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替代在使用中易剥落、破碎且磨耗高的中锰球铁磨球,研制出了一种在相同生产条件成本不高,易于转产的新材质——含有一定数量碳化物的铸态珠光体基体球墨铸铁,并将新材质与马氏体基体球墨铸铁、中锰球铁进行了磨料磨损特性与冲击疲劳抗力的对比。结果表明:在软磨料三体磨损和冲击磨料磨损条件下,新材质耐磨性低于马氏体球铁,但优于中锰球铁,而冲击疲劳抗力则大大优于中锰球铁,甚至优于马氏体球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锰和微量元素合金化的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 ,该铸铁硬度 (HRC)≥50 ,冲击韧性≥ 1 0J/cm2 ,性能优于中锰球铁 ,而生产成本与中锰球铁相当 ,并研究了等温热处理。  相似文献   

3.
中锰球铁击锤在我厂竖井式磨煤机中运行半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它完全可以代替高锰钢击锤。经济可靠,是击锤的良好材质。现将竖井式磨煤机的有关参数及中锰球铁击锤生产工艺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形变热处理稀土白口铁磨球(简称形变稀土球)是在白口铁球基础上经过高温形变热处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耐磨球。目前应用的铸铁球有代表性的是低碳白口铁和中锰球墨铸铁球,它们的硬度HRC〈40,冲击韧性α_k=2.0~3.0J/cm~2,虽然比过去使用的A3球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省发电厂锅炉制粉系统球磨机所用的铁球每年近万吨,原来都是使用普通灰口铁球其使用寿命很短。据统计,南昌发电厂在1973~1976年间平均每制一吨煤粉需耗铁球1.31~1.47公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做到用户满意,我们两厂合作进行了中锰球墨铸铁铁球(下述简称中锰铁球)的试验工作。截止10月17日共计生产出φ65中锰铁球40吨,在江西乐平发电厂进行磨粉试验,其耐磨性能优于普通灰口铸铁铁球,按单耗对比,一个中锰铁球可相当于三个灰口铁球的制煤粉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锰球铁磨球采用金属型铸造易产生皮下气孔,这一缺陷是造成磨球使用寿命低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多种工艺措施的试验分析,浇注过程的水力模拟观察及不同材质铁水表面张力的实测,论证了金属型中锰球铁磨球皮下气孔的析出机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措施,进行了实际生产验证,提高了工艺出品率,降低了磨耗。  相似文献   

7.
高铬耐磨铸铁EM了0磨煤机磨环的研制—西安电力机械厂耐磨件试制组西安交通大学耐磨课题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V01.14,犯1,1980。3。P 93一102。 EM一70型中速磨煤机空心球用钢的试制情况报告—北京发电设备修造厂水电部热工研究所。水利电力修造技术,19了9,恤1,P 28一43页。 中锰段土镁球墨铸铁店球情况介绍一一江西首电力位配厂,1980.5.11页。 稀土镁中锰球墨铸铁磨珍技术鉴定证书—江西省电力工业局,1980.6.10页。 高耐磨铸球的王产工艺及其使用效果一浙江省电力修造厂,1980.5.5页。 关于浙江省电力修造厂试制的球瘩机用高耐磨铸球在…  相似文献   

8.
前言目前我国火电厂锅炉用煤,主要以球磨机作为磨煤设备。根据1980年5月的统计,全国火电厂拥有球磨机944台。其磨球材质主要有马铁铸球、锻钢球、中锰球铁铸球、普通铸铁球等。根据工况条件不同,磨制每顿煤粉的耗球量为300克~500克。全国每年耗用磨球达八万吨。为了降低磨球消耗,国外采用材质合金化,以提高磨球的抗磨性能。考虑到我国的资源条件,并根据磨球在磨煤过程中的磨损机  相似文献   

9.
本产品标准适用于电站制粉系统中球磨机稀土镁中锰球墨铸铁磨球。凡无特殊技术要求者,均按本标准执行。1.技术要求1.1.材质:稀土镁中锰球墨铸铁。1.2.外形规洛(单位:毫米)直径50·60·70·80球体。1.3.化学成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电力工业部“(80)电机字第一号”文的要求,漯河电力器材厂今年第二季度初试制成功了“稀土镁中锰球墨铸铁磨球”(以下简称中锰磨球),并于五月中旬投入洛阳热电厂2号炉苏制m—250—390钢球磨进行工业试验。经1514时的运行,证明该球韧性较  相似文献   

11.
弹性填料和悬浮球填料是两种对微污染水源进行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的常规填料,在果园桥水厂已运行多年,总结了两种填料的处理效果和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两种填料对微污染水源水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正常情况下,弹性填料及悬浮球填料对氨氮、CODMn、锰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10%、24%及90%、20%、50%。  相似文献   

