她们脱下了白裙子,穿上了铠甲。告别了婴儿肥,涂起了红唇"。"再会吧姑娘!"咖啡概念馆,是一间定位以女性为主的咖啡空间,品  相似文献   

17.
<正>纽约的切尔西地区本来就建有许多仓库,而由于租金上涨,在1980年代,许多画廊都从这里的soho区搬出了。之后这些仓库宽大的入口和画廊的窗户都盖上了卷帘,而这也构成了这座建筑所在的周边环境给人的印象。该项目的业主经营着一家画廊。他提出了一个常规的项目方案,即想在新建筑的一层设立画廊,而上面的9层作为公寓空间,每层供一户届住。由于建筑的基地很紧张,没有余地来摆弄空间造型,而是需要业务化地来考虑方案,实现容积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正河湟文化博物馆地处青海海东湟水河畔,是中国黄河流域四大文明"河湟文明"历史文化展示建筑,是河湟地区"建筑文化"重器。博物馆从场地整备、院落组织、展厅流线到室内、外展厅采用五重"围合"手法,重构了河湟庄廓院地域民居建筑空间原型,阐释了河湟院落概念现代印象,追求空间序列的层次和展陈内容的递进匹配,追求建筑对地域气候的空间响应,在外维护结构上再现了地域厚墙深窗形态特点,力图将地域建筑文化与绿色建筑技术一体化阐述。本项目是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的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2008,(1):111-111
建筑是凝固的电影!电影正取代音乐成为最接近现当代建筑的艺术形式:建筑与电影都具有空间和时间结构;二者都有明显的公共性并表达人的存在空间;电影需要建筑来定义和组织空间、而建筑的经验具有强烈的电影性(动态视觉)。从1920年代以来,建筑和电影就有着密切联系。许多现代建筑师利用电影的视觉性和公共性来试验新的建筑语言或者表达现代建筑理念,因而吉迪翁(S.Giedion)说"只有电影才能让人理解新建筑"。另一方面,建筑作为最重要的场景元素被用于电影对叙事和表达的探索,例如  相似文献   

20.
  李璠译 《世界建筑》2010,(12):36-37
<正>这座建筑物的中心位于其内部的中庭,低层部分主要作为商业空间,4-6层则作为"officetels"(韩语中指生活/工作空间)。建筑当中面对城市干道的单元全部由多米诺矩阵转化为"跳脱的矩阵"——通过剖面的变化构成一种"被跳过的楼层"的意象。这些单元独特的空间感受来源于其1.5m的高差,同时,每一套顶层单元都包括了一个私有的室外空间。最后,建筑由半反射玻璃构成的双层表皮包裹,其简洁的长方体盒子外观与内部空间的复杂性构成了对比。这栋建筑总共包含34套私人单元,其中15套带有私人的室外空间,共采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