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Q460c钢板进行了激光淬火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处理层的组织、形态及硬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处理可明显细化Q460c钢的表层组织,且提高其表面硬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淬硬层深逐渐变大,但当功率过大(P=1200W)时,发生微熔现象,表层晶粒粗大且合金元素烧损,硬度明显降低。当功率过低(P=700W和900W)时,表面相当于高温回火处理,硬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
杨雄  徐亮  陈虎城  刘栋 《广西机械》2013,(12):220-221,224
根据热传导和电子束焊机的工作环境,模拟了电子束扫描45#钢表面相变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别采用直接求解和迭代求解方法,比较了同一网格和复合网格两种模式下温度场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复合网格划分的计算效率远高于同一网格划分;直接求解比迭代求解所耗内存大.  相似文献   

3.
T10钢宽带激光相变硬化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宽带激光相变硬化工艺对T10钢表面进行了改性处理 ,并对改性后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硬化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为少量针状马氏体 +珠光体 +网状渗碳体。基材组织为珠光体+网状渗碳体。淬硬层表面的洛氏硬度最高值为HRC6 3 5 ,淬硬层内的显微硬度分布均匀 ,最高显微硬度值约为HV94 0 ,从硬化区→热影响区→基材显微硬度呈梯度变化。激光相变硬化后淬硬层表面的残余应力分析表明 ,淬硬层表面存在压应力 ,压应力的最大值为 - 4 2 9MPa。  相似文献   

4.
45钢电子束扫描相变硬化组织和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束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钢铁材料的表面硬度和力学性能。研究电子束扫描对45钢硬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探讨电子束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分析45钢电子束表面强化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45钢经电子束扫描处理后,硬化层的组织为针状和板条状马氏体,组织比常规调质处理更加均匀、细小,试样表面的平均硬度达58 HRC,比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的硬度高3~5 HRC,是调质处理的两倍,从处理表面往下沿深度方向硬度逐渐减小。电子束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组织和性能有较大影响,硬化层宽度和深度随着电子束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硬化层的最高硬度随着电子束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45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利用CO2激光器对其表面进行激光熔凝处理,分析了熔凝层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熔凝层质量优良,晶粒较基体明显细化,显微硬度较基体显著提高,平均硬度为700HV,最高达750HV,约是基体硬度的3倍。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压等离子相变硬化设备对45钢进行了表面相变硬化处理,分析了处理后45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特征.结果表明,处理后淬硬层的显微组织为隐针马氏体 屈氏体 铁素体,熔凝硬化层的组织为马氏体 网状索氏体 铁素体.45钢的表面硬度最高达到了HV805,比一般淬火硬度高出100以上.  相似文献   

7.
研究选取45#钢为试验材料,利用多向锻造及热处理加工,以光学显微镜(OM)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试验材料的显微结构的演变,使用显微硬度测量仪对试验材料进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试样组织明显细化,硬度大幅提高,这是由于多向锻造后硬度较高的渗碳体碎化成短棒状或颗粒状,同时堆积的位错胞崩塌为较细的亚晶,产生了细晶强化。  相似文献   

8.
钢和铸铁激光相变硬化层的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钢和铸铁中激光相变硬化引起的残余应力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层中的残余压应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激光能量密度P/D_b~v对残余应力的大小有很大影响,且对具有不同原始组织的材料,影响的规律也不同。推导了激光相变硬化层的残余应力公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相同条件下对激光相变硬化处理、淬火-回火及未经处理的45^#碳钢的磨损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硬化处理明显地提高了材料表面的抗粘着和抗擦伤能力,因而可以使其在一定负荷和往复速度下的耐磨性能提高一个数量级。往复速度(频率)、负荷对激光相变硬化层和淬火-回火试样之磨损率的影响不同:淬火-回火试样的磨损率随着负荷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但相变硬化层在负荷低于294N时的磨损率增加十分缓慢,只有当负荷超过294N之后才迅速增大;淖火-回火试样的磨损率是随往复频率的增大而迅速降低,而相变硬化层的磨损率随着往复频率的增大却是先上升而后下降,但其量值的变化较小,当往复频率高于每分钟500次时,二者的磨损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H13热锻模具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利用激光相变硬化技术对H13钢进行处理,采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电化学工作站及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相结构、显微硬度、耐腐蚀性及耐高温磨损性能进行测试。硬化层由针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和碳化物组成,硬化深度为0.71 mm,显微硬度约为750 HV0.3。在脱模剂溶液中,硬化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比基材小一个数量级。硬化层高温磨损的质量为基材的7%,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为主,同时伴有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5 kW快速横流CO2激光器对45#钢薄板进行了激光焊接,分析了在激光焊接工艺对其焊接接头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5#钢薄板激光焊接接头组织主要由下贝氏体和少量侧板条铁素体或少量马氏体组成。随着激光功率的提高,侧板条铁素体逐渐增多,马氏体逐渐减少;随着焊接速度的提高,焊接接头组织中侧板条铁素体减少,马氏体增多。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均提高时,热影响区最高硬度提高,接头硬度均高于母材,无明显软化区。  相似文献   

