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松华坝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和驱动响应关系,采用遥感影像解译,以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Fc为指标,分析植被覆盖度对流域径流总量、径流年内及年际变化和径流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对流域径流总量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径流的年内及年际变化呈负相关影响;在降雨量级800~1070mm时,对径流系数呈负相关影响,年降雨量小于800mm或大于1070mm时,植被覆盖度对径流系数几乎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当地的流域治理规划及水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汉江上游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对调节流域水文过程、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汉江上游植被变化和驱动因子具有重要价值。采用MODIS/Terra的NDVI数据和Land Cover数据分析了汉江上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的变化规律,结合气象数据和DMSP灯光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的影响,分析了植被指数变化的主导性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7年汉江上游NDVI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年均NDVI介于0.5~0.62之间;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年际变化不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NDVI从高到低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用地、灌丛、常绿针叶林。月平均最高气温是影响月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夏季NDVI变化与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关系较大,冬季NDVI变化与气温相关性较高。气温和降水与NDVI年变化的相关系数高于平均灯光强度变化,即年尺度上气象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高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基于面尺度探究安徽省2000-2014年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气象因子、非气象因子对ET的贡献,重点研究植被覆盖度变化对ET的影响。利用蒸散发产品(MOD16A2)、植被指数产品(MOD13A3)、气象资料,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安徽省年际地表ET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高北低;15年间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区域整体处于中高植被覆盖度等级,多年来植被高覆盖度占比均大于36%;研究时序内安徽省ET变化受非气象因子影响更加显著,贡献度为68%,植被覆盖度作为重要的非气象因子与ET逐月相关系数为0.8567,两者相关性具有区域差异,须因地制宜地改善区域水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植被指数作为反映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在遥感监测大范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及生态演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植被指数产品,采用变化矢量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甘肃省民勤绿洲2000年与2009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程度在正向提高,CVA变差最大达到1.9,绿洲生态环境有...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水文气象资料、植被指数产品和蒸散发产品,运用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像元二分模型,准确揭示了2004-2018年辽宁省面尺度地表蒸散发ET的时空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非气象因子和气象因子对ET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自南向北地表ET呈减少趋势,区域整体地表蒸散发年际减少趋势明显;2004-2018年植被覆盖度以中高等级为主,高覆盖度占比一般超过40%,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地区的非气象因子对ET变化的贡献较高,ET与非气象因子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具有区域差异,两者的逐月相关系数为0.8561,为改善水生态环境必须因地制宜的实施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选择2001-2015年MODIS NDVI(250m)及14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探究滹沱河流域近15年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分别从月、季节、年等尺度探究植被覆盖与SPEI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近15年滹沱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024/(10a)。(2)植被恢复以明显改善为主,覆盖范围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1.58%,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上游。(3)滹沱河流域SPEI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干旱程度有所降低,流域中游变湿趋势最显著。(4)6月、7月是干旱条件对植被覆盖影响最显著的月份,其中,6月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而7月降水对NDVI的影响大于气温;夏季干旱程度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最为明显;NDVI年际变化与SPEI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干旱对植被生长状态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民勤绿洲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指数作为反映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在遥感监测大范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及生态演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植被指数产品,采用变化矢量分析法,对比分析了甘肃省民勤绿洲2000年与2009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程度在正向提高,CVA变差最大达到1.9,绿洲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蒸散发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0年来科尔沁沙地的植被呈现显著退化,揭示气候变化下科尔沁沙地关键生态水文过程(如蒸散发和植被)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对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开发了水文过程与植被生长耦合的生态水文模型(WaVEM),模拟解析了科尔沁沙地各气象因子变化对实际蒸散发和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探讨了气候变化下科尔沁沙地植被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64—2013年间,在降水变化不显著而气温显著升高情况下,实际蒸散发和年最大叶面积指数均未发生显著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导致实际蒸散发和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潜在蒸发的影响次之。短期的干旱会导致植被锐减,而短期干旱结束后植被能够迅速恢复;多年连续干旱是导致科尔沁植被显著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黄河下游宽滩区生态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其变化反映了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黄河下游宽滩区及其沿线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年、1994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法,反演出植被覆盖度及其分级,利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转移矩阵法、重心迁移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宽滩区沿线及宽滩区内植被覆盖整体呈改善趋势,且宽滩区内植被覆盖度在2003年之后与宽滩区沿线植被覆盖度差距逐渐减小并在2017年实现反超;黄河下游宽滩区沿线植被覆盖度年内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特征;河道收束和城镇化发展对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首彬  赫晓慧  王芳 《人民长江》2013,44(19):78-80
