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油站油罐渗漏而污染地下水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通过对华北地区某加油站及其附近区域地下水和土壤中特征污染物现状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污染物透过包气带后,进入到地下水中造成了加油站场地内的浅层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浅层地下水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加油站场区内;土壤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以泄露点中心为圆心5.0m为半径的圆形,向下延伸约15m的柱状范围。通过对调查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价得知,场地浅层地下水及土壤均超出了人体健康风险水平的上限,急需对污染场地的水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河北某电镀污染场地Cr~(6+)的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并对其可能影响的污染范围及风险进行预测,采用取样化验、三维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场地在未进行人工干预治理时,污染物受到地下水流向和含水层介质的影响,在电镀废水停止泄露后的180 d内,调查区西南部大片区域的地下水有被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厂坝铅锌矿位于秦岭山系西南的陇南山区,为特大型铅锌矿山,该矿区弃渣量大,水土流失危害严重,为此,在该矿区原有水土保持治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对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效果明显,各项措施实施后,综合治理措施面积达572.45hm^2,工程措施拦渣量2279.34万m^3,减少弃渣流失量2563.47万t,植被恢复率37%,综合减沙效益达到95%以 上。  相似文献   

4.
深圳河污染底泥固化处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深圳河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底泥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进行分析,验证固化技术处理深圳污染底泥的有效性,同时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底泥经固化后,其污染物浸出毒性降低,且低于GB 5085.3的化学指标限值;固化后的底泥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1.0 MPa,可作为一般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理。实际工程建议采用固化剂添加量为初始底泥重量(湿重)12.6%,养护周期为17~21 d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5.
污灌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污灌区土壤作为风险源,以地下水系统作为风险受体,建立了包含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容量指数及土壤特征污染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概念模型。以太原市小店污灌区为例,利用该模型对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灌区地下水脆弱性相对较低,特征污染物分布较为集中;受含水层脆弱性指数、特征污染物容量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的影响,污灌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高低分布不均,较高污染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分布在西吴、贾家寨、梁家庄等村庄以及汾河、萧河沿岸一带,占区域面积的31%。研究成果可为污灌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铅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前提和基础,为揭示土壤铅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在前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华阴市孟塬乡无工矿影响区的农田土壤中铅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矿区土壤进行了铅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环境危害评估。结果表明:铅污染程度严重,研究区内铅污染风险总体较轻,轻度风险占样品总数的82.71%,中等占11.28%,强的占2.26%,很强占1.50%,极强占2.26%。但由于土壤中铅含量的平均值远大于中值,表明局部污染非常严重,应对高风险区进行合理治理和修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环境事故突然出现、污染物瞬间泄露。由于污染强度大,因此通常会对区域地表水以及大气和土壤及地下水等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对人身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文章主要针对石油类产品的非水相液体NAPL泄漏事故场地的"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应急处理过程展开模拟,从而为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快速评估与处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彻底治理县河流域铬污染,改善县河水质,文章分析了项目区概况及重金属铬污染情况,采用单因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工程范围内的铬污染以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实际,提出采用河道清挖、底泥脱水、底泥及土壤整治、河道生态整治、干扰区原位修复等技术,进行重金属治理,以达到消除铬污染风险,维护周边土壤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总结一条具有普遍作用的底泥复合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美水库库区污染物问题,对库区2011年污染物入库量进行初步计算得出流域污染物入库量及主要污染源,建议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削减入库污染负荷,供山美水库流域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实施参考。并能通过实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工程的建设,解决目前危害水源地安全的重大问题,推动山美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  相似文献   

10.
