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讨论了变形量,拉拔速度,模具压缩角和润滑剂对铜包钢线滑动拉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表量和拉拔速度越大,铜包钢线的加工硬化效应越明显,合适的模具压缩角和润滑剂有利于铜包钢线滑动拉拔过程的良好进行。  相似文献   

2.
刘明霞  朱均 《锻压机械》1993,28(5):12-15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及实测了线材拉拔过程中的热效应。结合实例对模具入口区、出口区的工件和润滑剂的温度进行了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及实测了线材拉拔过程中的热效应。结合实例对模具入口出口区的工件和润滑剂的温度进行了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铜包钢复合线材的挤压成形工艺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健 《锻压技术》1998,23(3):39-41
对采用挤压法制造铜包钢双金属导线的工艺参数作了全面实验研究,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变形程度、摩擦条件及挤压后热处理规范对两种金属的焊合强度影响最大。给出了这些参数较合理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铜包钢线加工工艺对其电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包覆焊接法制备铜包钢线,并对其进行拉拔变形及退火处理。给出了经拉拔变形后的铜包钢线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不同的拉拔变形量和退火处理对其电阻率的影响;分析了其电阻率随加工工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铜包钢线的电阻率随其形变量的增加而升高。根据纯铜和钢丝原材料的电阻率,可计算经过不同拉拔变形量的导线的电阻率。随着铜包钢线退火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其电阻率降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铜包钢线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别与其电阻率关系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液固相复合-轧制铜包钢线的组织性能及界面冶金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液固相复合-轧制工艺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特定工艺条件下铜/钢界面的组织组成及其界面区的冶金行为。经金相组织观察,铜、钢晶粒在界面处直接接触,界面呈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状态,经冷轧后,铜、钢晶粒在界面处互相咬合,且铜与钢的变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趋于均匀。通过对界面区的成分进行能谱分析表明,Cu,Fe原子间发生了互扩散,形成了Fe/Cu的固溶体,其中Fe向Cu扩散量明显高于Cu向Fe的扩散量,测试界面结合强度表明,铜包钢线的初结合界面剪切强度可达80-95 MPa,轧制变形后该强度可提高3%-5%。  相似文献   

7.
液固相复合-轧制铜包钢线的组织性能及界面冶金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晓英 《热加工工艺》2006,35(9):9-11,16
以液固相复合-轧制工艺生产的铜包钢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特定工艺条件下铜/钢界面的组织组成及其界面区的冶金行为.经金相组织观察,铜、钢晶粒在界面处直接接触,界面呈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状态,经冷轧后,铜、钢晶粒在界面处互相咬合,且铜与钢的变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趋于均匀.通过对界面区的成分进行能谱分析表明,Cu,Fe原子间发生了互扩散,形成了Fe/Cu的固溶体,其中Fe向Cu扩散量明显高于Cu向Fe的扩散量,测试界面结合强度表明,铜包钢线的初结合界面剪切强度可达80~95 MPa,轧制变形后该强度可提高3%~5%.  相似文献   

8.
吴庆美  王德庆  高扬 《热加工工艺》2012,41(12):25-29,96
采用包覆焊接法制备铜包钢线,并对其进行拉拔变形及退火处理,研究了拉拔变形量和退火处理对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分析了其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加工工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铜包钢线的抗拉强度随其变形量的增加而升高,伸长率则降低。根据原始纯铜和钢丝的抗拉强度值,应用复合材料强度的混合法则,可计算不同拉拔变形的铜包钢线抗拉强度。经实验验证,与实测值结果接近。随铜包钢线退火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其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当其退火温度升高至850℃,退火时间延长为2 h时,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几乎不变。根据Hollomon关系式,通过实验计算得到拉拔变形量为50%的铜包钢线的应变硬化指数n=0.4。  相似文献   

