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利军  梁建武 《电视技术》2011,35(20):46-4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宽带用户数的持续增长,传统的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的网络电视架构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使得P2P技术逐渐被重视。在下一代网络(NGN)中,IP多媒体子系统(IMS)成为承载IPTV的主要平台。介绍了IMS体系结构和P2P网络技术,分析了P2P网络存在的不足和IMS在管理上的优势,实现了IMS与P2P网络的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IMS的可控可管P2P网络电视架构方案,为网络电视架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Mobile TV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增值业务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P2P(Mobile P2P,MP2P)技术的Mobile TV业务的实现方式,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多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在网络中加入编码变换服务器,提供实时视频编码变换功能。  相似文献   

3.
移动电视(Wobile TV)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增值业务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P2P(Mobile P2P,MP2P)技术的移动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多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在网络中加入编码变换服务器,提供实时视频编码变换功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对3GPP及TISPAN等标准规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2P内容交换技术的IMS网络架构.基于此架构给出了3种应用场景及分阶段部署建议,为IMS网络更好地支持流媒体业务、实现对P2P业务的管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基于IMS的DSN P2P流媒体系统的研究背景,简述了基于IMS的流媒体标准化进展;提出了一种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可控可管的基于IMS的DSN P2P流媒体系统架构;介绍了系统的测试环境,并通过模型分析评估了DSN P2P流媒体业务对IMS网络的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P2P技术及IMS资源控制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在IMS域引入PCC及RACS架构,提出了一种对P2P业务实现可管可控的方案,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流程。  相似文献   

7.
移动全球眼是中国电信基于移动网络推出的一种新型的视频监控类业务,目前在各行各业中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应用案例,为各行各业创造了不少价值。但目前该项业务行业应用较多数,个人应用较少,业务发展停滞不前,传统C/S网络架构的先天瓶颈限制了该项业务的发展规模和形式多样化。通过对移动"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的介绍,结合P2P在流媒体系统中的运用原理,通过相关的系统软件和网络架构改造,形成一个基于P2P的移动"全球眼"监控系统,并通过新老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性能对比测试,验证基于P2P的"全球眼"系统在业务能力方面的优势较目前系统更有利于此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供一种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实现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业务的方案。方案采用超文本传输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设备(H—CSCF)提供Mw接口,接入IMS核心网,实现IPTV和IMS业务的融合组网。使得运营商无需对现有大量的IPTV终端进行升级和改造,就能在基于IMS的电信融合网络中提供IPTV业务;同时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服务质量(QoS)保证、并支持与下一代网络其他业务的融合。对于已经布置了基于IMS通信网络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简单地提供IPTV业务,也可以支持IPTV与其他通信业务的融合;同样对于已经布置了IPTV系统的运营商,采用该方案可以通过对核心设备的简单升级和改造,实现和IMS核心网的融合,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对基于P2P-SIP构建的分布式IMS网络总体架构进行分析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分布式IMS系统中主要网元设备的P2P群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孟玉华  柏琳 《中国有线电视》2006,(19):1904-1908
当前主流的传统C/S架构的IPTV网络存储成本巨大,即使是采用H.264这样的高性能编码器,可以节省的存储费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服务器的响应时间长,服务器性能和带宽“瓶颈”严重。提出一种P2P(PeertoPeer)和C/S(Client/Server)混合的用于存储和传送IPTV(Intemet Protoeol based Television)数据的网络新结构G2P(Groupto Point),并详细介绍G2P结构中媒体服务器的分布以及分布式差异化存储和组对点分片数据分发方式,分析比较采用G2P技术发展IPTV业务的特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P2P网络的服务质量,构建性能更为优良的P2P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平衡多叉树P2P网络(MBTN)拓扑构建方案,对相关的调度算法进行了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在该拓扑网络上节点加入和退出算法.最后,从节点平均恢复时间、平均延迟时间两方面对MBTN拓扑结构组播网络上的P2P业务进行仿真试验.实验表明,基于MBTN仿真出的拓扑网络可以有效减少节点恢复时间和延迟时间,较好地降低了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IMS和P2P的深刻理解,中兴通讯首次将P2P与IMS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IMS技术的优势来解决P2P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接受《通信世界》记者采访时,中兴通讯IMS产品首席架构师卢云川认为,基于IMS构建可控的P2P多媒体网络是一种比较领先的思路,IMS和P2P的结合有助于解决P2P网络中的计费、用户数据管理、QoS控制等问题,将P2P网络变为真正的可运营、可管理、可计费的网络.  相似文献   

13.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是被业界认可的实现移动和固定网络融合的理想方案。IMS引入了归属位置寄存器(HSS)功能实体,它是IMS系统的数据中心,是支持用户移动性和呼叫控制的关键,也是IMS服务扩展的核心。现介绍IMS网络中HSS的功能结构,阐述如何通过HSS的IFC规则来实现IMS业务的扩展。通过IPTV业务的实现,说明IMS网络业务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这也对IMS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4.
移动P2P流媒体业务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移动P2P流媒体业务,阐述了移动P2P网络应用的业务、计费及运营模式,探讨了3G网络中移动P2P流媒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P2P对等网络是非中心化网络,信息的交换不需要通过创建的中心站点,而直接在对等设备(如个人计算机)间动态地进行信息交换和服务,是一种高效直接的传输方式。P2P打破了传统的C/S模式,各节点对等并可互相提供服务。P2P对等应用在互联网中已经非常普及,并且成为网络资源的巨大消耗者。随着移动数据业务与可承载数据业务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与网络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移动环境中如何实现P2P应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从业务网络融合入手,分析了IMS作为固定和移动业务网络融合平台的优点.介绍了IMS的业务生成环境,提出了基于Parlay/OSA的IMS业务网络融合方案,并对方案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移动通信系统正向着4G时代迈进,为了满足用户丰富的业务需求,移动网络的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动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全IP宽带移动P2P网络关键技术展开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结构化P2P网络的CORBA交易服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易服务能够在分布式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发现网络中服务的能力。文章提出了一种在CORBA环境下基于结构化P2P网络的交易服务结构(DHT-Trader),该体系结构不仅具有结构化P2P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健壮性,还支持类型相关查询,包括基于属性查询和语义查询。文章着重分析了类型相关查询和语义查询的难点.提出了在结构化P2P网络中实现类型相关查询和语义查询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DHT-Trader,出口者可以为一个服务发布若干名字.进口者仅根据其中之一就可以得到服务以及该服务类型的所有子类型。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和通信是现代社会发展较快的、市场潜力较大的业务,它们的发展速度是预测家未曾预测到的。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的移动终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来获取业务的最新动态,目前网络环境的发展实现了P2P通信的开发,文章就针对P2P通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1 P2P的核心理念和技术优势 1.1 P2P的核心理念P2P(PeertoPeer)技术。是互联网业务网构架的一种理念。基于P2P技术开发的各种互联网应用,都可以看作是在目前实际网络之上的通过应用层查询和路由机制实现的覆盖网(Overlay Network)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