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用涤纶纺织品多功能整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浩 《印染》2010,36(15)
车用内饰纺织品的开发除了需具备高耐日晒牢度外,亦更加注重纺织品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特别是在阻燃、防水、抗静电、抗菌、防臭、防螨、防尘等实用功能及安全环保性方面的需求。介绍了涤纶车用纺织品抗紫外整理、阻燃抗菌防臭整理、阻燃三防整理、阻燃抗静电整理、微胶囊调温整理,以及防污拒水硬挺整理的生产要点及产品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2.
选用不同浓度的MF-TC107非耐久性阻燃整理剂分别对三种不同规格的汽车用非织造材料进行整理,并测试其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整理剂质量浓度为100和200 g/L时,被整理的试样其阻燃性能分别达到B2级和B1级,可分别满足常规非织造材料和汽车用非织造材料的阻燃性能要求;水洗次数对经阻燃整理的非织造材料的阻燃性能有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防整理剂和易去污整理剂对芳纶织物进行防污易去污整理,探讨了助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带液率等因素对防污性能和易去污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整理后芳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防污易去污整理的优化工艺为:三防整理剂9033用量100 g/L,易去污整理剂DH-3025用量80 g/L,交联剂DM-3918用量15 g/L,二浸二轧(带液率70%~80%),烘干,180℃焙烘50~60 s。在此工艺条件下,芳纶织物在获得防污易去污功能的同时,整理不会影响其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还能赋予芳纶织物新的功能,有利于拓宽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基于天然蛋白质纤维及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的要求,探讨其燃烧性能和阻燃整理方法。介绍天然蛋白质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蚕丝采用添加聚合物及盐类化合物,或交联剂进行整理,羊毛采用Zirpro阻燃整理、混纺、酶处理等,以及皮革制品的燃烧性能及阻燃整理。同时指出天然蛋白质纤维和制品阻燃整理的发展方向,如开发新型催化剂和应用纳米复合材料等,为天然蛋白质阻燃制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袁峰  于范芹 《印染》2010,36(21)
介绍了汽车用纺织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汽车用纺织品的开发在具备传统纺织品要求的舒适美观和经济耐用外,还应具有防污、阻燃、抗静电、易去污和耐日晒等安全环保性方面的功能.针对这些功能,从原料和生产技术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采用麻类天然纤维和生物质纤维, 采用非织造布技术、纺前着色技术、后整理技术和纳米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汽车座椅面料进行泡沫单面异性整理,开发出一种集防污、易去污、阻燃功能于一体的汽车座椅面料,并研究了泡沫单面整理工艺中带液率、助剂用量等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浸轧整理相比,泡沫整理既可节省助剂,又可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7.
针对轻薄型车用内饰涤纶针织面料,采用三防整理剂和阻燃整理剂进行复合功能整理,探讨阻燃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面料的阻燃性能、拒水拒油性能以及透气性、断裂强力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优化整理工艺为:阻燃剂浓度为250 g/L,三防整理剂浓度为60 g/L,烘焙温度165℃,烘焙时间2 min;轻薄型内饰涤纶针织面料经由此工艺整理后,具有优良的拒水拒油的同时,又保持良好的阻燃性能,可以满足车用内饰纺织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美国1979年生产10亿平方米,1982年降为8.1亿平方米.面对逆境,目前正致力求新.如改进纺织工艺,减少工序,降低能耗、成本和售价.加强后整理如地毯纱用氟化合物整理防尘、防油、防污或阻燃整理,提高性能,改进花色以增加销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松紧带的防污快干整理工艺和性能.用含氟整理剂AB对松紧带进行防污快干整理,根据整理前后松紧带的防污快干性、拉伸性能等因素的变化确定整理剂质量浓度、预烘温度和时间、焙烘温度和时间.结果显示,防污快干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整理剂AB质量浓度40 g/L,烘干温度及时间100℃×3 min,焙烘温度及时间160℃×1.5 min,整理后松紧带的防污快干性能显著提高,拉伸性能变化甚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阻燃剂P-207Z和几种防勾丝整理剂,对日系本田汽车用内饰面料进行阻燃和防勾丝整理。分析了整理剂种类、整理工艺顺序、助剂用量、定形条件等工艺参数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先以6%水溶性聚氨酯溶液进行防勾丝整理,然后于160℃定形1 min,再以10%阻燃剂P-207Z进行阻燃整理,面料的防勾丝性能和阻燃性可达到本田汽车内饰面料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