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义勇  王伟  沈宗根  郁达 《食品科技》2006,31(12):70-73
以蟹肉为原料,利用多种蛋白酶对蟹肉中的蛋白质进行水解,挑选中性蛋白酶1398以及Flavourzyme两种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得出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中性蛋白酶1398的酶底比为300U/g、Flavourzyme的酶底比为1200U/g、Flavourzyme的作用时间为14.5h、总时间为16h、底物浓度为2%。水解后,总氮回收率达到81.82%。  相似文献   

2.
以蟹肉为原料,利用多种蛋白酶对蟹肉中的蛋白质进行水解,挑选中性蛋白酶1398以及Flavourzyme两种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得出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中性蛋白酶1398的酶底比为300U/g、Flavourzyme的酶底比为1200U/g、Flavourzyme的作用时间为14.5h、总时间为16h、底物浓度为2%。水解后,总氮回收率达到81.82%。  相似文献   

3.
牡蛎肉双酶复合水解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牡蛎为原料,利用多种蛋白酶对牡蛎蛋白质进行水解,挑选中性蛋白酶1398和Flavourzyme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得出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时间16h,中性蛋白酶1398与Flavourzyme作用的时间比为16∶15,中性蛋白酶1398酶与底物比为300U/g,Flavourzyme酶与底物比为1200U/g.水解后,氨基态氮质量分数为0.469%,总氮回收率为91%.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下脚料酶解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AS.1398中性蛋白酶对罗非鱼下脚料进行水解,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AS.1398中性蛋白酶水解罗非鱼下脚料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0.56%,温度=53℃,pH=7.1,水解时间t=4h,液固比为3:1,此时水解度为36.2%。  相似文献   

5.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多种蛋白酶对豆粕的蛋白质进行水解,挑选木瓜蛋白酶以及Flavourzyme两种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得出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木瓜蛋白酶的酶底比为600U/g、Flavourzyme的酶底比为1200U/g、Flavourzyme的作用时间为14.5h、总时间为16h、底物浓度为2%。水解后,总氮回收率达到55.73%。  相似文献   

6.
以海参加工废弃物--海参肠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的酶及酶组合水解工艺.其中,先采用A.S1398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A.S1398中性蛋白酶=1:1,酶活力比)双酶水解,再用Flavourzyme进行分段水解海参肠蛋白质,水解效果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Flavourzyme二阶段酶水解的最适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50U/g原料,时间1.5h,温度55℃,pH7.0,蛋白质水解度达88.08%;水解液再经过浓缩、调配、包装可制成营养丰富的保健品口服液.  相似文献   

7.
芝麻蛋白水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芝麻为原料,利用多种蛋白酶对芝麻的蛋白质进行水解,挑选木瓜蛋白酶以及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两种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得出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木瓜蛋白酶的酶底比为600U/S,风味蛋白酶的酶底比为1200U/S,风味蛋白酶的作用时间为14.5h,总时间为16h,底物浓度为2%。水解后,总氮回收率达到55.73%。  相似文献   

