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及数据的整理,再结合相关基础资料,从民居质量与风貌、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现状三个方面阐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景宁畲族村落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调研数据资料等的详细分析,结合景宁畲族村落特有的区域优势、建筑特色与民俗传统,挖掘出适合景宁畲族地区村落的保护更新的策略,并提出了建筑师的"微介入""有机更新"、产业植入的策略,希望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畲族村落在传承传统风貌的同时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5,(12)
一些村庄在大规模更新过程中,盲目改建扩建使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被破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丧失了本民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赛罕塔拉嘎查更新项目为例,将地域性特征和蒙古族民族文化融入整个村落的保护和更新当中,寻求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居住村落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与发展是人居环境研究中的一大课题。作为历史见证的村落既是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又是广大农民的居住现实。传统与现代、技术与文明、经济与历史文化价值之间的冲突在当代村落发展中显得越来越明显。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是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生计的大事。德国的村落更新规划,在政府的资助、村民的积极参与下,从经济、生态、美学、历史文化诸方面着眼,为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美化农村环境,加强村民对家园感的认同,保障村落健康持续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框架,对我国村落的更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的问题出发,以保护传统村落地域文化为前提,通过对金崖的传统村落现状深入调查和分析,对金崖的传统文化及居民记忆中的文化认同进行梳理,为传统村落的古民居、历史建筑及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以及保护策略。探索出有着地域文化特色的金崖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方法和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1].当前背景下,村落景观面临着肆意破坏和盲目开发的危机,传统村落正在快速消亡,因此,对传统村落进行科学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本文以湖南省上甘棠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访问等工作,对村落选址与周边环境、村落布局、村落建筑、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保护价值.最后,...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浪潮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也面临着新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大均乡李宝畲族村为例,探讨了一条使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和谐共处”之路,即传统村落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式发展模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措施,同时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姜奇奇 《四川建筑》2021,41(1):59-60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承载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极高历史、文化、社会等研究价值的村落得以保留下来,我国已公布第一、二、三、四批共计4153个传统村落名录,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更新持续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一些生态脆弱区,由于地形条件特...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传统村落现状和发展困境的分析,以云和县坑根村为例,研究民宿旅游视角下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浅析其对历史建筑和村落肌理的修复;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复兴;村落人居环境和旅游景观更新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该村景观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还不够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宋思蜀  米汶 《城市建筑》2023,(13):82-8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乡格局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村落面临着肆意破坏和无序开发的危机,村落人居环境日趋恶化,很多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在快速消亡。对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需要更加广泛地研究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在此背景下,文章以韩城市郭庄砦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机更新理论科学内涵的解析,以及对村落现场的调研和对相关人员的访谈等,探究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路径机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现存环境的更新与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晖  肖铭 《新建筑》2005,(4):12-16
广西融水县各村寨的传统木楼在政府支持,企业资助下从1987年开始改建。并在1992年邀请清华大学专家以“整体思维”的模式对整垛寨进行更新的尝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通过对融水各村寨的实地考察,从经济成本、群众参与以及传统景观与民俗的延续等方面对该项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其意义与遗憾,并试图探讨我国村落更新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乡村人居环境可以解析为秩序与 功能两大属性内容。从整体到局部,秩序可 细分为格局、肌理、形制、形式,功能可以细 分为面域、点域。有机秩序是传统乡村人居 环境的核心特征和差异优势。面对乡村有机 秩序退化、现代功能滞后的现状,应建立有 机秩序修护、现代功能植入的有机更新理 念,实行以低度干预、本土融合、原型调适 为核心的营建方式,以及“乡村更新共同体” 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曹象明  周典  于洋 《华中建筑》2012,30(4):189-192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长城城堡是长城沿线重要的军事类城镇,也是长城防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该文以平型关关堡为例,阐述了长城沿线城堡内的主要空间要素:军事要素、文化要素、民居及其附属商业。论文指出长城沿线各类城堡正面临着历史文化信息不断丧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等重重困境。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长城沿线城堡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贺鼎  郑淳之  王子瑜 《风景园林》2023,30(4):115-122
【目的】北京长城沿线区域水环境复杂,在旱涝灾害威胁下长城堡寨聚落形成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水适应性景观。对长城堡寨聚落的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和模式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山地村镇聚落规划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根据降水量、城水距离对堡寨聚落选址进行分析,提出水穿城、近水建城、旱地堡寨3种城水关系类型。【结果】归纳得出聚落为应对旱涝双重威胁、季节性干旱、季节性洪涝3种灾害条件,其水适应性景观相应形成台田模式、坑塘模式、沟渠模式3种景观模式,并总结不同景观模式下的空间模式、调蓄模式、作物类型和礼俗信仰。【结论】北京长城堡寨聚落在复杂的水环境与军事防御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多样化的水适应景观模式。在传统水适应性智慧的指引下,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聚落选址布局、旱涝调蓄方式和礼俗信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长城文化带的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水适应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严  张玉坤  李哲 《新建筑》2011,(3):118-121
长城防御仅靠长城墙体及其上的墩台,并不能阻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其强大的防御能力有赖于长城沿线驻扎的上千个屯兵城,即军事聚落,这些军事聚落分布在八千多公里的明长城沿线,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所制度下军事聚落分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和堡城五个层次,各层次军事聚落又具有相应的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15.
