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彬  王健  赵海波 《建筑节能》2006,34(2):51-52
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传统建筑文化便是其中的一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越来越成为中国建筑设计师关注的问题。文中评述了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及民族传统对中国建筑的深远影响,最后讨论了传统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启示,并列举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建筑结合起来产生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实验建筑的先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浩 《新建筑》2006,(2):93-95
以历史比较的观点将当代中国实验建筑放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进行分析,评析了中国实验建筑的价值及意义,并就当代中国实验建筑的批判性及其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先锋意义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阐述了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中国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逐年增多,但是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中国绿色建筑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绿色建筑虽然政策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已形成,绿色建筑规模数量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其绿色建筑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及局限。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后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后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从建筑语言与审美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状,探寻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文化》2009,(1):8-9
古都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中国建筑史上,南京近现代建筑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南京的近现代建筑特别是民国建筑凝聚了众多中外建筑大师的心血,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历程,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向近现代建筑艺术转化、  相似文献   

6.
西方电影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使用由来已久,而西方拍摄的中国题材的动画电影更是与之密切相关,电影中的中国城市空间和建筑场景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古典城市和建筑的风貌。文章研究并分析了西方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艺术再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西方动画电影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也经历了从粗浅到细致的转变,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蔡志昶 《新建筑》2010,(5):99-103
西方古典建筑和古典精神是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的核心。"学院派"建筑教育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建筑成为其无法回避的主题。探讨了在"学院派"建筑学术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以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早期40年建筑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在"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地位、教学方式、教学成果等。指出,"学院派"建筑学术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建筑学者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对外来学术加以改造,从而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8.
喻汝青 《山西建筑》2012,38(25):14-16
研究了建筑现象学的哲学起源,从现象学角度对当今中国建筑市场作了思考,并对卒姆托与中国建筑实践进行了讨论与反思,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建筑,为建筑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1949年以前中国建筑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建筑几乎没有考察研究,成立于三十年代的“中国营造学社”。主要进行古代建筑的调查研究。多少年来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近代建筑无不蒙上殖民主义的阴影,因此对中国近代建筑的价值采取否定态度,其波润所及,在建筑史中只重视古代建筑,近代建筑竟被忽略,从而割断了建筑历史。直到五十年代,中国建筑历史界进行了全国性的  相似文献   

10.
崔富得 《华中建筑》2005,23(5):32-34
近代中国建筑失败之后,中国建筑才摆脱了其错误的传统建筑意识。但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更大的错误。中国现代建筑随波逐流,不确立它的主体性,而进入世界建筑混浊的气流中,那不是走向新的传统之路,而是错误之路。该文批判地探讨了关于近代以后中国建筑的一些现象,作为提示中国建筑未来方向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今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满棠  李勇 《山西建筑》2009,35(34):32-33
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产生背景,归纳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当今中国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具体实例,对“新中式”风格的建筑进行了探讨,指出建筑从业人员应从传统中吸取精髓,探索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1940-1970年代,中国第二代建筑师黄宝瑜师从刘敦桢,以复兴中国建筑为目标,基于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融合中西,在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思潮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下,于台湾地区首开中国建筑史学教育,进行了《中国建筑史》等史学书写及系列理论、实践探索,继承、创新发展了中国营造学社思想,呈现了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家对复兴中国建筑路径的深度思考.本文基于民国以来中国近代文化思潮和建筑史学发展历史脉络,对黄宝瑜及其中国建筑史学书写和理论探索的相关历史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完善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思想后续传播与发展的研究,探索1950-197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理论发展的多元图景,补充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史学界在世界现代建筑运动进程中的叙事.  相似文献   

13.
当代的中国建筑正在何方游弋?如火如荼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各种新奇的建筑争奇斗巧,其中,很多建筑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轨道,难道独步世界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在现代建设中便失去了魅力?那么,在释放中国建筑的进程中,中国建筑师是否有责任将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精华融会、转换,使中国的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14.
银山 《华中建筑》2007,25(8):5-13
当代的中国建筑正在何方游弋?如火如荼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各种新奇的建筑争奇斗巧,其中,很多建筑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轨道,难道独步世界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在现代建设中便失去了魅力?那么,在释放中国建筑的进程中,中国建筑师是否有责任将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精华融会、转换,使中国的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15.
罗兰 《建筑知识》2014,(4):39-39,42
中国的地域性建筑,因为西方建筑文化的强势来袭,中国的建筑文化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意思。因此,中国建筑文化趋向了西方建筑文化。本文主要对地域性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进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冯纪忠先生(1915—2009)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的教育的一代宗师。20世纪30—40年代他就读于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接受系统的西方建筑学教育。他回国后在同济大学开始了长达63年的教学生涯,将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中国建筑教育事业,对中国现代建筑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中国现代一大批建筑师,并留下一批重要的建筑作品。作为中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冯先生为同济大学建筑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各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宫殿建筑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成就,它包括了行政、居住、祭祀、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中国其它传统建筑的范本,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阐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以及在此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特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它对中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左伟灿 《山西建筑》2012,38(17):40-42
重点借鉴美国、加拿大针对各自建筑业现状所提出的有机建筑、适应性住宅等成功概念,探讨了中国建筑师应如何理性面对中国建筑的发展,并提出中国应走"和谐建筑"的观点,阐述了和谐建筑的概念及理念,为中国建筑的转型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建筑知识》2014,(9):15-15
简要系统的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文化内涵,指出了中国建筑文化复兴的关键,旨在让人们发掘并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引领中国当代建筑文化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