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养殖多宝鱼细菌菌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鲜多宝鱼微生物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体表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后,采用细菌的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自动化鉴定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纯化所得到的鱼体菌种进行鉴定,完成多宝鱼的细菌菌相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206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占菌株总数的18.9%,革兰氏阴性菌占菌株总数的72.3%,其中的优势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液化沙雷氏菌(10.7%)、肠杆菌属(19.4%)和莫拉氏菌属(8.3%).其中肠杆菌的数量较多,说明养殖鱼所用海水受污染较重,应引起重视,为后期研究冷藏过程中多宝鱼的特定腐败菌及生鲜多宝鱼冷藏工艺的优化和新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三文鱼片在冷藏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菌相变化,确定其优势腐败菌。以4℃冷藏条件下三文鱼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第0、1、2、3、4天提取鱼片上的细菌总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确定其优势菌。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分析共获得281个菌属,其中丰度大于1%的有6个,大于0.1%的有16个。在三文鱼冷藏过程中,其菌相不断变化,但其主要优势菌属保持不变,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及金黄杆菌属,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属的丰度(优势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臭氧水对牡蛎细菌菌相及5℃条件下冷贮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水的作用下,牡蛎体内的初始细菌总数由3.2×103降至1.75×102,货架期由235h延长至283h。采用SHEWAN等提出的海产鱼贝类细菌测定图示对臭氧水处理前后牡蛎体内的菌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臭氧水对牡蛎体内各属细菌的杀灭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分析货架期终点时的菌相,发现对照组与臭氧组在腐败初期时的优势菌都是假单胞菌Ⅰ/Ⅱ群(PseudomonasⅠ/Ⅱsp)。  相似文献   

4.
净化后的褶牡蛎细菌菌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浙江省宁海县西店养殖的褶牡蛎去壳取肉,经过臭氧水杀菌净化处理后,对牡蛎体内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细菌菌群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牡蛎体内需氧平板菌落数为4.3×103cfu/g,大肠菌群数为157MPN/100g。从牡蛎体内共分离出细菌52株,通过鉴定,96.2%是革兰阴性杆菌,3.8%是革兰阳性杆菌,本研究没有分离到球菌。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28株,其次是黄杆菌属(Flavobocterium)6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无色菌属(Achromobacter)5株、气单胞菌属(Aeromonas)3株,此外还有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2株、杆状菌属(Bacillus)2株,另有1株细菌在传代中失去了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鲜湿面菌相分析及腐败菌分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生鲜湿面产品中菌相进行分析,探讨引起生鲜湿面腐败主要菌相,根据对霉菌菌落宏观形态和显微镜镜检结果,共鉴定霉菌属为7个,其中4种为毛霉属,2种为青霉属,1种未知菌属,研究表明,引起生鲜湿面产生霉变和霉味主要霉菌是毛霉和青霉。  相似文献   