段诗乐  林箐 《风景园林》2021,28(6):107-113
宁夏镇的明长城军事聚落奠定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城镇的发展基础.通过史料分析与实地踏勘,对宁夏镇军事聚落的层级构建与分类、总体分布规律、选址类型及其特征等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宁夏镇军事聚落具有镇、卫、所、堡4级层次,可分为中心聚落、沿边军堡和腹地屯堡3类;聚落总体分布受军事战略与屯田开发的影响,表现出分路与分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琳峰  郭宇力 《室内设计》2013,28(6):108-112
长城“九边”各镇的设立时间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厘清此问题是明长城及其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的重要基础。今人关于蓟镇的建置时间也存在三种说法,即永乐年间说、宣德年间说、嘉靖年间说。不同时期的史书和文献记载诸说不一,甚至关于九边各镇“建镇标志”的问题仍存在争议。有关蓟镇建置的历史信息主要载于《明实录》、《皇明九边考》、《四镇三关志》、《九边图说》、《卢龙塞略》等历史文献和相关碑文中,本文通过史料对比分析针对上述历史存疑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7.
罗兴宇 《山西建筑》2012,38(11):151-153
结合高速公路交叉处长城现状,通过对高速公路下穿长城的方案比选,确定了合理的路线方案,并分析了工程建设对长城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穿越长城的保护措施,为设计人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长城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及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遗 产的保护性修缮以修复长城既有建筑病害、根除结构安全隐患 的过程“最低限度干预”但同时“原状保护”为目标。北京长 城遗址顶面植物是导致长城建筑病害发生且持续恶化的因素之 一,但若大规模无差别清除则可能危害长城遗产本体,因而针 对如何科学处置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尚存在学术争议。以北京大 庄科长城保护性修缮工程实践为例,前期已实地调研完成并阐 明长城遗址顶面植物种类及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由 其导致的长城建筑病害类型及其结构破坏机理;依据前期已阐 明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定量化评价体系及植物处置原则,进一步 阐述长城遗址顶面植物地上部分清除后残存根系的处置技术体 系,以及利用长城遗址顶面原堆积土及保留植物、分层回填因 修缮剥离的原堆积土及其种子库再生植物形成“软盖层”保护 体系。研究成果为修复长城建筑病害、修缮后在长城遗址顶面 实施“软盖层”保护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山岭长城设防严密,建筑雄伟,是我国现有长城的杰出代表。这部分长城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于1569年调配士卒,开始筑台修筑的。金山岭长城在建筑设计上完全从实战需要出发,可攻可守,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长城文化遗产长期面临风、水、冰雹等自然环境 风险。现有研究偏向理论,缺乏基于数字孪生的实证研究, 尤其缺乏长城文化遗产环境灾害仿真模拟预测的研究。将数 字孪生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结合,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模拟探 索风环境对北京蟠龙山长城的影响,评估风对建筑结构的影 响,探讨植被、建筑体量等变量对风环境的影响。结果显 示,数字孪生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文化遗产在风环境下的风险 分布,同时,植被和建筑体量的变化明显影响了风蚀程度。 对于局部坍塌拱券的模拟分析揭示了文化遗产在强风和冰雹 灾害下受损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