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间二异丙苯(DIPB)氧化制备间苯二酚反应的中间产物的方法;考察了HPLC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HPLC条件;同时在该HPLC条件下定性、定量分析了DIPB氧化产物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标准物DIPB、1,3-二苄醇二异丙苯(DCL)和1,3-二苯乙酮(DAC)的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很好,相关系数为0.99804~0.99952;最佳HPLC条件为:采用InertsilSIL-100A色谱柱(5μm×4.6mm×250mm),以V(正己烷):V(异丙醇)=95:5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流动相的流量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7nm,柱温(30±2)℃,进样量3μL;在此条件下,DIPB,DCL,DAC分析结果的平均误差均小于1.00%,相对标准偏差为0.09%~0.25%,回收率为97.41%~103.96%,DIPB氧化产物分离效果好,分析时间短,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使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采样管,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车用料挥发性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经优化得到分离度最佳的HPLC分析条件为:选用Analytical C 18型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V(乙腈)/V(水)为70/30,柱温为45℃,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5μL;一次进样能够使13种挥发性醛酮类物质有效分离,完成1个试样的检测时长约为25 min;对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的车用料SP 179,在所得最佳HPLC分析条件下,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0.045~3.000 mg/L内各组分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等于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各组分的分离度均大于1.1;而且,当在DNPH管添加3个不同质量浓度为0.03,0.06,0.09 mg/L的13种醛酮的混合标准溶液标样后,车用料SP 179中的DNPH采样加标回收率为96.67%~104.44%,3次重复加标回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2%~6.90%。该方法快捷、准确可靠,可适用于车用料中挥发性醛酮类化合物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3.
苗小培 《石油化工》2012,41(5):592-596
建立了一种可用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EDXRF)分析的简单、快捷的微量试样制样方法,并用EDXRF法分析了Ni基甲烷化催化剂中Ni和La的含量。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及检测范围,考察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根据2个系列标准试样得到的2个标准工作曲线得知,当Ni含量在10.0%~45.0%(w)时,特征X射线强度与Ni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a含量在0.2%~4.0%(w)时,特征X射线强度与La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由加标回收实验得知,Ni回收率为99.24%~102.75%,La回收率为100.55%。精密度实验结果表明,Ni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2.52%~2.73%,La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2%。经ICP化学法验证,该EDXRF法可用于测定试样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该方法快速、高效、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污水中苯胺、N,N-二甲基苯胺、邻甲苯胺、间甲苯胺和邻氯苯胺5种化合物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OV-17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5μm),对色谱条件、液液萃取的pH、盐用量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各组分得到完全分离。实验结果表明,5种苯胺类化合物在质量浓度0.5~50.0 mg/L内均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最佳液液萃取条件为:在水样中加入9 g NaCl,用1 mol/L NaOH溶液调节水样pH=11,采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在最佳分析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56~0.093 mg/L,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4.5%,加标回收率为82%~103%(n=3)。该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适合污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动快速燃烧-离子色谱联用技术,以质量浓度0.5 mg/L轻质油含氯标准溶液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用于测定轻质油中痕量氯的最佳分析条件:燃烧管进(出)口温度为950(1 000)℃,样品进样量为50μL,吸收液超纯水用量为10 mL。结果表明:当含氯质量浓度为0.1~1.0,1.0~10.0 mg/L时,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0.999 7;在最佳分析条件下,连续测定92~#汽油、0~#柴油、轻质燃料油、苯和甲醇各5次,加标样品中含氯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5%~3.95%,加标回收率为91.58%~95.42%,方法的重复性良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润滑油脂中常用的化学品,苯胺的质量分数需要精确测定。在给定的条件下,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建立了一种测定苯胺质量分数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用归一化法计算苯胺质量分数。该方法的苯胺平均回收率为98.3%,相对标准偏差5%。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苯胺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苯酚生产废水中苯、甲苯、异丙苯、苯酚、甲基苯甲醇、2-苯基-2-丙醇、苯乙酮、2-苯基丙醛和2-苯基-1-丙烯等9种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考察了检测波长、流动相配比、流动相流量和柱温等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10 nm,流动相为V(乙腈)∶V(水)=65∶35,流量1.0 mL/min,柱温35℃。在质量浓度0.05~120.00 mg/L内,各物质的标准工作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等于0.999 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7),各物质的最低检出限为0.005~0.009 mg/L,加标回收率为95.0%~105.3%。该方法预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可用于苯酚生产废水中苯系物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反相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橡胶硫化促进剂二硫化硫醇基苯并噻唑的纯度分析方法。用 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ZORBAX RX-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 V(甲醇):V(水)=3:1,λ=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对二硫化硫醇基苯并噻唑纯度进行定量测定。该法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11%,标准回收率在99.8%~100.2%,定量结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2019,48(11):1162
针对精对苯二甲酸(PTA)水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Karl-Fischer(KF)容量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方法的优化,包括调整了溶剂组成、建立了自动空白校正模式、使用无吡啶的KF试剂及使用更少的试样量等。实验结果表明,以V(甲醇)∶V(吡啶)=1∶2的混合溶剂代替纯吡啶溶解PTA试样,可使滴定终点的判断更为灵敏;与传统的手动空白校正模式相比,采用自动空白校正模式,分析时间明显缩短,方法更为便捷;加标回收率为98.0%~106.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n=20)。  相似文献   

