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断口分析的方法,对探伤不合格的中板进行分析,发现了MnS夹杂物、中心线裂纹和气泡,分析证明,这些缺陷是影响中板探伤不合格的因素。检验还发现中板中心存在异常组织,这使钢的脆性增加,轧制时这些缺陷得以扩展。  相似文献   

2.
中厚板在超声波探伤时大批量不合格,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断裂钢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中探伤检测不合格部位存在很多的大尺寸夹渣、偏析条带和裂纹。分析认为大尺寸夹渣以及偏析条带在连铸和轧制时共同作用导致钢板内产生裂纹,大尺寸夹渣和产生的裂纹均会导致钢板探伤检测不合格。  相似文献   

3.
从轧后出现的在线超声探伤不合格的钢板上取样,在缺陷处进行金相组织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利用裂纹扩展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认为连铸坯的中心偏析是钢板在线探伤合格率偏低的根本原因,中心偏析的存在不仅有利于裂纹源硫化物的生成,也会导致钢板中心出现脆硬的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为裂纹源的扩展提供条件,这些硫化物及其引发的裂纹促使氢原子的聚集和结合。这些缺陷综合在一起,最终降低了钢板在线探伤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探伤不合格是环件判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探伤合格率,本文针对S48C环件典型超声波探伤缺陷,采用热酸浸低倍检验、金相、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等手段对探伤缺陷进行了解剖和分析,确认了缺陷的类型,并对其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超声波探伤缺陷是白点缺陷;据此提出了控制冶炼过程增氢和缓冷的预防措施;措施实施后,环件的超声波探伤缺陷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厚规格718H模具钢在超声波探伤时发现在厚度1/2位置出现探伤不合格的情况,对其进行了低倍检验、光学显微镜检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缺陷,没有轧合、消除或改善,从而遗留到钢板厚度中心区域造成。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一系列冶炼、轧制措施,钢板探伤合格率明显提高,100 mm及以上厚度钢板探伤合格率由96.18%提高到99.16%。  相似文献   

6.
《连铸》2015,(5)
实际生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中,Q345B的钢板合同量比率相对较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在生产检验过程中时有探伤不合格出现,甚至部分时间段会出现较大批量计划外,为查明钢板探伤不合格原因,采用高倍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南阳汉冶特钢生产过程中探伤计划外钢板进行取样检验分析,总结了汉冶特钢生产过程中钢板探伤不合原因主要有3类:偏析导致异常组织;夹杂物含量高;铸坯中心疏松;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焊接》2001,(8)
2 内部缺陷 手工电弧焊在焊接修复时,产生的外观缺陷易被发现和修复。而内部的焊接缺陷,是要采用着色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探伤、射线探伤、密封水压试验等检测手段才能发现。对于重要的焊接修复部件,根据要求还要作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等。  相似文献   

8.
巨西民  方伟 《钢管》1997,26(2):9-11
中原油田所用的阿根廷套管大量不合格,对其进行无损探伤和解剖分析后发现,主要缺陷是折叠和大型非金属夹杂物。  相似文献   

9.
庄刚  刘强  乔伟 《无损检测》2003,25(1):52-53
近几年来 ,我市在役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检验中 ,焊缝裂纹等缺陷的发现几率呈上升趋势。基本上在每个储罐的检验中 ,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现了焊缝裂纹的存在 ,下面将对这些裂纹作一分析。1 焊缝裂纹的检测方法在役液化气储罐的无损检测主要是局部射线探伤和受压焊缝的磁粉和渗透探伤[1] 。在实际工作中 ,射线探伤发现的裂纹比较少 ,这是受射线探伤的局限性和探伤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磁粉探伤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于检测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等优点 ,是裂纹检测的最常用方法[2 ] 。在近一段时期的检测中 ,用磁粉探伤发现了大量的焊缝裂纹。2…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厚钢板常见的三种导致超声波检测不合格的缺陷,分析了缺陷形态、成因、分布位置,总结了超声波波形特征。并分别以实例的方式,对生产过程中出现此类缺陷进行解剖,用金相、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导致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并将缺陷的具体性质与超声检验波形特征进行了对应,验证证明了钢板内部同样缺陷波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能谱仪等对 Q345R中厚板探伤不合格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厚板心部有偏析,偏析处出现贝氏体组织和夹杂物是探伤不合格的原因。通过优化炼钢工艺,改进轧制冷却工艺,可减少夹杂物及中心贝氏体。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与探讨钢板典型缺陷的形成机理,并为钢板质量的稳定控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金相显微镜与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了特厚钢板表面裂纹、中心探伤不合格以及冲击性能不合格等典型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钢板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有两个,一是钢中有害元素偏高引起的热脆,二是夹杂物多造成的连铸坯裂纹并在轧制过程中扩展;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是钢板芯部析出的粗大Nb、Ti、V类碳氮化物,并伴有MgO和Al2O3类大型夹杂物;钢板冲击性能不合的主要原因是芯部的带状组织和带状组织中含碳上贝氏体/马奥组织以及晶粒粗大和混晶。  相似文献   

