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厂1956年生产任务繁重,设备能力不足,尤其是龙门铣床满足不了生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厂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相互配合;提出以现有的旧零件设计端面铣床的建议,经过不断研究,终于1957年2月装成,并通过长期加工试验和不断改进,于4月间正式投入生产,解决了各种卷扬机法兰盘直接合面(图1)的加工问题。该设备可加工径3公尺的卷扬机法兰盘的接合面,比龙门刨床效率提高一倍,端面铣床的主要规格: 1.工作台:工作合工作面尺寸(长×宽)4000×800公厘;工作台的最大移动距离(纵向)3500公厘;工作台的快速行程1700公厘/分;工作台进刀量(一种)1.2公厘/…  相似文献   

2.
我厂生产 Z3040×16的摇臂钻床,底座长2400mm、宽1000mm。由于龙门刨床的工作台面积(2000×900mm)小于底座面积,使之难于装夹加工。  相似文献   

3.
四、龙门式加工机床 北京北一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将展出XHAE2720型定梁桥式龙门加工中心(图8),工作台尺寸2000mm×6000mm,工作台最大负荷3000kg,行程(X/y/Z)6000/3000/1250mm,刀库容量60把,主轴转速  相似文献   

4.
我厂在加工如图1的花键轴时,由于工件太长,不能在已有的万能铣床上加工。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们试验成功了在龙门刨床上加工花键轴的方法,现在把它介绍给大家。我们加工的是六键轴,为了保证六个键的等分,可以把铣床上用的分度头和尾架安装在龙门刨床的工作台上。工件装在分度头和尾架之间。首先采用普通平头宽刃切槽刀把工件刨成如图3所示的形状,然后再用带有凹弧形的刨  相似文献   

5.
我厂在加工新产品CA6250B型马鞍车床2m床身的马鞍结合面时,遇到了装夹的难题。受我厂的设备条件所限,马鞍结合面的加工只有安排在BQ1012A龙门刨床上进行。床身如图1所示,床身重1080kg,全长3.34m,马鞍结合面距床头0.69~1m,即被加工表面偏在床头一端,床头底面至中床腿支承面最小距离是1.09m,超过了龙门刨床工作台1m宽度。这又重又长的床身横跨工作台安装极不易平衡,难以装夹。为此,我设计了大板定位支承专用夹具,解决了加工的装夹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机械制造业多种生产的需要,国内一些机床厂先后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来适应各用户对机床品种的不同要求。模块化设计方法就是以功能分析为基础、通过功能相同而性能用途不同的各种模块的互换来组成各种类型和规格的机床。我们厂于1981年搞了龙门铣床的模块化设计。 当时考虑龙门铣床全系列模块化设计的合理性,及其合适的结构刚性,我们厂采用了纵、横系列分段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将龙门铣床系列分三区段规格来搞:小段系列工作台竞800mm至1250 mm,中段系列工作台宽 1600 mm至 2600mm,大段系列工作台宽3200mm至 5000 mm (工作台宽度是龙门…  相似文献   

7.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XNZD2415型大型龙门式五轴混联机床。该机床以新型二自由度并联机构为基础龙门,在平台上串联两个自由度A、C轴摆角铣头,附加工作台移动,从而实现机床五轴联动。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台尺寸(长×宽)4500mm×1500mm,工作台承重10t,主轴转速范围(无  相似文献   

8.
我厂在修理3220龙门刨床时,由于立柱与横梁的局部磨损,必须进行加工才能恢复精度。经过群众讨论,采用了比较简单易行的修理工艺,节约了很多人工与费用,现介绍于下。我厂采用的修理工艺,是利用龙门刨床本身磨削立柱与横梁的。一、磨削前的准备(1)拆修前,将床身及工作台精度进行检验与调整,以达到加工立柱与横梁的精度要求。根据我厂情况,用水平仪放在工作台上,开车检验,在6米长行程  相似文献   

9.
HD12.5龙门刨床在大修时发现其工作台驱动大斜齿轮(如图1)在齿宽方向有两个齿被削掉了二分之一,必须更换。经分析研究,我们采用粘接的方法,修复了工作台驱动大斜齿轮副。  相似文献   

10.
我厂一台B2016A型龙门刨床,在高速(80m/min)工作时,反向或切入工件时冲击声和振动较大,并且经常发生工作台出轨。我们认真检查了电器控制系统,并将行程末端和开始时的慢速过程调至最大,工作台出轨现象仍然发生。后来,我们对主传动箱和螺旋齿轮箱及内、外齿联轴器进行解体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大尺寸柴油机机身及其它动力部件大件加工中对精度、规格及工艺上的高要求,我厂将一台B2025A龙门刨床(工作台宽。长2.5×8m)改造成为NCXT2025数控龙门铣镗床,在横梁上设置一个立式主铣头,通过更换主轴头附件(ATT)来实现,可使机床具备五面加工能力,机床数控系统为三座标控制与两座标联动。现将改装情况概述如下。 1.铣镗头 铣镗头安装在横梁上,由于它是机床的关键部件,我们采用了从日本寿工业公司进口的RMH-50S型主轴头(图1)。主轴由直流无级调速电机驱动,电机功率37kW。为满足柴油机机身不同部件的加工要求,主轴箱配备了4个如图…  相似文献   

