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低问题,通过分析2012年石油行业标准《SY/T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发现不适应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没有考虑油套环空与油管内流体密度差,二是没有考虑流体黏度摩阻损失,低估了有效举升扬程,造成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偏低。在原有计算方法基础上引入密度差及黏度摩阻2个参数,制订了适合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通过将6口稠油掺稀井分别采用《SY/T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和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后者较前者系统效率平均提升10.7%,提高了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指导油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
系统效率是评价抽油机井系统能耗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各油田以掺稀降黏方式开采的稠油井系统效率测算大多参考GB/T33653-2017《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本文分析了现行系统效率计算公式不适合掺稀抽油机井的原因,提出了适合掺稀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黏滞功率、气体膨胀功率和掺稀泵功率在系统效率公式的作用。通过对塔河油田抽油机井的实例计算表明,现行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导致稠油井有效功率被低估,系统效率偏低,易出现“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典型特征,本文修正后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适合掺稀抽油机井、稠油井和普通稀油井,对于科学评价掺稀抽油机井和普通稀、稠油井的系统效率计算与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塔河油田的稠油油藏,以掺稀油降黏方式开采为主.根据传热学、能量及物质平衡原理,综合考虑稠油井筒中压力、温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稠油掺稀井井筒流体压力-温度耦合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掺稀深度为节点的稠油掺稀自喷井系统分析模型,优化了掺稀比、油管管径和掺稀点深度等参数.以塔河油田某井为例进行的计算表明,压力-温度耦合模型得出的压降平均误差为2.6%,温降平均误差为8%;优化得出的最优掺稀比与现场不同产量下掺稀量得出的比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秦飞  金燕林  李永寿  邱华标  刘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4):145-148,158
通过系统效率测试可以准确获得效率参数以及各种工作参数,是塔河稠油电泵井维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塔河油田2010年的系统测试资料,对比分析了电泵井与常规机抽井的系统效率与泵效,解释了"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原因,进而初步确定了最优系统效率下相关参数的合理范围,为油井提高提液效率、优化掺稀工艺和工作制度提供了合理的决策指标和评价手段,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西北分公司塔河采油二厂的13口稠油掺稀机抽井液面监测用上了电脑。 这项技术使塔河采油二厂提高了稠油掺稀机抽井液面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机抽掺稀井的动态资料录取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深层稠油掺稀油举升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及现场生产分析结果表是,空心杆掺稀油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冷采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7.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 ,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 ,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 ,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及现场生产分析结果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冷采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8.
电泵井掺稀生产是塔河油田上产稳产的重要举升方式,尤其是稠油区产量高、掺稀量大的油井。系统效率是电泵井生产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而塔河油田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较低,能耗较高,通过常规电泵井系统效率计算方法确定了塔河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现场测试并计算出51口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分析认为:井下效率低下是掺稀电泵井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载荷过低是掺稀电泵井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设计泵排量和扬程、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性,以及应用降耗配套工艺有利于提高掺稀电泵井的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注气开采中常规封隔器无法正常解封、容易形成井下落鱼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稠油井注气掺稀一体化管柱。介绍了该管柱及主要配套工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室内性能测试试验及现场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管柱中配套的注气封隔器不使用水力锚和卡瓦结构,封隔器易解封,解决了由于沉淀物杂物堆积和长期注气掺稀水力锚卡瓦可能无法收回等造成的无法解封问题;该管柱中的封隔器胶筒密封性能较好,可满足高压注气,掺稀旁通保证了稠油井正常掺稀生产,E型旁通阀结构避免下井时中途胶筒提前坐封;该管柱配套的注气封隔器可替代常规液压封隔器,应用于注气、掺稀生产的稠油井中。所得结论可为油田开采提高生产时效及降低采油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稠油掺稀输送降粘原理及影响降粘因素,提出稠油掺稀后混合油阻力相对准确的计算方法,为稠油掺稀输送阻力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稠油井掺稀降粘试油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勇 《油气井测试》2004,13(4):73-7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凝、高粘、重质稠油,常规试油和普通稠油试油工艺无法满足测试要求,采用掺入轻质油进行井筒降粘试油工艺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条件,达到试油目的。  相似文献   