13.
白松莲  万潇  杨征  张会祥  周希楠 《轧钢》2017,34(3):17-19
针对正火态Q345E- Z35特厚板Z向性能不合问题,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等检测手段,对Z向拉伸断口形貌及断口处夹杂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导致特厚板Z向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中心部位存在带状组织偏析,以及长条的硫化锰夹杂、Nb/Ti块状夹杂和Si/Mn球状夹杂。为此,提出控制钢水中S含量,保证合理的板坯浇铸速度,优化加热、控轧和正火工艺等措施,改善了特厚板的Z向性能。  相似文献   

14.
孔维军 《物理测试》2015,33(1):29-31
针对中厚板热连轧后出现伸长性能不合格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Q345D钢板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试验钢中A类硫化物规格为15~25μm,C类硅酸盐夹杂物规格为50~2 000μm。结果表明:伸长性能不合格的试样通常夹杂物超标或带状组织级别较高,冷弯断裂试样普遍存在分层现象,夹杂物类别主要为A类硫化物与C类硅酸盐夹杂。  相似文献   

15.
为找出厚规格调质高强度船板心部冲击不合格的原因,通过光谱仪、显微镜、SEM-EDS能谱仪等仪器,对心部试样的成分、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心部冲击不合格的原因是中心偏析带上存在大尺寸MnS夹杂与Nb、Ti的夹杂物,以及较多Al2O3夹杂和Mg、Ca等外来夹杂物.分析认为,通过提高钢水洁净度,避免钢水二次氧化污染,控制钢...  相似文献   

16.
姜颖  向浪涛  徐华  黄微涛  王灿 《轧钢》2007,37(4):100-102
针对重钢4 100 mm产线生产的厚度为16~25 mm Q235D热轧钢板低温冲击性能不合问题,通过对钢板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轧制工艺进行分析,发现产生沿晶界呈连续带状分布的珠光体组织,并且同时伴随有混晶现象是导致钢板低温冲击性能不合的主要原因。将精轧终轧温度提高至890~900 ℃,改善了钢板组织形态,获得均匀的组织,提高了Q235D钢板低温冲击性能,满足了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姜颖  向浪涛  徐华  黄微涛  王灿 《轧钢》2020,37(4):100-102
针对重钢4 100 mm产线生产的厚度为16~25 mm Q235D热轧钢板低温冲击性能不合问题,通过对钢板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轧制工艺进行分析,发现产生沿晶界呈连续带状分布的珠光体组织,并且同时伴随有混晶现象是导致钢板低温冲击性能不合的主要原因。将精轧终轧温度提高至890~900 ℃,改善了钢板组织形态,获得均匀的组织,提高了Q235D钢板低温冲击性能,满足了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低倍酸浸、断口形貌、金相组织等分析方法,对高强度船板拉伸断口不合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浇注过程中辊缝收缩、二次冷却、扇形段接弧和辊缝精度对铸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铸坯的中心偏析和中间裂纹造成的异常组织和长条状MnS夹杂是断口不合的主要原因;采取优化辊缝收缩方案、加强二冷系统和扇形段的管理,铸坯中心偏析指数和裂纹指数明显降低,高强船板断口合格率稳定在97%左右。  相似文献   

19.
Q345E厚板低温冲击性能不合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首秦公司4300mm轧机生产60-85mm规格Q345E钢板低温冲击韧性不合问题,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指出钢板终轧温度高、粗轧道次压下量小,且轧后多采用空冷造成钢板带状组织严重,晶粒尺寸粗大是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生产中通过增大粗轧道次压下率、降低精轧温度、采用水冷等措施,改善了Q345E厚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张胜伟  毛尽华 《连铸》2010,(5):43-46
对探伤不合格的钢板取样,采用低倍、金相、刨削试验和氢含量测量分析,得出安钢较厚规格的中厚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钢中的氢含量、MnS夹杂物含量较高,铸坯疏松偏析严重以及钢板轧制后冷却速度较快等。采取铁水预脱硫和钙处理控制钢中的MnS夹杂物,钢水经VD炉真空脱气处理,调整连铸机辊缝、轻压下参数以及铸坯、钢板堆放缓冷等措施,厚规格的探伤板合格率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