6.
杨超  车有  宋存江 《食品科学》2015,36(23):307-313
生鲜家畜肉类及水产鱼虾类物流过程中的腐败变质主要由微生物引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生态技术已成为研究生鲜家畜肉类及水产鱼虾类物流过程中微生物菌相变化的主要手段。引起生鲜家畜肉类及水产鱼虾类在物流过程中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也不断被发现。本文综述了生鲜家畜肉类及水产鱼虾类物流过程中常见微生物物种,包括肉食杆菌、乳酸菌、沙门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明串珠菌属、热杀索丝菌、单增李斯特氏菌等细菌以及酵母菌、霉菌等真菌;介绍了2010年后多用于生鲜家畜肉类和水产鱼虾类菌相研究的分子生态技术,包括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旨在为我国生鲜家畜肉类及水产鱼虾类的菌相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真空包装的烧鸡为原料,观察了低温(4℃)和常温(25℃)下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对其中的腐败细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并对主要腐败细菌菌相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细菌总数平板上挑取的13个特殊菌落中,芽孢菌属、乳酸菌属、微球菌属、热死环丝菌各1株,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各2株,肠杆菌科5株.贮藏温度(4℃和25℃)对主要腐败菌菌相构成的变化影响不大,乳酸菌在整个贮藏过程中一直为优势菌,假单胞菌次之,肠杆菌在室温条件下比初始菌相增加了近两倍,而在低温条件下变化不大,葡萄球菌和热死环丝菌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分别在28℃和-80℃条件下用脱脂乳和MRS培养基培养雪莲菌粒,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上述不同处理的样品的细菌和真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低温处理的雪莲菌粒样品细菌菌群多样性下降,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上升;优势菌属由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ia)变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且脱脂乳培养基更有利于雪莲菌粒细菌菌群多样性的稳定。脱脂乳培养的雪莲菌粒真菌菌群结构在冻藏前后菌群结构相似,而在MRS培养基中雪莲菌粒冻藏后菌种丰度降低,特别是单孢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unisporus)。综上,低温处理会造成雪莲菌粒菌群多样性的下降,脱脂乳较MRS培养基更有助于雪莲菌菌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米酒醪中优势微生物菌相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米酒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会直接影响江米酒的风味和质量,试验对米酒醪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4株优势菌,分别为1株霉菌、1株酵母菌和2株细菌,单菌发酵确定了霉菌是米酒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菌,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观察初步确定该霉菌属于毛霉科毛霉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红茶菌菌相结构及获取发酵菌株。方法: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红茶菌菌相组成和优势菌株进行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显示红茶菌的细菌群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大于真菌。结论:细菌中驹形氏杆菌(Kohmagataeibacter)、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为优势菌株,真菌中德克酵母属(Dekkera)、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ormyces)为优势菌株。传统平板培养法分离得到7株醋酸菌、3株酵母菌和1株乳酸菌,其中食糖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saccharivorans)1株、腐烂苹果醋酸杆菌(Acetobacter malorum)1株、木驹形氏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4株、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1株、拜耳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2株、布鲁塞尔德克酒香酵母(Dekkera bruxellensi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1株。  相似文献   

11.
鲜活缢蛏肉质细菌菌群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宁海县的鲜活缢蛏肉质进行了细菌菌群分析,从肉质中共分离到53株需氧性细菌,革兰氏阴性菌52株,占98.1%,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27株,占50.9%,其次是无色菌属(Achromobacter)5株、黄杆菌属(Flavobocterium)4株、气单胞菌属(Aeromonas)3株,此外还有假单胞菌属(Pseudo monas)1株、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1株、噬胞菌属(Cytophaga)1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株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uus)1株,另有9株细菌在传代中失去了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自然发酵的苹果渣为对象,采用选择平板分离技术,对其不同层次的微生物区系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ITS区、26S rRNA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多相分类法对分离获得的微生物进行鉴定,研究苹果渣不同温度层中的微生物区系组成。结果表明:自然发酵苹果渣中主要微生物组成为酵母菌和乳酸菌,从28、37、45、50 ℃这4 个温度层中分离得到10 株菌,4 个温度层的优势菌分别鉴定为黑曲霉、乳酸链球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  相似文献   

13.
真空条件下冷却羊肉的菌相消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冷却羊肉中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选择培养,分析研究了真空条件下冷却羊肉的菌相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假单胞菌、乳酸菌、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是构成冷却羊肉初始菌相的主要微生物;4℃冷藏过程中,乳酸菌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并快速成为绝对优势菌群,热死环丝菌和假单胞菌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肠杆菌的含量变化较小;乳酸菌的增长严重地抑制了假单胞菌、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对洋河大由3种大曲浸提液主体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洋河大曲中的细菌种类最为丰富,共分离到15株,其中芽孢杆菌属6株;霉菌12株,其中,曲霉属6株,该种类较丰富,但其在数量上并不具优势;分离到酵母菌8株,其中,毕赤酵母属3株,其数量占酵母菌总数的80%左右;洋河大曲与传统浓香型大曲中的主体微生物菌系之间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Smoked salmon contaminated with Listeria monocytogenes has been implicated in foodborne listeriosi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model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examine the growth relationship of L. monocytogenes and native microflora in smoked salmon. Smoked salmon samples with a native microflora count of 2.9 log10 CFU/g were inoculated with a 6-strain mixture of L. monocytogenes to levels of log10 1.6 and log10 2.8 CFU/g, and stored at 4, 8, 12, and 16 °C. Growth characteristics (lag phase duration [LPD, h], growth rate [GR, log10 CFU/h], and maximum population density [MPD, log10 CFU/g]) of L. monocytogenes and native microflora were determined. At 4 to 16 °C, the LPD, GR, and MPD were 254 to 35 h, 0.0109 to 0.0538 log10 CFU/h, and 4.9 to 6.9 log10 CFU/g for L. monocytogenes , respectively, and were 257 to 29 h, 0.0102 to 0.0565 log10 CFU/h, and 8.5 to 8.8 log10 CFU/g for native microflora.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 monocytogenes or the native microflor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05), regardless the initial levels of L. monocytogenes . Mathematical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LPD, GR, and MPD of L. monocytogenes and native microflora as a function of storage temperature. The growth relationship between L. monocytogenes and native microflora was modeled and showed that the LPD and GR of L. monocytogen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native microflora. These model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 monocytogenes in smoked salmon, and thereby enhance the microbiological safety of the product.  相似文献   