12.
作为龙门刨床工作台往复运动的主要传动件——九头蜗杆(见图1),其材料为合金结构钢20Cr,由于尺寸大,头数多,要求高,我厂现有设备无法加工。现以小改小革的方法在简易立式铣床上加置展成分齿机构及其附属装置进行加工,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厂在龙门刨床B2020Q的工作导轨,使用和维修中发现V型导轨面的供油形式不理想。原槽底供油的方式,大部分所供的油从V型槽的底沟流走,不能有效地进入V型导轨工作面;加之工作台常用切削速度选择得并不大(一般选用20~30m/min范围),使导轨长期处于半干摩擦的状态。现将供油方式由槽底供油改为V型面上位供油(详见图示),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厂使用的BQ2020A型龙门刨床,其加工范围是8000×2000,两导轨外侧面的距离是1175,机床的切削行程速度为8~80m/min,返回行程速度为4~40m/min,导轨直接暴露在有粉尘污染的厂房里,这既不利于机床的正常运行,同时也给机床的维护、保养带来不小的麻烦,鉴于此种情况,设计了其导轨防护装置,其结构如附图所示。头板与刨床工件台(或称滑轨)联接,头板的左右移动所需的动力,由刨床进行刨削工作之工作台的左右移动来提供,头板的左右移动带动与其毗邻的节板随之移动,从而各节板依次传递着动力而有序地移动,尾板  相似文献   

15.
龙门刨床的床身在整个刨床中是一小基础零件,是保证机床精度的最重要的部分。机床上的所有其他主要零、部件(如左、右立柱及工作台等)都是靠床身来互相联接和定位的,因此,要保持各部件之间的联接精度及各部件相对位置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床身的精度:故而提高床身的加工精度,采用新工艺来缩短加工时间,是我们在龙门刨床生产中实现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下面谈谈我厂在生产中所采用的床身加工工艺。 龙门刨床身的主要精度要求有以下几项(图1): 1.导轨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的直线性.为:0.02/1000毫米,全长为0.05毫米。 2.导轨的平行性(即没有扭曲)…  相似文献   

16.
商务桥梁     
加工中心类TH42 16 0B/5X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工作台尺寸 (长×宽 ) (mm) :2 50 0× 1 60 0工作台行程 (X×Y) (mm) :2 4 0 0× 1 80 0主轴头垂直行程 (Z) (mm) :70 0主轴端面至工作台面距离 (mm) :2 0 0~ 90 0主电机功率 (kW) :1 5/ 1 8主轴转速 (无级调速  相似文献   

17.
我厂于1973年试制了两台 M 282 00立式内园磨床,由于该磨床规格大,在大件加工中遇到不少困难。其中一只立柱长×宽×高就有4700 × 3060 × 1800毫米,重量达 33吨。对于这样大的零件,在我厂的现有设备中均无法加工。针对大立柱的加工问题,我们在厂党委的领导下,组成了三结合攻关组,决心走“鞍钢宪法”所指引的道路──进行技术改造。 经过三结合小组的广泛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利用本厂现有设备B220龙门刨床加宽龙门宽度比较切实可行,这样在完成大立柱加工任务后,如果机床改装得不够理想还可再改回来。在这种大胆设想的基础上,大家进一步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我厂大功率柴油机大型零件的加工,我厂于1970年从英国进口一台H50型(5m×15m)旧龙刨。该机系德国三十年代产品,1956年英国曾经改造为龙门铣,由于结构落后,加上其他原因,改造后的铣头未随机买来。由于龙刨效率较低,又不能镗铣,不能适应我厂大功率柴油机那种多机型、多功能的加工,尤其是新型柴油机高精度加工的需要。我们经过较长时期的酝酿,于1980年12月与北京第一机床厂协商,达成协议,由北京第一机床厂与我厂合作,将该龙门刨床改造成龙门铣床。根据分工,北京第一机床厂负责总体设计、镗铣头的设计与制造(包括7个铣镗头附件)、工作台导轨副加装静压装置的设计制造和总装调试,以及铣削时工作台减速箱的设计制造等。沪东造船厂负责非改造  相似文献   

19.
我厂在生产中加工的联接底板,其尺寸为900mm×400mm×300mm,内圆弧面R=500mm,表面粗糙度值R_α6.3。按常规工艺方法,往往是在刨床粗刨内弧面,留加工余量,然后在镗床精镗到尺寸。但是由于工件有时较大,在镗床上精加工内弧面同样有难度。为此,我们设法利用龙门刨床直接精加工内圆弧面,效  相似文献   

20.
我厂大修724 M龙门刨床,其床身导轨长度为9.2 M,平一V导轨的中心宽度为 0.92 m。平一V导轨面磨损 0.3 mm,而且表面还有 0.5 mm拉痕。我们采用四次接刀和一次调头的方法,在一台最大只能磨削4m长和0.8m宽的自制简易导轨磨床上圆满地完成了对它的修庙工作,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为解决磨头横向移动宽度不足的问题,’我们把被磨床身侧倾安放,使其两条导轨一边高一边低。到床身两条导轨之间距,因斜放而缩短了,从而使导轨磨床的磨头在磨削时,随着其角度的额外倾斜,其在横向移动正好够得着两导轨面。将被磨床身倾斜放好后,用百分表找正平导轨和V形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