12.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梯度涂层,其中底层材料分别为Ni60A和Fe基合金粉末,上层材料自熔性镍基碳化钨粉末,使用洛氏硬度计、蔡司高级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比分析熔覆层的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当Ni60A粉末作为底层材料时,熔覆层宏观表面相对平整光滑,平均洛氏硬度是基体(HRC:22)的2.5倍,熔覆层厚度均匀且熔池深度基本保持不变,第一道与最后一道熔覆层的高度差仅为0.10mm,当Fe基合金粉末作为底层材料时,高度差0.28mm;熔覆层及界面处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沿熔覆层与基体交界处向外晶粒呈现枝状晶到等轴晶,基体与熔覆层间冶金结合比较牢固;熔覆层上层显微硬度分布均匀,约是基体的3倍。激光熔覆梯度涂层材料且上层材料为自熔性镍基碳化钨粉末时,底层材料选择Ni60A粉末,得到的涂层成形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超声频微锻造机构对45钢激光淬火层表面进行了微锻造处理。利用OM、SEM观察了微锻造对45钢激光淬火层表面组织的影响;利用显微硬度计与洛氏硬度计研究了微锻造后45钢激光淬火层表面显微硬度,硬化深度方向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高频微锻造处理后,45钢激光淬火形成的明显而规则马氏体组织被锻碎,表面晶粒明显细化。表面显微硬度提高了11.4%,激光淬火强化区深度方向的显微硬度影响深度为0.2 mm,其中0.1 mm处硬度提高了10.0%,0.2 mm处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IPG光纤激光器YLR-3000激光加工系统,激光熔覆自熔性镍基碳化钨粉末修复45#钢模具磨破损区域。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磨破损区域进行修复,洛氏硬度机(HR-150DT)、显微硬度计(HVS-1000)和蔡司高级金相显微镜对熔覆熔覆层的表面硬度、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分析对比。结果,在同一工艺参数(激光功率1200W、扫描速度2mm/s、送粉电压7V)下,磨破损区域选择环状进行修复较好,熔覆层宏观表面相对平整光滑,熔覆层的平均洛氏硬度约是基体平均硬度的2.5倍;熔覆层微观组织分析可知:熔覆层及界面处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中上部分组织晶粒细小,沿熔覆层与基体交界处向外晶粒呈现柱状晶及等轴晶,组织性能良好,基体与熔覆层间冶金结合比较牢固,熔覆层显微硬度分布比较均匀并且与基体相比提高约3倍。结论利用激光熔覆技术修复模具磨破损区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齿轮激光相变硬化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齿轮激光表面强化的连续偏置技术、变速扫描技术和辅助冷却技术,获得了沿齿面均匀分布的硬化层。激光淬火齿轮和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激光淬火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略低于渗碳淬火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其幅度小于9%。激光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离散度小于渗碳淬火齿轮。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刀具刃口激光表面强化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激光强化不锈钢刀具新工艺,分析了激光强化后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强化后的刀具刃口硬度提高了78.5%,耐磨性提高了2.5倍。  相似文献   

17.
王志强 《现代机械》2007,(5):79-79,94
从45#钢的材质、淬火加热温度等方面对其淬火开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连续CO2激光束对50钢模切辊进行了激光表面相变硬化试验,研究了淬火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分布及工艺参数对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钢模切辊经激光表面淬火后,硬化层组织由细小的位错马氏体及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组成。模切辊变形很小,且表面硬度高,整体硬度分布较为均匀,能够达到技术要求。采用激光淬火技术对50钢模切辊进行表面强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