为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湟水河含沙量的影响,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流域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与含沙量变化的趋势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明确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内的含沙量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的综合反映,流域内的含沙量与地表植被覆盖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同时含沙量还会受到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重庆市四面山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先利用卫星遥感分析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再运用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对1995,2001年及2007年三景Landsat 5 TM影像进行处理。最后应用ENVI软件对三景影像像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3个时期林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及相应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自四面山林区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以来,植被覆盖度先呈增加趋势,然后稳定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植被覆盖度变化主要与林区的森林保护、旅游开发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花间流域的MODIS数据提取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LST/NDVI特征空间,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2002年4月份的三花间流域进行旱情分级统计,并与当地气象站实测的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气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进行三花间流域旱情监测能够较好反映当地旱情.根据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与地表温度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旱情监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7,(3):90-94
为全面认识陕西省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陕西省2000—2014年植被覆盖度进行提取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从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NDVI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2000—2014年陕西省NDVI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以0.4%/a的速率增长;植被覆盖呈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从陕北到陕南植被覆盖度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陕西省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决系数为0.383;年降水量的增大及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程的实施是植被覆盖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庆  王娜  曹雪峰 《人民黄河》2013,35(2):70-71
基于遥感影像TM数据对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进行了提取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工作,窟野河流域1987-2009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长的好势头,其中1987-2000年植被状况变化较小,植被覆盖度较低;自2000年植被覆盖度有较大提高,2009年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下降.研究表明,利用TM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从而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以1987、2000和2009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辅以野外实地调查,据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分析了黑河分水前13年(1987-2000年)至分水后9年(2000-2009年)的额济纳绿洲天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87-2000年,绿洲植被一直处于严重退化状态,植被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趋向简单,生态系统恶化严重;2000-2009年,绿洲植被退化速度得到明显的遏制,局部地区还出现好转,绿洲植被恢复明显。导致以上植被覆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的变化;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有正向、逆向2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植被覆盖度是指示地表植被分布及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深入了解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理,基于Landsat TM和高分1号遥感影像,采用NDVI像元二分模型和差值运算方法,对阿克苏流域2005—2015年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近10 a来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呈良性发展趋势,8月份植被覆盖最丰富,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影响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的主要因素有降水、气象灾害、土地利用以及生态工程。阿克苏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能够为流域未来生态空间重构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民勤荒漠绿洲现状条件为基础,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晰了以植被生长为主体的生态需水内涵。从生态系统的适宜性、阈值性、循环性和农业气象原理入手,分析了植被生态需水的理论基础,藉此提出适宜民勤绿洲的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即依托于3S技术划分土地类型及面积,以潜水蒸发法为主,综合使用直接计算、Penman-Monteith公式等多种计算方法。此外,探讨了植被生态需水研究的难点所在,认为应将重心放在建立植被生长与降雨量、地下水埋深等因素的响应函数,探究潜水与SPAC系统的耦合机制,揭示植被生态需水机理。构建符合民勤荒漠绿洲的植被类型和水文生态条件适宜程度识别指标体系,探究植被生态需水驱动机制,最终实现统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干旱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的驱动因子之一,但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因此解析植被动态对干旱的响应模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东北地区1982—2012年NDVI和不同时间尺度SPI/SPEI数据,分析植被绿度年际波动对气象干旱时间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在东北地区,与森林相比,草地和农田对干旱更为敏感;(2)植被绿度变化对长期干旱的响应更明显,但空间差异很大;(3)植被对干旱最敏感的时段通常为6—7月,草地在9月份受干旱的影响也很明显。年降水量是东北地区植被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森林干旱脆弱性与年降水量呈非线性关系,降水量700 mm的地区森林干旱脆弱性最高,各植被类型干旱脆弱性均随海拔升高而加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干旱规划以及抗旱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蒸发器蒸发量与折算系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万义 《人民黄河》1997,19(7):32-34
本文分析了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各各类型蒸发器全年蒸发量过程和折算系数的变化,并就气象因素对折算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用气象因素与折算系数建立关系,是正确选用折算系数和提高水面蒸发量精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年度NDVI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和土壤类型以及社会经济指标,辅以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5年珠江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珠江流域NDVI在年际变化上呈现阶段式增长,总体年均增速为0.005 3,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区二者在时空变化上存在互补对应性,中高植被覆盖度极大地转变为高植被覆盖度,平均植被覆盖呈明显改善趋势;(2)人为因素对珠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夜间灯光强度所反映的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是影响植被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地貌类型因子是影响流域植被覆盖的主要自然因子,年尺度上,流域植被覆盖的变化与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小;(3)自然因子与经济社会因子的交互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地貌类型与夜间灯光强度的双因子增强作用对q值的贡献达到了58.9%,在非线性增强交互作用中,主要为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通过分析研究区内适合植被生长的各自然因子的范围或类型,为进一步促进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