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为分散介质,PVP为分散剂,抗坏血酸作还原剂,用较高浓度的氯金酸溶液,在弱酸性条件下,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得球状、最大粒径为20 nm的金溶胶。结果表明,还原剂用量为抗坏血酸/Au(摩尔比)=3,PVP的用量取PVP/HAuCl4(质量比)=1,还原体系自身pH值3-5,常温293K为金溶胶制备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金粉粒度小,分散性好,且十分稳定,无反溶现象。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乳酸和硝酸铝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纤维直径可在1 μm 以下, 组成此纤维的晶粒小于100 nm。考察了纤维前驱体可纺性的影响因素和前驱体纤维热分解过程, 初步得到了制备纳米结构氧化铝纤维的工艺条件。通过SEM、XRD 和FTIR研究了纤维前驱体及热处理产物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结构。实验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连续、均匀的致密纳米结构氧化铝陶瓷纤维。  相似文献   

3.
制备条件对纳米ZnO 溶胶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法, 以醋酸锌和氢氧化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纳米ZnO 溶胶。同时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如陈化时间和加水量对纳米ZnO 溶胶胶粒尺寸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陈化时间或加水量可以有效地对纳米ZnO 胶粒的尺寸进行控制, 从而容易地改变纳米ZnO 溶胶的光吸收和发光等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氯金酸和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约为50 nm和45 nm的单分散球状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设备对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在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条件对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粒度分布均匀;前驱体溶液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等对纳米金与纳米银的粒径与形貌影响较大,随着前驱体溶液溶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粒径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明胶溶液用量为5 mL、前驱体溶液用量为2 mL、水合肼用量为2 mL时,所制备纳米金与纳米银的平均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化学还原法、模板法、光化学法、电化学法、微乳液法、微波法等方法合成纳米金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催化材料、电极修饰材料、生化分析材料、传感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对采用化学还原法、模板法、光化学法、电化学法、微乳液法、微波法等方法合成纳米金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催化材料、电极修饰材料、生化分析材料、传感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络合剂与二水合醋酸锌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探讨络合剂、温度、反应pH值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氧化锌粉体粒度、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用TEM,XRD对氧化锌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聚乙烯毗咯啉酮复配能有效地分散和控制颗粒的团聚,制备出粒径在35nm左右、纯度高、晶型良好、分散性好的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8.
球形纳米SiO2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艺  林金辉  旦辉 《非金属矿》2005,28(3):18-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天然粉石英与纯碱反应制得的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得硅凝胶,再经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得球形纳米SiO2;采用XRD、SEM、BET表征了其结果;探讨了其制备机理和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影响球形纳米SiO2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酚醛树脂(PF)为碳源制备碳化钨(WC)。使用XRD及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在酸性介质中测试工作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纳米WC粉体颗粒径为50-90nm,颗粒形貌近似球形。WC可与Pt协同作用加强H2的电催化氧化作用,10wt%Pt/WC在0.5mol/L H2SO4 中的电流密度达12.21mA/cm2。  相似文献   

10.
蔡创开 《矿冶工程》2020,40(6):108-110
针对某高硫难处理金精矿中金大部分被黄铁矿包裹、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低的问题,采用超细磨-碱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金精矿,通过条件优化可获得金浸出率84.50%,氰化钠耗量控制在3 kg/t以内,该工艺简单、流程短、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11.
魏明安 《矿冶》1995,4(3):44-48
本文介绍了四川省东北寨金矿石的选冶工艺研究。该矿中的金以次显微状分散在黄铁矿(砷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和粘土矿物中,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下都未见到金矿物,矿石中还富含有害杂质砷、硫和碳,属极难处理矿石。经多方案比较,提出的处理该类型矿石的选冶流程为:浮选-精矿焙烧-浸出(有氰和无氰)工艺,其中氰化浸出的选冶总回收率达81.34%,无氰强化浸出的选冶总回收率达82.15%。  相似文献   

12.
张晓民  兰新哲  张耀军  李越 《有色金属》2002,54(Z1):167-169
研究某金矿焙砂氰化尾渣的矿物学性质及尾渣中金的回收方法.结果表明,焙砂浸出渣中残余金主要以物理包裹(铁氧化物烧结及脉石包裹金)、矿泥对可溶金的吸附以及在较大金颗粒表面形成的铁氧化物薄膜包裹等状态存在,难以实现有效地选矿分离.采用低液固比(25%~30%)和较高浓度氰化物(1kg/t)直接浸金,浸出率达71.67%.采用添加剂A预处理-炭浸工艺,金的回收率达到90.38%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砷金矿中金的浸出行为,探讨了高砷金矿中砷的脱除效果和影响金的浸出率的原因。研究证实,氨性硫代硫酸钠溶液对高砷金矿中的金具有优异的浸出性能,该方法省去了各种复杂的预处理过程,金的浸出率从常规氰化法的15%提高到约90%。  相似文献   

14.
伍三民  王海良 《铀矿冶》1993,12(1):15-20
板其金矿属“卡林型”未氧化原生金属,直接氧化的浸出率很低。本文着重研究了金在主要载体矿物-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粘土矿物(水云母)及碳酸盐(方解石、铁白云石)、石英等矿物中的分布;测定了暴露金与包裹金的含量。得出工艺样中包裹金约占67%,主要包裹在硫化物中,少量在碳酸盐、石英中;暴露金约占33%,主要分布在水云母中。最后对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探讨。矿石中包裹金主要以胶体分散金形式存在,金以溶胶状分散于黄铁矿、毒砂、方解石、石英等结晶矿物中。  相似文献   

15.
金精矿的焙烧矿物学及残渣中金难浸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焙烧过程中黄金洞难浸金矿发生的矿物学变化,并推测浸金残渣中金残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强化浸出(PUL法)金生产应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焕 《矿冶》1996,5(4):51-54,40
本文重点叙述超声波强化金矿氰化浸出的扩大试验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所研制的强化反应釜完全可以起到强化浸出作用,它可使易浸金矿中的金强化浸出0.5h与常规浸出22h金的浸出率相当,达93%~95%。对难浸金矿中的金强化浸出0.5h,金浸出率较常规浸出22h金浸出率提高21%~24%。强化浸出1h提高38%,达90%。因此,PUL法的研究成功为我国黄金增产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升明 《中国矿业》1999,8(2):75-77
介绍了某高砷原生金矿矿石两种提金方案的技术经济初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 ,在焙烧 氰化方案与浮选 精矿焙烧 氰化方案中 ,后者的经济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18.
黄胜  张磊  张邦胜 《矿冶》2010,19(1):47-49
本文采用堆浸法处理我国某地氧化金废矿,柱浸试验结果表明:该氧化金矿石为易浸矿石,可采用直接入堆浸出,渗透性好,不需筛分。浸出30d后,Au累计浸出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高钛铁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光明  雷霆  方树铭  李红梅 《矿冶》2011,20(2):63-67
高钛铁具有熔点低、使晶粒细化等特殊的性质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高钛铁的主要用途并着重介绍了制备高钛铁的主要方法及工艺,包括重熔法、金属热还原法及电解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以钛矿为原料制备优质高钛铁是高钛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改进河南灵宝樊岔高硫金矿石强化浮选+混汞流程,提高金选矿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磨矿细度,采用Na2CO3调整矿浆pH值,采用LT活化剂,改善混汞作业条件,强化浮选作业,是提高金回收率的重要措施,金选矿回收率由原来的81%提高到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