8.
以鲽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不同蛋白酶对鲽鱼下脚料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蛋白酶的水解能力,筛选最佳酶,并对其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鲽鱼下脚料水解效果较好的是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水解鲽鱼下脚料的优化条件为:酶用量0.1%,pH值6.0,温度50℃,酶解时间4.5 h。风味蛋白酶水解鲽鱼下脚料的优化条件为:酶用量0.05%,pH值6.0,温度50℃,酶解时间5.0 h。二者复合的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2/1(添加量为0.15%),pH6.0、酶解时间4.5 h,温度50℃,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44.56%。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利用罗非鱼下脚料制备呈味肽,研究了罗非鱼下脚料水解液脱苦的酶解工艺。利用巨大芽孢杆菌L-19发酵制备得到活性为1.06×104U/mg的氨肽酶粉剂,以罗非鱼下脚料经中性蛋白酶所得的呈味肽为氨肽酶酶解底物,经酶解试验确定,最适的p H、温度、酶用量和时间分别为:p H8.5、60℃、6.0×104U/g和10 h。在最适的条件下,呈味肽溶液的游离氨基酸增量为5 607.71 mg/L,疏水氨基酸的增加量占63.63%,苦味基本消失,表明氨肽酶具有良好的水解能力和脱苦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勇 《中国酿造》2014,(8):38-4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选用Alcalase 2.4L碱性内切酶和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法水解及脱苦工艺研究。以水解度和苦味分值为考察值,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Alcalase2.4L碱性内切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4 000 U/g、酶解温度60℃、酶解pH8.5、底物质量分数5%,酶解时间2h,最终水解度为45.34%,此时水解液苦味值为4。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对水解液进行二次水解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加酶量300 U/g、酶解温度55℃、酶解pH 7.0、酶解时间3 h,此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水解液苦味值最低为1.2。Alcalase2.4L碱性内切酶和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使水解度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也解决了水解液的苦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扁杏仁抗氧化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用量、底物浓度、温度和p H对扁杏仁抗氧化活性肽酶解工艺的影响。得出优化后的酶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的复合酶用量6725 U/g(碱性蛋白酶为3645 U/g,风味蛋白酶为2690 U/g)、底物质量分数为3%、温度60℃、p H8.28,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扁杏仁抗氧化活性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水解度分别为84.18%和20.87%。   相似文献   

12.
变性豆粕中蛋白质的酶水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变性豆粕是由大豆浸油后,经高温脱溶所得。本文以高温变性脱脂大豆粕为原料,用正交实验法对变性后在蛋白酶作用下的水解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选用国产1398中性蛋白酶为水解酶对变性豆粕进行水解,研究了变性豆粕中蛋白质溶出率随温度、pH值、时间、底物浓度及用酶量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水解变性豆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该研究结果对其它蛋白质原料的水解特性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398中性蛋白酶水解高温变性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时间3h,底物浓度1.0%,用酶量1600u/g,pH值7.0,在此条件下,变性豆粕中蛋白质可有90.71%水解溶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酶法同步水解动植物混合蛋白(大豆蛋白和虾粉)制备蛋白肽,最佳酶解条件为:大豆蛋白粉和虾粉混合蛋白(按照3∶2的比例混合)作为底物,底物浓度为12.0%、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的添加量为1.27%、Protamex复合蛋白酶的添加量为0.64%、水解温度55℃,起始pH值7.0,酶水解时间4h,此条件下水解度为29.0%。  相似文献   

14.
宋宏光  王岩 《食品工程》2010,(3):32-33,37
微波加热条件下,利用双酶法水解鸡肉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为15.0%、Flavourzyme复合风味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的质量分数均为0.6%、水解pH值6.5,水解温度55℃,酶水解时间70min,此条件下水解度为28.1%。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对双孢蘑菇进行酶解,从而充分利用并提取其中的滋味物质,对比4?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及风味蛋白酶)对双孢蘑菇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酶解后水解液可溶性固形物、呈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可以显著除去水解液的苦味、涩味,保持其鲜味,并显著提高其咸味和滋味的丰富性,水解液清透明亮。因此选择风味蛋白酶对双孢蘑菇进行酶解处理,并以水解液游离氨基酸浓度为指标,对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值和加酶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及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酶解温度对风味蛋白酶酶解效果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H值对风味蛋白酶的酶解效果达到显著水平,风味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为pH?6.5、酶解温度60?℃、加酶量1?000?U/g、酶解时间3?h,该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水解液(游离氨基酸浓度140.27?mmol/L)可以作为双孢蘑菇调味品加工基料。  相似文献   

16.
以鹅骨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6种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选出最优酶为风味蛋白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该酶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底比8800U/g、温度50℃、pH6.0、酶解时间为8h、底物浓度为12g/100mL。在此条件下,酶解液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64.14%,水解度为17.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