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针对目前火灾报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并通过模拟实际输入信号的仿真结果进行了证明.这种采用神经网络BP算法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火灾的识别能力,有效降低火灾误报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的栅格地图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地图构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的栅格地图构建方法。使用移动机器人多超声波传感器进行了环境探测;针对某些情况下不能应用D-S证据理论进行信息融合和D-S证据组合过程有时会产生有悖常理的无效结果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采用近似处理算法对D-S证据理论进行改进,并将其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构建了2维D-S栅格地图;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了判决,构建了2维0-1栅格地图;对D-S栅格地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D-S栅格地图的环境评价与环境探测效果评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的栅格地图构建方法适用于非结构化环境的地图构建。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日光温室内环境监测传感器的布设问题,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分批估计理论与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算法的日光温室传感器布设方案.利用11个监测点采集到的温室内西红柿生长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在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缺失值补全的基础上,结合分批估计理论和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算法进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通过对比融合值与原始数据的相对误差,选择最佳传感器数据,以此为基础确定最优传感器布设区域.结果表明,相对于算数平均融合与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基于分批估计的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方法可以更合理地反应多传感器数据特征.  相似文献   

4.
提出采用D-S证据理论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来解决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应变补偿问题,即改善光纤光栅的交叉敏感现象。通过程序仿真和实验证实,此方法可以实现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应变补偿,达到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温度和应变的精确分离,其测量温度误差约为10-2,同时有效地抑制了光纤光栅传感器非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空中运动平台对目标分类的能力,将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用于运动平台多传感器的目标识别方面.在简述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S证据理论的运动平台多传感器目标识别的信息融合方法.仿真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确定通风机的故障、实现故障预警,提出了矿用主通风机的故障预警原理,并运用VC++6.0与Matcom4.5联合编程的方法,开发出了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通风机故障预警软件.该软件采用了BP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信息融合技术,由BP神经网络完成特征频率到故障类型的非线性映射,根据D-S证据理论对多路信号进行融合分析;以OPC通讯方式与组态王运行系统进行通讯,实现了数据的采集与结论的返回.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冲突证据的融合问题,提出一种3条证据直接融合的改进D-S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证据支持贴近度函数给出识别框架下各焦元支持度的计算方法;其次根据三维证据直接融合产生的冲突因子的性质及各焦元的支持度,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组合规则的冲突信息加权分配算法;最后以多传感器多目标识别系统为背景进行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三维证据直接融合的改进D-S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能有效融合各种冲突信息,提高目标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液压系统出现故障隐蔽性强、可变性强的问题,给出基于修正的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时空域信息融合方法。通过测试待诊断部分的压力、温度、流量并结合经验值,得到各部分信度函数分配,根据D-S组合、决策规则,对多个传感器多个测量周期的时空域信息进行融合,识别出故障部分。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证据高度冲突时仍有效果并有效防止了指数爆炸现象,算法简单,能准确定位故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的BP网络的D-S证据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D-S证据理论凭借自身独特的处理不确定性问题能力,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命题基本概率分配(BPA)的确定是D-S证据理论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将改进的BP网络运用到基本概率分配的确定过程中,使得BP网络和D-S证据理论两者有机地联合应用,这样既可利用D-S证据理论来表达和处理不确定信息,又可以充分发挥BP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和容错能力。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D-S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模型,并给出了证据的融合算法。最后,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的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标识别中基本可信度分配需要专家知识在实际中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利用D-S理论来表示和处理不精确的、模糊的信息,发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和容错能力,提高了系统识别率.最后通过实验,利用神经网络来处理证据理论中的基本可信度分配问题,对几种空中目标进行身份估计数据融合,经计算机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多点源作用下反辐射导弹导引信号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抗反辐射导弹攻击已有多种途径,如反辐射导弹来袭告警、采用低截获概率雷达、对反辐射导弹进行有源诱偏、对来袭反辐射导弹进行硬摧毁以及诱偏和硬摧毁相结合技术等.其中,利用有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文中推导了多点源作用下合成电磁场模型,在地面雷达站球面坐标系下建立了合成场等相面梯度矢量方程;利用直角坐标系与球面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及弹体坐标系与地面雷达系的转换关系,建立了反辐射导弹导引信号的模型;通过选取不同的β(诱偏源辐射功率与雷达站辐射功率的比值)值及考虑ARM导弹从不同的方向来袭情况对多点源合成场诱偏抗反辐射导弹过程进行了仿真.文中所建立的反辐射导弹导引信号模型对于通过仿真来全面和深入分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的效果作了基础性准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ARM与Madab的PID仿真系统的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硬件部分采用AM7处理器LPC2294,软件部分采用matlab编程,以中断的方式对硬件端口进行访问,并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显示。把ARM处理器与Matlab相结合,发挥了Matlab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编程简单,能较好地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半实物仿真和校验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多通道广域电磁接收机中,高性能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将有利于提高其智能化控制水平,更好地满足勘探中在功耗、信号处理能力和实时响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嵌入式系统及微处理器的基础上,选取了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嵌入式ARM Cortex-A8微处理器AM3517作为硬件核心,阐述了AM3517处理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ARM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法,结合广域电磁法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AM3517的核心主控电路。应用Cadence专业电子设计软件,详细解析了硬件平台设计过程,所设计平台配置了存储系统及外围硬件等模块,完成了核心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图和PCB板设计。同时基于硬件平台,完成了Linux软件系统的移植以及主要模块的调试,经测试表明该ARM系统应用在广域电磁接收机中以实现主控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N总线和ARM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溢流染色机的工作原理和染色工艺的分析,利用CAN总线和ARM的优点,提出了基于CAN总线和ARM的溢流染色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工业PC机为上位机,以ARM为主处理器控制器,实现了对染色机的自动控制。文章就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分析研究了基于ARM微处理器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嵌入式系统.详细分析介绍了射频识别模块和其核心芯片MFRC500的结构,以及ARM的核心芯片LPC2200的结构和特点.并分析设计了RFID和ARM的相关接口电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ARM9平台和ZigBee技术的家庭安防系统。ZigBee模块组成无线网络与ARM9控制器相连,ARM9控制器驱动摄像头捕捉图片并将图片通过SIM300模块发送彩信通知给用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流计的处理速度和精度,并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界面,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WinCE和ARM处理器的嵌入式热流计系统.本系统以ARM9类型的微处理器S3C2410为核心,实现了高速数据采集误差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充分考虑的影响热流损失的相关因素,较传统的基于8位处理器的热流计在处理速度和用户操作界面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有一卡通消费系统及ARM技术优缺点分析,设计ARM7TDMI系列微处理器技术的一卡通消费系统。系统主要包括4个功能模块:ARM7TDMI内核技术S3C4510B的处理器及其自带的以太网接口、IC卡操作模块、外接设备的接口模块和大容量的存储模块。通过软件和硬件的配合,实现系统成本低、功能强、通用性强、系统可扩展性高等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igned an embedded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and ARM (Ad- vanced RISC Machine).This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elf-service oper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At first the analog input signals from the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camera are transformed into digital signals,and then output to the DSP system,where the video sequence is encoded according to the new generation image compressing standard called H.264.The code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ARM system through xBus,and then be packed in the ARM system and transmitted to the client port through the gateway.Web technology,embedded technology and image compressing as well as coding technology are integrated in the system,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self-service oper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 and intelligent robot control area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ARM的智能液压阀门定位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系统结构、硬件设计、软件流程以及控制策略。系统采用ARM7核的LPC2134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用模糊PI进行控制,通过HART接口实现主机与定位器之间的通信,实现了阀门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