12.
稠油流变性的研究对稠油开发方案编制、数值模拟、稠油集输和了解稠油在地下的渗流机理等均是非常重要的。以新疆油田风重5井区稠油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剪切速率、含水等因素对粘度测定影响,同时研究风重5井区典型超稠油的粘温等流变特性和稠稀油掺稀室内实验,为原油的储运和井筒举升X-艺设计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参数,为新疆油田风重5井区稠油开发及运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机械采油以有杆泵和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工艺为主,为了解决举升难题,开发了与之相配套的掺稀油机采工艺.针对掺稀抽油机井研究了不同的掺稀条件(掺稀深度和掺稀比)对悬点最大载荷、悬点最小载荷、载荷差和系统效率的影响.随着掺入比增加,悬点最大载荷和最小载荷先下降,然后呈逐渐平稳趋势;载荷差逐渐降低,系统效率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随着下泵深度(掺入深度)升高,最大载荷、最小载荷升高,载荷差上升,举升效率下降.建立的超深层稠油生产评价与管理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模型,为超深稠油掺稀机采井举升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提高了超深层稠油举升效果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塔河油田掺稀稠油井系统效率测算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SY/T 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中抽油井系统效率测算方法的深入研究,分析了现行抽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标准不适合稠油井的原因,即未考虑抽油泵克服泵出口至井口的流动摩阻做功,导致稠油井有效功率和系统效率被低估。基于此认识,推导了考虑环空与油管内流体密度差、泵出口以上油管内摩阻和掺稀泵影响的有效功率与系统效率计算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该方法适用于稀油井、普通稠油井及掺稀稠油井,便于系统效率的横向对比,对于科学客观评价普通稠油井和掺稀稠油井的系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新疆地区风城稠油产量的逐年提高,部分稠油需通过西部原油管道掺稀输送至下游炼厂。掌握风城稠油掺混稀油后所得混合原油的物性变化规律是稠油掺稀管输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风城稠油、克拉玛依稀油、哈国油及其混合原油的实测数据,总结得到稠油掺稀前后的流动性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实测混合原油黏度数据和17种混合原油黏度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得到适合风城稠油与稀油的最优黏度预测模型,为西部管道输送风城稠油提供黏度预测数据,为制定稠油输油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辽河高升油田稠油掺稀油降粘的集输流程。采用该流程,稠油粘度从1.8Pa·s(1800cP)降到0.2Pa·s(200cP),井口回压降到0.5MPa,单井产量平均增长37.4%。同时介绍了掺稀油后混合油脱水流程,如使用油溶性酚醛3111破乳剂,且掺入稀油的比例大于0.5时,脱水后原油含水及污水含油均小于0.5%。并指出,单井产量高的油井可采用地面掺油方式,掺油温度要求在60℃以上;单井产量低的油井则可采用地下掺油方式,掺油温度要求在90℃以上。最后指出了该流程的不足之处及修改途径。  相似文献   

17.
稠油掺稀油输送技术是油田实现减阻增输的重要方法。为了降低稠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以管道输送的水头损失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对比混合油黏度计算模型,建立了水头损失与质量掺稀比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某管道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稠油掺稀油是非常有效的降黏方式,可大幅降低稠油黏度;Cragoe修正模型能较好预测掺稀油后混合油黏度;随着质量掺稀比的增加,水头损失先减小之后出现小幅增加;利用Cragoe修正模型和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及稠油与稀油的物性参数,可对最优质量掺稀比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塔河缝洞型稠油油藏开采过程中,通常采用掺稀降黏的技术进行生产,掺稀降黏开采井井筒条件复杂,井底压力测试难度较大,主要通过测试环空液面数据折算井底压力进行分析。目前,已有的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对于掺入稀油的影响考虑不足,并且常规试井解释无法处理关井前注稀油防堵塞措施的影响。考虑掺入稀油的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掺稀开采井的液面数据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同时针对不同测试曲线特征,分别建立了多级流量处理及变井筒储集效应处理的分析方法,综合形成了一套改进的掺稀开采井的液面数据试井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好,为缝洞型稠油油藏掺稀降黏开采井的液面数据分析从数据处理到试井解释提供了一整套实用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吐哈油田稠油开采掺稀泵泵压与掺稀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玉东油田稠油具有粘度高、密度大、埋藏地深的特点,在开采时,选用泵上掺稀降粘举升开采工艺。对掺稀泵泵压与掺稀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掺稀泵泵压形成的原因,推导出了掺稀泵泵压与掺稀比的关系。现场应用时可以从掺稀泵的压力表上直观地看到掺稀泵的泵压,从而可以大致估算出所掺入的稀油量是否足够。  相似文献   

20.
新疆油田稠油掺稀油降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油田九8区、九6区原油粘度高,属于超稠油,多采用伴热降粘开采。为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地层掺稀降粘开采试验,对掺稀降粘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初步确定了适合新疆油田九8区、九6区超稠油开发区特点的掺稀降粘工艺流程。考虑经济因素,确定了掺稀量和掺稀比。结合现场试验情况,取得了初步的一些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