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银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银北平原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基于水化学数据、室内释放试验,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银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一定的分带性,从山前至平原,阴离子由西南向东北从HCO3型过渡到HCO3.SO4(SO4.HCO3)型,再逐渐向HCO3.SO4.Cl、HCO3.Cl(Cl.HCO3)型转化,阳离子则由Ca(Ca.Na、Ca.Mg)型向Na.Mg(Na)型转化;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地处边山地带,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影响,溶滤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形式;冲洪积和河湖积平原则受气候、灌溉活动等作用,蒸发浓缩、蒸发浓缩-混合作用控制着平原内水化学的变化;地层岩性为地下水质的基本组成提供重要的物源。 相似文献
2.
3.
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剖面Schoeller图等方法对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过程明显受到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赋存条件的控制。山前冲洪积扇前缘的潜水与承压水主要受碳酸盐和硫酸盐的风化溶解作用影响,以HCO_3-Ca·Mg型地下水为主;而最终至冲湖积平原中心,蒸发浓缩过程和阳离子交替吸附过程成为水化学成分主控因素。(2)由冲湖积平原边缘至中心,水化学类型快速演变,阳离子经Ca·Mg·Na型过渡为Mg·Na型、Na·Mg型并最终以Na~+占绝对优势,而阴离子则由HCO_3·Cl型、Cl·HCO_3型、Cl·SO_4型最后演变为Cl型。(3)在地表水系和灌区附近,混合效应明显改变了地下水化学成分。此外,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在人口密集区及主要农业区周边出现高氮地下水,甚至导致Cl·NO_3型水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祁漫塔格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依据地下水采样调查数据,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总体呈弱碱性;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SO4型、Na·Mg-Cl·SO4型和Na·Mg-Cl·SO4·HCO3型;蒸发浓缩作用和岩石的风化溶解是影响和控制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首要因素,其中,岩石的风化溶解以蒸发岩(石膏和盐岩等)和硅酸盐(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和镁长石等)的溶解为主。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偏碱性硬水,水化学类型倾向于由HCO3-Ca·Mg和HCO3-Na·Ca向HCO3·SO4-Ca、HCO3·Cl-Ca·Mg、HCO3-Na·Ca·Mg、HCO3·Cl-Na·Ca转变。研究区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为水岩作用,其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滤作用、农业生产和含氟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当地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影响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鸡西市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质量监测成果,水化学类型分为5类,水化学特征可分为两个水质类型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采矿活动对岩溶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鹤壁矿区奥陶系灰岩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时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资料,采用Piper图结合离子组合比例分析法,分析矿区岩溶地下水主要组分的物质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并借助PHREEQC软件对其进行了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HCO_3·SO_4-Ca·Mg型和SO_4·HCO_3-Ca·Mg型。主要水岩作用为碳酸盐岩、石膏和岩盐的溶解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煤矿区的岩溶水水质受采煤活动影响,水中SO_4~(2-)、Cl~-与TDS的含量较高,且采矿活动对水质的影响随时间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乌拉盖地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水化学计量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及氧化还原分析等,开展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水岩作用是控制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因素,蒸发浓缩及离子交换作用次之;硅酸岩风化是主控的水岩作用,碳酸盐岩溶解次之,蒸发岩影响较为微弱,这与区域地质背景相匹配;部分地下水存在硝酸盐污染,空间分析表明区域分散的农牧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成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来源,氧化还原分析表明区域存在潜在的反硝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及半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揭示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机理为研究目的,在了解关中盆地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讨论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水化学类型、矿化度、硬度均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但由于受到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不同的制约,又各有特点;离子含量的分布与pH值、矿化度、硬度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有着一定的联系;离子的变化趋势的大小明显受到矿化度大小的约束,且地下水动力场对化学场起着控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拜泉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8年至2002年拜泉县地下水水化学资料,分析了地下水总硬度、矿化度、水化学类型等主要水化学特征及其机理。仅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大明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2,(2)
本文利用舒卡列夫分类法、Piper三线图、Person相关性、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图等对大连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Ca2+型和HCO3-·Cl-Na·Ca2+型,占比为41.9%,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研究区Ca2+和Cl-为优势阴阳离子,HCO3-次之,碳酸岩盐是Ca2+和HCO3-的主要来源,而Cl-主要来源于海水入侵;地下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主要水岩作用为碳酸盐岩溶解,并受海水入侵影响发生显著阳离子交换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沿海山地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海口市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富水性等方面分析海口市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地下水水质、水量、开采潜力等条件,优选长流、东营为海口市应急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13.
绥化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绥化市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理论、相关分析、Piper三线图法等对绥化市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对研究区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并且利用秩相关系数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略偏酸性,部分水样的水质指标存在超标现象。地下水中Ca 2+为优势阳离子,HCO 3-为优势阴离子。研究区的铁、锰、氟超标是受原生污染影响,地下水中的Cl-与SO 2-4,Na+与Mg 2+存在同一来源。将基于综合赋权的五元联系数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是合理可靠的,符合客观实际。通过秩相关系数法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乾安县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承压水、上第三系裂隙孔隙承压水。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具有时空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分为水平分布特征和垂向分布特征。水平分布特征是:随着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不同,不同层位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垂向分布特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化学类型比较复杂,而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水化学类型比较简单,上第三系裂隙孔隙承压水水化学类型趋于单一化。根据研究区32个观测井的多年观测资料(以中部9号观测井为例),结合多年气象观测资料对第四系孔隙潜水和第四系孔隙承压水的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和次要离子成分多年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地下水水质的多年变化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徐州市岩溶水强烈开采形成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水源地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分析,得出研究区水位漏斗演化的3个阶段:增采阶段-水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控采阶段-水位平稳(20世纪90年代)、压/禁采阶段-水位回升(2000年以来);地表水资源缺乏、城市生活及工业发展过度依赖岩溶水,城市化面积增大、有效入渗补给量减小,矿坑疏干排水、增大岩溶水排泄量等为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岩溶水开采量、年平均降水量、土地硬化面积与漏斗水位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岩溶水开采量为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及漏斗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因素。提出岩溶水超采情况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控采岩溶水,制定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扩大岩溶水水源涵养区;利用采空区修建地下水库等,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及城市雨水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