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伊朗人在20世纪经历了迅速的现代化历程。首都德黑兰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原来两层楼的建筑被4~5层的公寓楼替代,城市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住宅的理念与建造传统逐渐被淘汰,比如住房与花园的连接,住宅空间的公共部分,以及由精心设计的剖面与平面上的连接带来的室内空间的内在复杂性。在埃尔克哈尼住宅楼项目中,我们希望重新认识伊朗的住宅空间所遗失的价值。埃尔克哈尼是一栋4层楼的建筑,内有供一个大家庭居住的3套住宅。项目基地的北侧是一个封闭的内部地块,与街道的唯一联系是本项目基地西  相似文献   

2.
<正>阴阳住宅是一座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威尼斯安静社区的独栋住宅。项目设计目标是为一个多孩大家庭创造一个强调公共家庭空间的平静、放松、有组织的居住环境。既是休息娱乐之地,也是青少年孩童与同龄人寻求社交空间时的温馨场所。房屋围绕一系列庭院和其他户外空间安排布局,这些空间又与房屋内部融为一体。面向街道一侧的房屋看起来十分坚固。然而在钢制入户门后却是一处能够透过坚固外墙揭示房屋内外属性的庭院。从入户庭院可以看到延伸至后花园墙体的整个空间:这是连接室内外空间的第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3.
<正>土楼公舍的设计将中国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研究结合在一起,将居住、商店、公共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创造出温馨的小社区。为城市低收人人群提供具有高水准设计的廉租住宅。2008年首座实验性集合住宅"万汇楼"落成。建筑面积13,711m~2,总户数为287,可居住1860人。The architects created a warm and friendly communit7 by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living of the Hakka people with the research  相似文献   

4.
樱花宅院     
<正>随着《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兴起和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日本,尤其是旧街区密密麻麻的窄门面住宅的居住模式。同中国传统的街坊制相似,这种与建筑相邻的街道往往车流很少,各家各户都可以就近在街上与邻居聊天、交流。而如今随着街道的拓宽和车流量的增加,许多街道变成了交通要道,亲密的邻里关系也随着尺度的改  相似文献   

5.
李璠 《世界建筑》2010,(12):26-27
<正>这座住宅的主人是一对带有两个孩子的夫妇。主人一家都对其所居住的社区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自家住宅的外部空间。作为这个微型总体规划3个步骤的第一步,他们希望这栋住宅能够成为邻里儿童的日间看护中心,由此发挥社区中心的作用。住宅用地位于一整列住宅的尽端——这样的位置与委托人的意图完全吻合。它是清晰界定的前庭与后院之间的断裂带;同  相似文献   

6.
公共住宅是伴随城市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的居住建筑。近年来,在现代化、城市化大道上迅跑的南朝鲜也同临国一样,大力发展公共住宅。本文在概括现代南朝鲜城市居住现状的基础上,介绍南朝鲜公共住宅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该住宅区位于大阪市的卫星城——寝屋川市。地段在车站附近的民宅密集地区。由于该地区基础设施与环境较差以及地价等方面的问题旧区改建力求创造出一种具有生活魅力的新的住宅区空间类型。其主要主意是:该住宅区应成为一个集传统独立式住宅和公寓式住宅优点、本地居民能够买得起能满足人们独户带庭院和增改建需求的街区型居住空间。 该住宅区的建设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整修了河道水系建设了亲水性的公园和绿地。采用了居民定期租借土地与住户合作的建设方法。 整体布局从地域整体空间上考虑了街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连续性以接地式条形联立住…  相似文献   

8.
上海外销居住建筑的装修与设施水平如何,体现其环境质量的价格又达到什么样标准,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关注点之一,也是市场的一个侧面。 从使用功能上看,提供人们居住的建筑都可归属于居住建筑的类别。不同的居住方式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居住建筑。以个人为生活单位长期集体居住的是宿舍,短暂居住并提供服务的是旅馆、宾馆,以家庭为生活单位长期居住的是住宅。 在一幢住宅内,通过公共交通空间(公共楼梯、公共走道、公共电梯)将多户组合在一起的,称“公寓式住宅”。一般用水平公共交通将几户组织成标准层,又通过垂直公共交通将若干标准层层叠组成住宅楼。户与户之间不设置公共交通相互联系的住宅称“独立式住宅”,其中,独户建造的为独院式住宅或别墅。住宅楼的底部建造几层商场的,就成为商住楼。  相似文献   