9.
采用拉伸复合法制备了铜包纯铁线材,研究了拉拔变形量、退火温度和时间对铜包纯铁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拔变形量的增加,铜包纯铁线材铜、铁晶粒越来越小,铜晶粒呈现不规则形状,铁晶粒呈现典型的流变形特征,线材抗拉强度逐渐升高,电导率、伸长率逐渐降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铜和铁的晶粒逐渐长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铜-铁界面铜、铁原子发生扩散,形成一定厚度的扩散层,线材的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电导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退火时间延长,复合线材的电导率和伸长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张朝生 《上海金属》2004,26(5):13-13
对拉拔钢丝要求提高其表面性能和拉拔模的寿命,因此十分关注拉拔用润滑剂的研究。人们发现。线材和模子之间有时突然产生烧伤事故,在梅雨期拉拔性能也有明显降低。这方面的原因和改进措施的研究报导很少。为此日本东海大学对线材表面粗糙度和润滑剂吸湿状态对拉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于双金属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对其应用的范围及适用对象进行了详细比较.在传统的测试方法基础之上,结合日本测试复合钢的测试标准,给出了一种新的铜-钢复合导线的界面结合强度测试方法.经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科学可靠性,可测试任意规格线径和任意界面结合强度的铜包钢导线,并且可测试任意双金属复合...  相似文献   

12.
针对薄板焊接操作难度大,焊缝质量差,易产生烧穿、焊瘤等缺陷的现状,在对传统焊接工艺特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气焊的特点,探索出了低碳钢薄板送丝手工焊条电弧焊新工艺。  相似文献   

13.
角焊缝低真空填丝电子束焊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液力变矩器泵轮和上盖总成角环缝焊接的特点,通过试验论证提出了一种低真空填丝电子束焊接方法,解决了焊接质量与生产率的矛盾。本文详细讨论了束流形态、聚焦点位置、填充金属送进、电子束斑位置等主要填丝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经试验与分析,提出了保证焊缝内在质量和良好外观形状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焊丝成分对LC9CS铝合金焊接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交流脉冲氩弧焊法,进行鱼骨状裂纹试验,探讨了焊丝成分对LC9CS超硬铝焊接热裂纹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对裂纹开裂度、裂纹表面形貌和焊缝金相组织的分析,提出了通过研制合适成分的焊丝来提高超硬铝的可焊性,结果 含Mg、Mn、Zn的基础上,焊丝中添加适量的Ti、BN、Zr、RE等元素,可改善焊缝的组织形态,磊提高LC9CS超硬铝焊缝的抗热裂性能。结合合理的焊接工 骨状裂纹试样的理解工裂度可低于5%。  相似文献   

15.
钢丝在冷拔过程中的相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钢丝在冷拔过程中发生相变的现象,找到了冷拔钢丝强度升高、韧性变坏的原因。提出了“控温冷拔”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精密异型钛材难以加工的原因,简述了辊模拉拔法的原理、特点和优越性。设计、制作了4辊辊拉模,并用于生产实践,加工精密异型钛材。介绍了试生产工艺、试生产结果并对辊模拉拔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采用辊模拉拔工艺加工精密异型钛材,克服了钛材变形抗力大,难加工的缺点,能够显著减少拉拔力,增加道次加工率,提高拉拔速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填丝脉冲GTAW熔池形状定义和图像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填丝脉冲GTAW过程中,从熔池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熔池形状的变化,如度、长度、后拖角和表面高度等。熟练焊工可以根据变化的情况实时地调整焊接规范,保证焊缝成形稳定,利用获得的焊接熔池图像,采用一定的熔池图像处理算法可以计算出熔池形状的特征参数,以满足过程建模和实时控制的要求。本针对填丝脉冲GTAW熔池形状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统一的熔池形状非线性拟合公式和熔池形状参数。设计了快速图像处理算法,满足在实际焊接过程中提取熔池形状参数的要求,试验结果证明,熔池形状非线性拟合公式准确,图像处理算法有效,为进一步焊接过程的建模和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复合丝材的制备过程中,界面附近原子互扩散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扩散层,扩散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和固溶体组成,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由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决定。适当的互扩散对提高复合丝材界面结合强度是有利的,但过多金属间化合物会导致复合丝电导率、延伸率下降,甚至引起超细复合丝覆层脱落,严重影响复合丝材的可加工性。因此,界面问题是复合丝材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系统介绍了复合线材的种类、成型方法及研究现状,重点论述了扩散层界面物相及其对复合线材性能的影响,对开发新型复合线材的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合金焊丝退火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工艺退火处理后的合金低碳钢焊丝ER110S,在后续的拉拔加工中,加工硬化导致经常断丝;金相分析发现,退火后的原材料组织中存在大量不连续分布的贝氏体组织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应用DSC分析重新确定该材料的相变温度点Ac_1、Ac_3,通过完全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工艺实验,得出700℃保温15h、随炉冷却到300℃出炉空冷的再结晶退火工艺.能够满足焊丝拉拔加工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