在考虑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动态评价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选取空间变异对数值模拟影响较大的随机参数,运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中的蒙特卡罗随机模拟得到敏感点污染物任意时刻的概率浓度分布特征,进而选取50%和95%分位点分别代表正常情况和最不利情况,预测敏感点健康风险历时变化特征。以石家庄市藁城区某铬化工污染场地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敏感点初始时健康风险值为0.81,在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污染羽运移1a后,在正常情况和最不利情况下,风险值分别为1.28、1.52,均大于1,即存在非致癌风险,随后逐渐增大,正常情况下,直到第13年才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说明敏感点未来一段时间都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因此需要对污染场地地下水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以来,天津市投资2.8亿元,实施了近4年的于桥水库周边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对库区水体、水库周边及上游黎河支流开展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经对近期治理工程进行科学环境效益评估,显示该工程的实施有效消减了库周和上游污染;库周污染物入库量和相应入库比例明显下降,库周污染物年均入库量TN、TP较工程实施前分别下降41%、15%。工程实施促进了水库管理水平的提升,工程建设和治理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韩晓玮 《陕西水利》2016,(Z1):182-184
本文从防洪及泄洪治理、自然风险管控、水利工程设计和河流污染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的难点,并从加强河道建筑管理、做好河道裁弯及扩宽、注重河道清淤疏浚和改善河道水质等方面,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措施,并且对河道治理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按照工程建设类型分区,主要包括厂区、公用工程设施区、厂外道路和铁路专用线防治区,各防治分区的水保防治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构成。通过该厂的扩建分析,达到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消灭定南县劣Ⅴ类水为例,研究细化稀土矿区小流域污染源的调查与治理方法。立足定南县污染河流的污染源分布、种类、性质、河流水文和地理特征等现状污染源及产业结构,对污染河段进行了沿程断面布控开展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结果表明氨氮是流域最主要污染指标,流域原稀土矿区浸矿液流失入渗污染地表水,矿区尾水未经处理或处理还未到位,是定南县超标断面水污染的主要来源。赣州市水文局利用出境断面总量控制倒推污染物消减技术,采取"控源—截污—治理—管理"的工作方案实施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此经验做法可为责任单位解决类似污染断面水质超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最新进展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评述物理化学修复 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及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基本理论、实际案例和未来发展前景。当前铀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原位治 理与修复技术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缺乏对实际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工程实践,如何结合实际铀矿区水 文地质条件和污染特征开发绿色、高效、低碳的治理与修复技术,是未来铀矿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的重要发展 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河道生态治理措施是通过实施护堤林带、滩地乔木穿带、河岸灌木穿带、净水植物带等植物措施和闸坝工程措施,进行河道景观、湿地生态等建设,解决河道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城市景观生态区建设、农村段滩地种植结构调整区建设和湿地生态区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按问题和目标双导向的原则,以深圳市龙岗河为例,提出“全流域统筹、厂网河源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打造水体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厂网完善、智慧水务等四大工程体系。结合实施后相关考核结果及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项目较好实现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及河流水质基本稳定达标。为深圳市探索走出一条超大城市超常规治水新路提供了龙岗案例,对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典型水源地及河流为例,通过分析、分类环境风险来源,对累积风险、突发风险和原生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河北省累积风险主要来自入库河流和沉积物,突发风险主要来自工业企业和矿石采选,原生风险主要来自原生地质原因。可通过完善监管措施、清除源头污染等措施管控累积风险,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强化源头准入、强化责任落实、建设预防设施与预警体系等措施管控突发风险。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克苏机场二期扩建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流失以飞行区和航站区较为严重,根据不同治理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确定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分区建设综合防治体系,治理结果发现:扰动土地治理率、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覆盖率等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使扩建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和改善.希望本文所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方法为相关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核心——污染负荷分配的角度出发,对水系复杂的平原河网区点面源协同影响下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水质达标保证率概念,将随机分析方法与确定性降雨产流、点面源产污及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相结合,基于公平及可行性原则,以满足多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保证率、点面源环境管控要求及污染治理水平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多控制断面水质达标保证率的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模型。选取太湖某河网区域作为验证区域,区域点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后,各控制断面氨氮、总磷质量浓度均可达到全年90%水质达标保证率,表明所建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有效实现区域点面源污染负荷的优化分配,提高区域污染物全局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