10.
根据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中间质量控制的需求,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共同测定工作液组成的方法.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可分别准确测定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作液中3种溶剂的体积分数、2种有效蒽醌的质量浓度,AR、TBU和TOP的保留时间依次为7.205~10.211(最高峰7.955)、18.645和24.292 min,而EAQ和THEAQ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275和11.080 min.经检测,2022年10月14日某公司某批次的工作液中AR、TBU和TOP的体积分数依次为76.85%、3.97%和17.73%,EAQ、THEAQ分别为117.41和29.77 g/L,有效蒽醌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8%~1.55%、加标回收率为98.97%~100.91%.该法可为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中间过程提供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新梅  陈骏如  周亚芬  李贤均 《石油化工》2007,36(10):1042-1045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Ir/γ-Al2O3催化剂,以对氯硝基苯为底物,考察了催化剂的活化温度、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对氯硝基苯加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20℃下活化1.0h得到的Ir/γ-Al2O3催化活性最高,在n(对氯硝基苯)∶n(Ir)=3 000、反应温度50℃、氢气压力0.5MPa、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反应2.5h,对氯硝基苯的转化率和对氯苯胺的选择性均达到100.0%。用该催化剂催化邻、间氯硝基苯加氢,当底物全部转化时,生成邻、间氯苯胺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9.2%和100.0%,均没有检测到脱氯产物的生成。用该催化剂催化对氯硝基苯加氢反应,催化剂循环使用8次,反应时间延长至5h,对氯硝基苯完全转化,对氯苯胺的选择性仍高达98.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考察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对对氯硝基苯液相加氢制备对氯苯胺的催化性能。研究了Ni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对氯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Ni负载量为20%、反应温度348K、反应压力1.2 MPa时,对氯硝基苯的转化率达到100%,对氯苯胺的选择性高于97%;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催化活性基本不变。采用XRD、BET、DTA、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非晶态NiB/Al2O3催化剂具有高催化活性是由于载体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分散度,防止超细NiB聚集,而且能够提高非晶态结构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method, termed ionic liquid-based hollow fibre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IL-HF-PLME),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developed for 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three phthalate esters (PAEs) in tea beverage. In the present study, ionic liquid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BMIm]PF6) was placed in the porous-walled polypropylene hollow fibre as the acceptor phase, and nonanol was used as the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phase that accomplished extraction. Several important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good linearity occurred in the range of 5–1000 ng mL−1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values above 0.998.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ranged from 0.67 to 1.73 ng mL−1. Recoveries of three PAEs in two kinds of spiked tea beverage samples (PAEs, 10.0–100.0 ng mL) were between 94.2 and 103.4%,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ranged from 1.77 to 3.02%. The enrichment factors were 200. The developed IL-HF-PLME method allowed the simple, rapid,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 esters in tea beverage samples with an extraction time of just 4 min.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以离子液体1-(2-羟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支撑试剂,β-酮酯和芳亚甲基丙二腈为原料,液相合成了11种6-氨基-5-氰基-4-芳基-2-甲基-4H-吡喃-3-羧酸甲酯化合物的新方法,产率83%~90%,纯度96%~99%。  相似文献   

15.
以己二酰二氯和不同取代基的苯肼合成了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类中间体,然后在N-溴丁二酰亚胺(NBS)/吡啶氧化体系下室温合成了8种己二酰基双偶氮化合物。第一步反应条件为:n(己二酰二氯):n(取代苯肼)=1:2,反应温度0-5℃,反应时间4 h,收率80%-93%;第二步反应条件为:n(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n(NBs/吡啶)=1:2,氧化反应时间0.5-1.0 h,收率80%-94%。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对合成的中间产物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龙酸组成及其含量的方法。样品经定容过滤后进行色谱分析。采用的色谱条件:色谱柱 SB-Aq4.6mm×250mm;流动相:A液0.025mol·L-1 KH2PO4 -H3PO4缓冲溶液(pH2.75),B液甲醇,C液、D液均为超纯水;流速0.8mL·min-1,柱温40℃,示差折光检测器。采用该方法,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三种组分的回收率均高于98%,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1.5%,线性范围为0.1-100 mg·L-1(r=0.9999),检出限分别为0.5ng、0.5ng、1.0ng。该方法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控制中。  相似文献   

17.
将一系列咪唑类离子液体分别与四甲基胍(TMG)进行预混合制得一系列催化剂,于相同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在苯胺(AN)与碳酸二甲酯(DMC)合成苯氨基甲酸甲酯(MP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mim]BF_4([bmim]为1-丁基-3-甲基咪唑)与 TMG 混合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m([bmim]BF_4):m(TMG)=2、20℃、60 min 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的性能最佳。优化了该催化剂合成 MPC 的反应条件,优化合成条件为n(DMC):n(AN)=3、170℃、3 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在此条件下,MPC 收率为46.0%,选择性为59.8%。将TMG 和[bmim]BF_4分别回收后,再制成催化剂循环使用,循环使用5次后,MPC 收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重氮偶合、还原环化和酯化反应合成了5-氯2-[2-羟基-3-叔丁基-5-(3-丙酸甲酯基)苯基]-2H-苯并三唑,并进行了工业放大实验,收率53.0%~55.0%。偶合反应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试剂,pH=5~8,收率为73.7%;采用n(偶合物):n(保险粉):n(NaOH)=1.0:3.5:15.8进行还原反应,收率81.0%。用MS和~1H NMR谱图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测定了产物的紫外吸收和透光率。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化妆品中7种禁用着色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后,采用Luna C18(150 mm×2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4%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于530 nm波长下紫外检测。7种着色剂的检测低限范围为0.1~0.6μg/mL,回收率为86.67%~98.67%,相对标准偏差为4.11%~7.25%。该方法灵敏度高,可用于化妆品中禁用着色剂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