9.
《居业》2014,(12)
<正>公共住宅是各国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随着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日益凸显,以及居民对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的需求日益增强,公共住宅和绿色建筑相融合的绿色公共住宅正成为世界公共住宅建设领域关注的焦点。绿色公共住宅是指在公共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拆除)中,充分考虑经济条件和技术可行性等诸多因素,以最节约、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在环境负荷最低的情况下营建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从而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与共生共荣。丹麦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有时艺术近在咫尺。它在你居住的街道上,你路过时,就能看见:它在你对面的楼上,你打开窗户,它并不遥远;甚至也有可能,它只与你一墙之隔。能够享有这份美好的,就是住在荷兰Haarlem的战后建成区Parkwijk一栋名为"亨德里克之屋"住宅里的居民了。这栋有着106个公寓的"L"型住宅是由建筑设计事务所Heren5与艺术家Boris Tellegen合作建成,它位于两条路的交接处,向内围成了一个半封闭的院子。成形不难理解处于道路交叉口的建筑为何会选择"L"形,但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L"形,它更像是由几栋高低不一的小型建筑拼接成的建筑群体。  相似文献   

11.
集体住宅在北欧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几户不同的家庭共同生活在同一栋住宅集合体中,除了各自的独立单元外,还有公共活动的空间及相应设施。这种居住方式既是传统合作精神的延续,又是现代北欧国家中社会民主思想在居住建筑中的具体表现。这幢集体住宅由国家住宅银行资助建造。10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2.
贾倍思 《住宅科技》1999,(12):29-34
香港1998年的住宅规范不再要求明而,有关明厨的规定是否保留也在研究之中。香港公共住宅为一半以上的居住人口服务,公共住宅规范的改变对香港整体居住条件的影响举足轻重。负责公共住宅的香港房屋委员会委托香港大学纱进行厨而规范的修定对现行标准住宅的设计,使用功能,造价和室内环境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2008,23(9):108-108
国外媒体2008年6月4日报道,X-YYZ住宅群位于多伦多市中心一条主干道和一条居住街道的交叉地,探索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交互性和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4.
贫民区住宅信托基金项目新卡弗公寓位于快速发展的洛杉矶城中心的南部,邻近I-10号公路。该公寓有97个住宅单元,专为无家可归的老人和残疾人居住。该项目为洛杉矶公共住房的建设展现了一个乐观的前景,同时也说明了建筑如何帮助城市解决无家可归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曹海婴  黎志涛 《规划师》2007,23(11):81-84
近二十年来,随着集合住宅由政府控制的配给品向通过市场分配的商品转变,集合住宅形态在规划结构、居住公共空间、住宅套型设计、住宅风格样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居住形态演变是城市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反映;另一方面,居住形态演变也对城市形态结构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避免住宅的过度商品化和符号化导致社区生活的丧失和对居住本质的忽视,在规划设计中应减少空间隔离措施,提倡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居民混合居住,增强居民的社区感.  相似文献   

16.
市中心的改造,包括古老的商业——住宅街道与街坊,是改善城市公用设施与建筑的经常性任务,而且解决这项任务的办法也在不断完善。如果说过去我们的主要手段是拆除旧的房屋和建设新的建筑或是部分地改造某些住宅和公共建筑,那么,根据我们近年来的实践,则是全面地改造和更新整个商业——住宅街道和街坊。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9,(18)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对居住质量以及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公共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购房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到设计规划都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状态为主,使住宅建筑从平面户型到景观以及配套设施等多方面满足人们的更高居住需求,为住户提供最佳公共空间。本文从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规划。  相似文献   

18.
<正>该项目的初衷源于对打破传统垂直住宅空间组织限制的渴望。设计旨在扩大、模糊并激活公共和私人、内部和外部之间的领域,从而为居民之间的相遇创造新的和更丰富的的可能性。设计团队选择将住宅单元划分为两个独立的体量,这一决定受到"vecindad"的灵感启发。"vecindad"可追溯到20世纪初,是墨西哥一种常见的工人阶级住房类型,家庭住宅位于户外私人走廊式露台的一侧或两侧。这些露台在熙攘的街道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区建设也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社区缺乏街道生活、缺乏公共空间活力、交通拥堵、公共环境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越发受到广泛诟病。究竟住宅小区应不应该开放?未来理想居住模式应该怎样?本文从城市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的角度,分析当代机动车主导的城市格局下的步行环境现状、针对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属性和社会属性分化等现象,阐述合理街区尺度、连续的城市肌理、公共空间节点网络、道路的步行友好性等要素对当代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作用,指出开放住区的建设不在于住宅小区是否有围墙,关键问题在于规划具有合理步行尺度的街道网络、创造具有连续性和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此为支撑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住区,建立街道界面与步行路径的耦合关系,同时保留住宅街区内部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展现未来以公交为导向的、低碳生态的、人性化的宜居住区规划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居业》2014,(3)
<正>公共住宅是各国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随着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日益凸显,以及居民对提升居住环境品质的需求日益增强,公共住宅和绿色建筑相融合的绿色公共住宅正成为世界公共住宅建设领域关注的焦点。绿色公共住宅是指在公共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拆除)中,充分考虑经济条件和技术可行性等诸多因素,以最节约、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在环境负荷最低的情况下营建安全、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