16.
冷却猪肉初始菌相分析与冷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傅鹏  李平兰 《食品科学》2006,27(11):119-124
本文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托盘包装冷却猪肉的初始菌相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在0、2、5和7℃储藏温度下的菌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热死环丝菌、肠杆菌科和乳酸菌是构成有氧条件下冷却猪肉初始菌相的主要微生物。在不同的储藏温度下,细菌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假单胞菌在所研究的温度下均与细菌总数相当,增长速度最快。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实验时间的末期也达到了较高的对数值。  相似文献   

17.
将真空包装后的酱牛肉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对其中的腐败细菌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并对主要腐败细菌菌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细菌总数平板上挑取的28 个特殊菌落中,包括不动杆菌属7 株,葡萄球菌属6 株,肠杆菌科5 株,热死环丝菌和微球菌属各3 株,乳酸菌2 株,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各1 株。贮藏温度对真空包装酱牛肉主要腐败菌相构成变化的影响不大,乳酸菌和假单胞菌属为主要腐败菌。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分析真空包装鲜切莲藕的菌相组成,并采用菌落形态、显微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方法予以鉴定;建立Gompertz模型揭示莲藕主要腐败微生物在4℃恒温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于感官分析,确定低温条件下鲜切莲藕货架期的微生物限量。结果发现,真空包装鲜切莲藕中主要菌相为乳酸菌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酵母菌属,实验鉴定出乳酸菌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酵母菌属各2株;经菌落形态、显微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鉴定,均符合相关科属特性。整个贮藏过程中,乳酸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和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乳酸菌延滞期最短,假单胞菌最大比生长率最高,酵母菌数量优势相对较大。该莲藕产品的货架期为10d左右,所对应的微生物数量级约107CFU/g。  相似文献   

19.
张宗舟  张扬 《中国酿造》2006,(10):23-26
研究了酱油固态低盐发酵中不同发酵工艺类型的微生物区系变化规律,发酵各阶段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变化,以及对产品质量、蛋白质转化率和氨基酸生成率的影响。低温发酵类型发酵结束时,酱醅中细菌280.9×103个/g,酵母菌580.6×103个/g,曲霉524.3×103个/g,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微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能够利用合成气发酵产乙醇的新菌株,分别从长臂猿、骆驼、豪猪和戴冕鹤4种动物粪便中连续富集培养获得了4个菌群(G-fm18、C-fm18、H-fm18、BP-fm18),首先考察了种子液中少量木糖对于菌群合成气发酵的影响,然后对富集菌群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种菌群均能够利用合成气发酵产生乙醇,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乙醇生产性能逐渐加强。种子液中携带的少量木糖可以显著促进合成气发酵菌群(菌株)的乙醇产量,种子液不离心后接种发酵的情况下,菌群G-fm18的乙醇产量最高为253.87 mg/L,约为离心发酵后乙醇产量的8倍。菌群G-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和芽孢杆菌;菌群C-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柠檬酸杆菌和瘤胃球菌;菌群H-fm18中主要含有肠杆菌;菌群BP-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梭菌和气单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