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湖县百旺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农村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包括百旺小型水电站建设和供电区三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该工程建设完成后,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记者在云南、贵州、甘肃等地就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采访了解到,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小水电的发展面临"上网电价低,供电加价高"等诸多困难。基层水电工作者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小水电代燃料的电价政策,缩小代燃料电站上网电价与回购电价的价差,保障各地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长期、稳定、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要求,宣传贯彻小水电代燃料的有关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小水电代燃料的建设与管理,水利部水电局组织专家编写了《小水电代燃料建设与管理》一书,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承担了5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建设。下面,将我公司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情况我公司承担的5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中,已有长白县双山三级电站和安图县三〇三电站两个项目通过了验收,实现了代燃料供电,  相似文献   

5.
《四川水力发电》2010,(6):194-194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培训班不久前在杭州成功举办了两期。水利部水电局领导向学员介绍了全国农村水电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目标,分析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对学员就如何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学习和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要求,宣传贯彻小水电代燃料的建设和管理,水利部水电局组织专家编写了《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和管理》一书,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越来越迫切。本文分析了我国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背景,从政策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具备的发展条件。并立足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建设现状提出了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在安徽休宁召开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农村水电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全面实施以来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会议安排代表们参观了休宁县五明小水电代燃料现场,实地察看了代燃料电站和项目区建设情况。大家都觉得安徽对小水电代燃料建设高度重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工作抓得  相似文献   

8.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减少森林砍伐,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可以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网改造工程及扶贫开发工程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带动项目区能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全面发展,最终真正实现"以电养林、以林涵水、以水发电"的良性循环和富民目标。因此,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国家批复了《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标志着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近年来国家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和扩大试点建设。通过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代燃料试点区山更青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农村居住环境优美了,农民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领导,强化落实成立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并成立了县小水电代燃料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小水电代燃料日常工作,在项目区组建了代燃料用户协会。对代燃料电站的建设、运营、供电及各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等全过程实施监督,确保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利工程管理正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尽管如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已建水利工程中有不少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二是长期的“重建轻管”使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及其效益的发挥;三是水利工程建设还跟不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及环境发展的需要,目前水利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研究15项关键技术,包括:(1)深覆盖层堤坝地基渗流控制技术;(2)堤防崩岸机理研究、预报及处理措施;(3)水利工程老化及病险问题研究;(4)水利工程监测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协调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从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指出了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在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水电工程建设与自然演化共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即提出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再造理念,系统分析探讨了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再造理念的基本原则.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再造可以通过人力与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水电工程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扶风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扶风县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及农村饮水的现状,介绍了该地区自从1996年以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先进经验;阐述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使饮水工程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我国为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成果,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本文在回顾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总体布局、取得的显著成效、成功经验、现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是我国为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成果,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本文在回顾我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总体布局、取得的显著成效、成功经验、现存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Urbaniz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stressors such as flow alteration, channel modification and poor water quality is a leading cause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to rivers and streams. Driven by public concern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increase in urban restoration projects since 1990 using in‐stream structures. Attempts at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urban streams using structures have produced varied results, but projects do not often meet planned ecological goals. A major challenge to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urban streams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o incorporate ecological assessments into a ‘restoration’ design framework with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for ecological recovery. A naturalization design framework was used in a project on a 0.62‐km reach of the North Branch of the Chicago River in Northbrook, Illinois. Initial surveys of channel morphology, habitat and biota identified poor pool‐riffle bed structure and fish biodiversity, which became the basi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pool‐riffle structu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constrained, low‐gradient channels. Habitat and fish surveys were conducted pre‐ and post‐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improved mesohabitat structure, and fish abundance, and biomass and diversity were greater for 2 years following construction (2002–2003) compared to 3 years prior to construction (1999–2001). However, the improved fish metrics were in the low range when compared to rural streams in the same ecoregion, and the fish community consisted primarily of tolerant, slow‐water species. Absent were intolerant and riffle dwelling species, such as insectivorous cyprinids and darters. Assessment of pre‐ and post‐project ecological condition and the use of species information provided a basis for ecologically informed design and expand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mitations to restoring urban stream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水利部、财政部于2011年启动了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试点工作,陕西省石门水电站被列入试点.根据最新颁布的《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结合改造项目的自身特点,探讨分析石门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经济分析评价思路和有关问题处理方法,分析评价了项目效果,结果表明该项目费省效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为契机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防城港市农村饮水现状和以往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解决办法,并以2005年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下一步通过饮水安全项目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梅荣柱 《中国水利》2009,(15):44-46
结合浙南山区景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分析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浙南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建立长效运行的机制和管理方法。实践证明,发动饮水受益户等参与工程建设监督管理,能有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