12.
生物除铁除锰水厂的工艺设计与运行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洁  刘志雄  李碧清 《给水排水》2003,29(11):26-28
在生物除铁除锰技术指导下设计建造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厂 ,是我国第一座成规模的典型的地下水生物除铁除锰水厂。它的工艺特点体现在跌水弱曝气 ,在同一生物滤层中除铁除锰及培养期、稳定期的反冲洗机制。生物滤层培养成熟后 ,滤池铁锰去除效率达 99%以上 ,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标准 ,取得了稳定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地表水锰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呈现出季节性、突发性的特点。其主要成因包括外来污染源、岩石土壤的条件、地下水补给和内源性污染。相比于地下水,地表水除锰的研究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可以借鉴鞍为成熟的地下水除锰理论和技术,主要有沉淀法、氧化法、生物法等。其中沉淀法较为简单,处理效果不佳;氧化法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生物法环保高效,但大多尚停留在实验阶段,是重点研究方向;其他诸如离子交换法、膜过滤法、吸附法在应用中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多存在铁、锰元素超标问题,从技术方法、滤料组成、工艺流程、使用寿命、操作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农村饮用水除铁、除锰技术原理。结合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除铁、除锰应用情况,就生物板结除铁、除锰技术,氧化除铁、除锰技术,以及二次曝气除铁、除锰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接触过滤、生物过滤、离子交换、曝气氧化以及膜技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净水后水质指标。选取典型农村饮水工程,分析我省目前应用较多的维康净水设备、DLK净水设备处理后水质指标,总结除铁、除锰技术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铁、除锰设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产实践和模型试验,研究单级滤池非均质滤料、均质滤料和双层滤料的曝气—过滤接触氧化除铁除锰技术。非均质滤料、双层或多层滤料在接触氧化除铁除锰中,滤层上部生成棕褐色的除铁活性滤膜,滤层下部生成黑褐色的除锰活性滤膜,可在单级滤池中同时除铁除锰。均质滤料单级滤池在接触氧化除铁除锰中,全部滤料表面都生成棕褐色的除铁活性滤膜,没有除锰活性滤膜生成,所以均质滤料单级滤料只能除铁不能除锰。在非均质滤料单级滤池曝气接触氧化除铁除锰中,滤速增大会导致更多的二价铁进入滤层,使上部除铁活性滤膜滤层厚度增加,下部除锰活性滤膜滤层厚度减小,致出水含锰量增大,当滤速再减小时,除锰活性滤膜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滤速变化对除锰效果影响很大。两级过滤滤池抗滤速变化能力很强,运行管理方便,对含铁量高的地下水,采用单级过滤还是两级过滤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应经充分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后选用。  相似文献   

16.
锰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影响饮用水安全和工业用水色度的参数之一,对城市取水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等工具,对长江经济带代表性城市的地表水锰含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上游石鼓江段、中下游虎牙滩以下沿岸城市干流江段锰含量较低,攀枝花和重庆等江段锰含量偏高;锰浓度峰值主要集中在丰水期。锰污染控制需考虑区域和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圈水库水质和底泥监测结果表明,底泥中富含锰元素。夏季水库形成温跃层,上层富氧,水体处于氧化状态,锰含量低;下层缺氧,水体处于还原状态,底泥中锰向上覆水体释放,造成下层水体锰含量季节性升高。王圈水库在夏季以外其他季节水体同温,锰含量低。针对锰含量的分布规律,提出降低锰含量的切实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方某市经常发生的管网黄水机制不明的问题,用PE管搭建了中试装置,开展了初始锰浓度、初始余氯浓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管网中锰氧化、沉积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67h的水力停留时间和小于0.1mg/L的初始锰浓度范围内,锰氧化量随初始锰浓度的增加呈指数上升的趋势。当余氯浓度在0~1.0mg/L范围内时,锰在管道内的氧化量和沉积量均随余氯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锰的氧化速率较为稳定,而锰的沉积速率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Cr-Mn、Cr-Mn-Cu、Cr-Mn-B及Cr-Mn-Cu-B低合金球墨铸铁。通过用不同淬火介质进行热处理,使低合金球铁的显微组织、机械性能及耐磨性均优于稀土中锰球铁,而生产成本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空气接触氧化法除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下水中锰的存在形态与铁相似,即常以二价重碳酸锰Mn(HCO_3)_2的形式存在。重碳酸锰是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完全离解,所以二价锰在地下水中实际上是以二价锰离子M_n~2+的形态存在的。用氧化剂将二价锰氧化成高价锰(三价和四价),则锰在水中的溶解度便大大降低,能由水中沉淀析出,可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去除。空气中的氧是最经济的氧化剂,但它对二价锰的氧化速度受水的pH值的影响极大,只在pH>9.5时,二价锰的氧化速度才比较快。在天然含锰地下水的pH条件下(pH=5~8),水中二价锰的氧化极其缓慢,所以,若不人为地提高水的pH值,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